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豔
圖:程守忠、紅豔
萬木蕭瑟的冬日下,整個鄉村都充滿了灰白的視覺,唯有田野才能看到生命的鮮活色彩,你看,大白菜,蒜苗,麥苗,在大地之間綠意盎然,綠得通透,綠得醇厚。那綠色,一直延伸至農人的夢裡。
在鄉間的阡陌上,農人們拿着化肥,邁着輕快的步子走向田間。要想收成高,肥料少不了,他們要趁着這閑散的時光,給麥苗供上足夠的養分。他們結實有力的膀臂,在不停地揮灑着。
這位爺爺,已經年近80,但他早上睜開眼睛,就不停的忙碌,這不,家裡桃樹下的枯葉要清理了,他拿着耙子,在賣力的勞作着。
故鄉的老屋,已經建了三十多年,經曆了歲月的變遷。從離開家鄉讀書,一直到參加工作,老屋對我而言承載着兒時很多幸福的記憶。這些年每次回家,隻因老屋裡有父母的守護,始終讓我有一種遊子歸家的溫馨。
在老家的農村,修路是一件大家都關心的大事,我們村的人,大多不太富裕,但這絲毫不影響大家參與的熱忱,你看,這塊“功德碑”上,記下了每個人力所能及的付出。
天漸漸冷了,該穿的冬衣,都加在了身上。在鄉村,冷一點也不可怕,戶外烤火,是生活的日常,正常情況下,幾個人圍攏在一起,搬出幾塊木頭點着,就可以享受冬日的溫暖了。
烤火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映着紅光,大家盡情地拉呱,洋溢着快樂的笑容。談笑間,似乎褪去了一年艱苦勞作的疲憊,也忘記了生活中的一切煩憂,取而代之的是心裡的滿足、安然與惬意。
往日的校園,已經成了一個工廠,這裡,流淌着我們的童真歲月,留下了我太多的天真、快樂……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我的愛戀。感謝母校,感恩老師,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小夥伴們,那是生命中一段最值得回憶的時光!
在過去,不養雞的莊稼人,會被人嘲笑不會過日子,如今再次走進鄉村,你會發現,很多人家因為怕髒,都不再飼養了,我走遍整個村子,才看到一家的院子,是如此熱鬧的。
如今,春節的氣息,已經在鄉村展現,腌肉、鹹魚、臘腸、醬鴨,在一些人家的小院裡,随時可見。
農村裡,識字的老人,生活還是很充實的,平時他們看書練字,趕上有紅白事時,就負責收錢記賬,閑暇的日子研究家譜,每天過得不亦樂乎。
在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會成為過去,人一代又去一代又來,鄉村的老物件也是漸漸淡出大家的視野,你看,這個沙灰缸曾是農家人心中的寶貝,如今卻被擱置在牆外的一角,任憑風吹雨打。
沒有中青年的農村,頹廢的樣式一覽無餘,這戶人家的房子,在二十年前,說不定是村裡大家豔羨的對象,但如今這裡卻牆兒倒塌,院内雜草叢生。
這條胡同裡,還保持着最初的痕迹,我從這裡走過,沒有遇到一個人,但在二三十年之前,這裡或許是村裡孩子玩耍的“疆場”。
這幢老屋是村裡我見到的最古老的建築了,她不卑不亢地站在那裡守候着。鄉下,因為有老屋的存在,才更讓我們感到有一種淡淡的親切感。
在農村,老人們的生活大多是自給自足的,他們在家前院後,随便種點菜就吃不了。老人看到我,馬上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并要把手中的一把蔥,要送給我。
在一戶人家的門口,一個老奶奶在埋頭擇菜,她說這是自己從田間剛挖來的,我走進一看,是荠菜,看來老人家午飯有可能要吃上荠菜餃子了。
冬天,農村清塘逮魚,是大家最喜歡圍觀的場面,他們将抓到的魚,裝進塑料袋裡,用手扶拖拉機作為牽引,一袋袋拉上來。
農村的老人似乎特别怕冷,即便是無風有陽光的日子,他們出去的時候,大多都是這樣“全副武裝”。
對于老人來說,冬天的太陽給他們帶來最惬意的生活。牆根下、屋檐下,凡是太陽能照到的角落,都會有老人在那裡或閑聊、或摸牌、或抽旱煙、或講故事。我之所以能拍到這樣的風景,都是冬日暖陽的功勞。
這位劈柴的老人,已經忙了兩個小時了,他身旁的地排車(架子車)上,是他的勞動成功,他說這些柴禾是過年時“過油”時用的。
這位老人的穿着,是鄉村最為常見的,他的棉襖是自制的,裡面裝着厚厚的棉花,在農村人的眼裡,再好的羽絨服,都無法和棉襖相比。
眼前的這位老人,他身着軍大衣,一臉的慈祥,忍不住想和他搭話。我始終覺得,沒有老人的小村,總是缺乏包容與溫暖。沒有老人的故鄉,絕不是我日夜思念着的故鄉。
這位老大娘,在附近的一家木材廠,在撿拾柴禾,她所騎的這輛三輪車,已經鏽迹斑斑,但對大娘來說,卻是她最忠實的陪伴,每次外出都少不了它。
做掃帚的人家,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在鄉村,農人們賺錢真不容易,他說,一天到晚忙碌14個小時,也不過賺個區區八九十元。
在冬日看到挖荠菜的場面,着實讓我有些興奮,這讓我油然想起童年時挖野菜的快樂。現在雖然生活好了,吃得更加豐富,但無論如何再也無法尋覓到以前那種原始本真的味道。那些舊時光再也回不去了,隻是成了一種向往,一種情懷,一種鄉愁。
這位老人坐在那裡剝棉花,看着她,我想起自己的奶奶,在我結婚前一年,奶奶特意種了三分地的棉花,隻為彈上幾床新被子。老人望着我,臉上挂滿了笑容,我發現她臉上的皺紋更深了。
陽光下,放羊的老人猶如将軍一樣,對着羊群發出各種口令,說真的,我最羨慕的職業,就是放羊,不用和人交往那裡累。我想,在自己年老的日子,我也要回鄉下,做一個悠閑的放羊倌。
這是我最喜歡的老家美食,土鍋炖制的南瓜雞,周邊貼一圈鍋餅,吃起來那味道真香,真酣暢淋漓,是用筆墨難以形容的。
冬日的午後,是老人最悠哉的時光,爺爺點上一支煙,孫女給自己掏掏耳朵,癢癢的,酥酥的,那種幸福的滋味,别提了。
冬日裡,眼前的一抹綠色,讓我驚詫,它們在牆角的石頭縫裡,倔強地綻放出一簇充滿希望的綠色。它們的堅強精神,猶如鄉村的農人。
在農村,盡管裝上了自來水,但農人洗衣淘菜,依然還是用地下水,這樣多少也可以節約一些,少花錢也是對子女的一種資助。
如今,像這對夫妻一樣的莊稼人不多了。更多的時候,麥田是孤獨的,陪伴它的隻有老人和枯樹。城市化的進程中,麥田那養育無數生命的綠,成為生長在大地上的鄉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