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古螳螂門秘傳羅漢十八功(調理氣口篇)

古螳螂門秘傳羅漢十八功(調理氣口篇)
  羅漢十八功在螳螂門中秘不外傳,少有人知,是練金剛不壞之身的秘法,今全面公開,望習螳螂拳者重而珍之!
  
  預備式
  練習者兩腳左右分開,腳趾抓地,并站成高式馬步。舌抵上颚,氣沉丹田,兩拳收攏于兩側腰間。
  
  攏攤功
  
  1.兩拳變掌,掌心向上,向胸前伸出,兩臂伸直。兩手手指在慢慢地将兩拳握緊的同時,手臂也慢慢地向腰間收回。

  2.左拳拳心貼身體中心線,向上慢慢地擡至胸口(劍突)下,全身放松。随即翻轉,拳心向上,全身繃緊,左拳用力,貼身體原路下落至丹田處,再收于腰間。右拳照左拳的動作同樣進行。如此左右兩拳交替各作八次(圖1)。
  3.兩拳在丹田處變掌,左掌在裡,右掌在外,兩掌相疊,掌心向内,全身放松。同時,相疊的兩掌從丹田處起,沿身體的中心線慢慢地向上擡起至胸口劍突處,随即翻轉,掌心向上,全身繃緊,兩掌用力,貼身體原路下落回至丹田處(圖2)。兩掌如此往返做八次。随後,身體前傾,兩掌交叉,迅速向大腿前用力下插(圖3)。身體站直,兩掌變拳,在體前左右分開,收拳咂于腰的兩側(圖4)。準備接下式。
  

  第一式
  接攏攤功。兩腳不離地面,向左右轉動,并向兩側分開,變成大馬步(馬步的高度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而設定,此式叫做騎馬式)。向左側方向出左拳(圖5),回咂左肋一下。兩拳在胸前向左右方向齊出,左拳在上,右拳在下。左右兩前臂在胸前相互重疊,拳尖與肘尖相互對齊(圖6)。兩前臂用力向背後移動,兩拳在後腰眼處相抵,揉按後腰眼兩下(圖7),再用力沿原路拉回至胸前。如前,兩前臂再成重疊狀。如此反複在胸前和背後做揉按後腰眼動作共八次。當第九次兩前臂在胸前做重疊動作後,身體前傾,兩拳交叉變掌,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在直腰時,兩掌變拳,兩拳在胸前分左右向兩側咂向兩肋。兩腳不離開地面并左右轉動收回,站成高式馬步,呈原預備式。做攏攤功。接下式。
  
  第二式
  接攏攤功,做騎馬式,向左側出左拳,回咂一下左肋。
  1.兩拳拳心向内,在丹田處拳面相抵。兩拳貼身體中心線向上提至胸前劍突下,用力沿原路返回丹田處,兩個拳面相抵的雙拳再重複上述動作。如此反複作八次。
  2.兩拳沿腰底部左右分開自乳頭垂直向下,拳心向内,貼身體向上提至乳頭上方邊緣,拳由内向外旋轉,拳心變成向上,兩拳用力再按原路返回腰的底部,如此反複共作八次。
  3.兩拳移至肚臍處拳面相抵,貼身體沿腰部(圖8),分左右向背後推移至兩後腰眼處,各自揉按後腰眼三下,繼續向後推至兩拳面相抵,兩拳一起沿脊柱向下推至尾骨尖處,揉按尾骨尖三下。随後,兩拳沿原路收回至兩側後腰眼處,再揉按後腰眼三下。繼續收回至肚臍處,使兩拳拳面相抵。如此反複共作八圈。
  4.身體前傾,兩前臂交叉,兩手掌用力下插。再站直,兩拳拳心相對,并在一起,向上提至嘴巴處,貼着喉嚨,從身體的中心線向下行至丹田處,兩拳變掌,兩掌交叉,迅速在腿前用力插下,同時,向肚内咽一口唾液。做攏攤功。接下式。
  

  第三、四聯動式
  接攏攤功,做騎馬式。向左側出左拳,回咂一下左肋。
  1.腰向左轉,兩腳站成左弓步,左拳變立掌,走弧形用力慢慢地向左側推出至眉高(圖9),左掌在眉高處外旋握成拳,拳心向上,慢慢地向左肩方向屈肘收回。同時,右拳拳心向下,慢慢地向左拳收回的方向推出,身體重心随之後移,成左虛步。在左拳後移至右臂的肘關節時(圖10),兩拳翻轉,變成左拳在上、右拳在下,左拳向左側打出,右拳收回在右側腰間。左拳回咂一下左肋。右式與左式相同。右式作完後,迅速做“紮把功”。
  2.“紮把功”。做騎馬式。兩拳拳心向上,左拳靠在右手腕部,兩拳慢慢地向胸前推進至兩臂肘關節成120度角時,兩拳緊靠并翻轉成拳心向下,左拳打出(圖11),同時,右拳收回貼于身體中心線處。右拳打出,左拳收回于身體中心線處。兩拳出擊兩次後,在身體中心線處,兩拳拳面相抵,貼身體中心線慢慢地向下移至丹田處。身體前傾,兩拳變掌,兩掌交叉,迅速用力在腿前下插。身體站直,兩掌握拳,在體前向上、向左右分開,并向下咂向兩肋。做攏推功。接練下式。
  
