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和尚有什麼區别

一、羅漢、菩薩、佛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羅漢果。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即不再生死輪回就叫阿羅漢。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其實本應是十六羅漢。

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槃,住世濟人。西元二世紀師子國(今與斯裡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

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标姓名時,雖把慶友标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覆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标在第十八位羅漢上。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duo)的簡譯音。菩提意思為覺悟,薩埵意譯為有情意的生物或衆生。大乘佛教認為,以阿羅漢果為修行的目标還不夠,應修持佛果,即達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應先作菩薩,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衆生,度衆生到極樂彼岸。

佛經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國漢族地區影響較大的菩薩,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和彌勒菩薩。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的意譯。意思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三個意思:自覺、覺他(使衆生覺悟)、覺行圓滿。

菩薩、羅漢都聽命于佛。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和尚有什麼區别

二、和尚、僧、尼

和尚,是從梵文而來,原義是“師”。本是一個尊稱,具有一定資格,能為人師的才能稱和尚,但後來習俗上被作為一般出家男衆的專用稱呼。

僧,是僧伽的簡稱,本義是指出家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團體,後來習俗把出家的個人也稱為僧。無論男女,都可以稱為僧,不能把僧和尼對舉,作為佛教出家人男女的區别。

尼,是從沙彌尼、比丘尼的字尾而來,是對出家女衆的簡稱。正确的稱呼是出家的男子受十戒的(其一般年齡在20歲以下)稱沙彌,受俱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子受十戒的(一般年齡也在20歲以下)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三、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機構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為官署。漢代設有鴻胪寺,用以招待四方賓客。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從西域來的僧人漸多,遂在洛陽建白馬寺,專供外來僧侶居住。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處所,都可總稱為寺的由來。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寺内的别舍。後來佛教僧人也單獨用院作為居住處所的名稱,但院的規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專指佛教出家的女衆(比丘尼)居住的處所。

現世來說就是如來佛,即釋迦牟尼佛,喬達摩悉達多。

其實“如來”也隻是佛的一種稱号,我們可以稱釋迦牟尼為“如來佛”,并不代表“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一人。大乘佛教認為人人皆可成佛,在大乘佛教那裡,“佛”隻是一種果位,通過修行就可以獲得。

于小乘佛教中,“佛”是一個領導職位,是佛教的開創者和最高領導。這種具有實際領導權的官職,并不是誰都能得到的。

在釋迦牟尼的中央婆娑世界(也就是我們現在處的世界之中),真正的佛隻有三位——過去之佛,燃燈古佛;現在之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之佛,彌勒佛。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和尚有什麼區别

據《菩薩處胎經》的記載,釋迦牟尼佛說:“彌勒當知:汝複受記,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于此樹下成無上等正覺。”

也就是說在釋迦牟尼佛說了這番話以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現世佛教将滅,而彌勒佛會接過重建佛教的大旗,成為下一世的“佛”。

這對于那些追求成佛的大乘佛教教衆來說,無疑是殘酷的。不管你怎麼修煉,你也沒有辦法成佛,即使到了五十六億年之後,佛的接班人都早已指定。

所以大乘佛教對這一教義進行了延展,反正翻譯、傳達、糅雜中國文化中改動的地方多了去了,老百姓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原始教義,這才出現了諸多佛祖。

所以,佛實際上是佛教的創立者,于思想上是覺悟者。

那麼,佛、菩薩、羅漢是不是在思想覺悟上的高低來區别他們呢? 并不是。

區别他們的不是“悟”,而是“行”。

佛學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套知識體系,因為與宇宙、生命、人生有關,所以其實是哲學思維。它在知識和哲學這個層面上,和我們所熟知的任何門類的知識體系,并無區别。

佛、菩薩、羅漢在對佛教義理的領悟,在對自身精神思維的開悟都是一樣的,區别在于他們開悟之後的行為。

就好像我們領悟了一門知識,或者說有了自己的創建之後,采取哪種行為方式決定了我們能得到哪個稱呼。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和尚有什麼區别

比如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個從學術方面來說是一種肯定,更關鍵的是她的發現挽救了成百上千的生命。這種開創出自己學科方面的理論建樹者,并著書立說、普惠萬民就是“佛”的方式。

而醫學界人士掌握了屠呦呦的抗瘧治療方法,不斷改進配方,進入醫院,實地治療病衆,這種行為,就是從理論走向實踐。而這些醫務人員、教師、一線工作人員在抗瘧戰場中,渡萬衆于苦難,這就是“菩薩”行徑。

如果一個人掌握了這種方法,隻是用于自身,并不在乎他人如何,也沒有将自己領會的知識傳達出去,這種行事方式,就是“羅漢”。

羅漢是自給自足者,是學而為己者。

菩薩是學習領悟,同時還渡他人者。

佛是自我領悟,開創先行,普惠萬民者。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和尚有什麼區别

老百姓對菩薩的情感,要甚于佛祖,因為佛祖屬于光說不練,而菩薩是真辦事兒。這就是為什麼觀音菩薩的信衆多,因為他親力親為。

說得世俗些,就是典型的“縣官不如現管”。佛的道行深,但是他不管我,而菩薩卻會來幫助我渡過災難,我當然拜菩薩了。

至于羅漢,老百姓基本無感。因為羅漢是不管事兒的,隻顧自己心裡明白透亮,所以羅漢又叫“自了漢”。

因為老百姓感興趣的并不是佛教義理知識,而是誰可以保佑我發财緻富,或者幫助我從當下的心靈困境中掙脫出來。佛離得太遠,羅漢不搭理人,隻有菩薩在定義上是願意幫、也能幫助信衆的覺悟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