  第五式
  接攏攤功。左腳腳尖向前點低,呈左虛步。向左前方出左拳,然後回咂乳線穴。左拳旋轉使拳心向下,拳面頂在左乳頭外側,肘尖與左腳尖的方向相同。出右拳,拳心向上,緊貼左肘下側,慢慢地推至左肘尖相對齊(圖12),兩拳前臂相互靠攏,右拳向上、向裡轉,左拳向下、向外轉。在左側方向,身體前傾,兩拳變掌,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圖13)。直身,兩拳在身前向左右分開,咂向兩肋。右式也如此進行。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六式
  接攏攤功。做騎馬式。
  1.向左出左拳,然後回咂左肋。左腳掌外轉90度,左腿伸直,腳尖翹起,重心後移,坐在右腿上(圖14)。左拳變掌沿左腿裡側,走弧線用力慢慢地向上、向外推進。步形随着左掌的推進也逐漸變成左弓步。左掌推至眉高時,左掌指尖指向右邊,并随着腰向右轉。左腳也轉向正前方。在左掌轉向正右方向時,右臂也擡起,左掌尖與右肘尖相對,兩前臂相互重疊。
  2.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兩前臂内旋,開始握拳。右腳尖翹起向左轉,腰也向左轉。兩腳站成左弓步。左拳随腰的轉動,向左斜上方轉至正左方向,沿原路回咂左側腰部。同時,右拳也按原路收回至右側腰部。右式與左式相同。身體前傾,兩拳變掌,兩掌交叉,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兩拳在身前向左右分開,咂向兩肋。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七式
  接攏攤功。做騎馬式。向左方出左拳,然後回咂左肋。左腳向左轉,腰也向左轉,左腿伸直,重心坐在右腿上。兩拳變掌,掌心相對,距離約兩乳寬(圖15)。兩掌慢慢地向左推出,使兩臂伸直至眉高。重心前移,兩腳站成左弓步(圖16)。兩掌内旋,使兩掌掌心朝上。腰向右轉。左腳向右轉,兩腳站成馬步,兩臂平端至正面(圖17),握兩拳并旋轉,拳心向下。兩臂向額頭收攏,兩拳拳面在額頭相抵,貼着身體的中心線向下推至丹田處。身體前傾,兩拳變掌,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兩拳在身前向左右分開,咂向兩肋。右式與左式相同。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八式
  接練攏攤功。做騎馬式。向左出左拳,然後回咂左肋。左腳向左轉,腰也向左轉,左腿伸直,重心坐在右腿上。兩拳拳心相對,相距約兩乳寬。兩拳慢慢地向左推出,使兩臂伸直至眉高。重心前移,兩腳成左弓步(圖18)。兩拳旋轉,使兩拳拳心朝上。腰向右轉。左腳向右轉,兩腳站成馬步,兩臂平端至正面。兩臂向額頭收攏,兩拳拳面在額頭相抵,貼着身體的中心線向下推至丹田處。身體前傾,兩拳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兩拳在身前向左右分開,咂向兩肋。右式與左式相同。做“紮把功”。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九式
  接練攏攤功。做騎馬式。向左出左拳,然後回咂左肋。左拳變掌,在左後腰部旋轉,使左掌心由上變為向下。左掌下沉至膝關節處。腰向右旋。左掌指向右邊,走弧線慢慢地推行至正右方,左掌内旋握拳,拳心向上(圖19)。腰向左轉。左拳沿原路轉向左邊,回咂左肋。右式與左式相同。做“紮把功”。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十式
  拳、腳、腰的行動路線與第九式相同,不同的是騎馬式的要求比第九式矮一些。
  
  第十一式
  接練攏攤功。以左腳跟為軸,腰向左轉180度。右腳跟翹起,重心在右腳,呈左坐盤步。向左出左拳,然後回咂左肋。左拳在左側後腰部旋轉變掌,掌心向下(圖20)。左掌手指指向右方,向右慢慢地推進至右側,左掌旋轉握拳,拳心朝上,沿原路返回,收拳咂向左肋。左腳向右旋轉180度,腰也向右旋轉180度,兩腳站成原來的位置。右式與左式相同。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十二式
  接攏攤功。出左腳,左腳尖虛步點地,呈左虛步。向左側出左拳,回咂胃部。左拳變掌,掌心向右,貼左耳後邊緣,沿後腦旋轉向上升起,使左臂伸直(圖21)。左掌自旋,掌心向前,在頭頂部上空自漩握拳。拳心向下,沿前額貼身體中心線向下行(圖22),在丹田處收拳。再出左拳,回咂左肋部。右式與左式相同。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十三式
  接攏攤功。做騎馬式。
  1.向左出左拳,然後回咂左肋。兩拳變掌與肩同寬,掌心朝前,向胸前慢慢地伸出。在兩臂伸直時,兩掌慢慢地下按至膝下,兩掌掌心向外,分左右收至腰間。掌心向上,兩臂向胸前平端至臂直(圖23),兩前臂向前額屈肘,兩掌握拳,在額頭兩拳拳面相抵,沿中心線慢慢地下行到丹田處。身體前傾,兩拳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兩拳在身前向左右分開,咂向兩肋。
  2.向右出右拳,回咂右肋。兩拳在兩側後腰部旋轉,兩拳變掌,掌心向上。兩臂慢慢地向前伸出,在與肩等寬後,兩前臂向前額屈肘,兩掌握拳,在額頭兩拳拳面相抵,沿中心線慢慢地下行到丹田處。身體前傾,兩拳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兩拳在身前向左右分開,咂向兩肋。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十四式
  接攏攤功。左腳原地向左轉,左腳跟部與右腳中心線垂直。腰向左轉。向左側出左拳,然後回咂左肋。兩拳變掌與肩同寬,向斜上方慢慢地推進。頭後仰,望着天空,腳不離地面,身體向上拔起(圖24)。兩掌自旋握拳,兩前臂向前額屈肘。兩拳拳面在前額相抵,貼着身體的中心線慢慢地向下行至丹田處。兩臂向左右分開,咂向兩肋。右式與左式相同。做攏攤功。
  
  第十五式
  接練攏攤功。除掌從耳邊直接向上伸出外,其他動作與第十二式相同。
  
  第十六式
  接練攏攤功。做騎馬式。
  1.向左出左拳,然後回咂左肋。兩拳變掌,左掌掌心向上,手指向後,從左臉旁向上伸出,左臂伸直(圖25),在頭頂上方自旋握拳,拳心向下,沿額頭和身體的中心線,向下行至丹田處,收拳咂左肋。右式與左式相同。

  2.兩臂向左右分開,兩拳分别咂向兩肋。兩拳變掌,兩掌與肩同寬,掌心向上,手指朝後,兩臂向上伸直(圖26)。兩掌自旋,拳心向下,沿額頭和身體的中心線向下行至丹田處。身體前傾,兩拳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兩拳在身前向左右分開,咂向兩肋。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十七式
  接練攏攤功。向前出左腿,左腳尖點地,呈左虛步。向左側出左拳,回咂胃部。左拳變掌,在胸前伸出,掌心向外,左臂慢慢地向前伸直。同時,左腳貼着地面也慢慢地向前滑行至左弓步。左臂伸直時,左掌自旋握拳,拳心向上,沿原路慢慢地收回,左腳也慢慢地跟随左拳的動作,按原路收回至左虛步。左掌變拳向左側伸出,左拳收回咂向左肋,站回原式。右式與左式相同。做攏攤功。接練下式。
  

  第十八式
  接練攏攤功。身體左轉,左腳向左前伸出,腳尖點地,呈左虛步。向左側出左拳,回咂胃部。左拳變掌,左掌呈立掌,掌心向右,并在胸前伸出。右拳伸出至胸前時,被左掌罩住,左掌與右拳一起向前慢慢地伸出(圖27)。同時,左腿慢慢地提起,右腿慢慢地下蹲。在兩臂伸至120度、左腿提至胸前和右腿下蹲至90度時(圖28),手臂和兩腿各按原路慢慢地收回到原處。左掌變拳向左側伸出,左拳收回咂向左肋。右式與左式相同。做攏攤功。
  
  收功
  
  兩掌自上身拍打至下肢,直至腳面。氣沉丹田。□
  注:關于此與上期(本刊2002年第八期)“三回九轉功”的合練之效及合練之法、時間交錯等事項,當在近期刊發,望對此兩種功法感興趣者注意。
  羅漢十八功及三回九轉功,一練内,一練外,是螳螂門卓有成效的内外雙修秘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