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一般發生于青春末期和成年早期,然而還有一類發生于60歲以上,不伴有癡呆症的非情感性功能性精神病,稱為極晚發精神分裂症,是老年人群中繼癡呆症和抑郁症的又一大精神病。據報道,每年100 000人中有27名男性和48名女性被診斷為極晚發精神分裂症,其危險因素包括女性、高齡、感覺障礙和移民國家,基因因素尚不明确。典型陽性症狀為持續多年的被害妄想,伴或不伴有幻覺,從而造成持續加重的社會功能障礙、禁固性反應和死亡。
此前對于極晚發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治療(antipsychotic treatment of very late-onset schizophrenia-like psychosis,ATLAS)的臨床試驗都是無安慰劑對照的,而來自倫敦大學精神病學院的Robert Howard博士等研究者對ATLAS進行了一項臨床随機對照雙盲試驗,他們将12周低劑量氨磺必利(100mg/日)的治療與安慰劑治療進行對比,力圖确認低劑量療法的療效并評估氨磺必利的藥物不良反應和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以及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始于2012年9月27日,至2016年6月28日結束,受試者101位,皆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中評分≥30并不伴有認知損害。治療分為兩階段,各12周,受試者按盲法以1:1:1的比例被分為三組,分别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接受氨磺必利藥物治療組,氨磺必利+安慰劑組和安慰劑+氨磺必利組。研究者分别在第4,12,24和36周根據BPRS對受試者進行評分。研究于2018年7月發表于Lancet Psychiatry。
第一階段末,BPRS降低的分值在氨磺必利組(平均值11.9分;标準差1.3)明顯高于安慰劑組(平均值4.2分;SE=1.0)。第二階段末,氨磺必利組的BPRS分值相比12周末平均降低了1.1分(SE=1.6),但氨磺必利轉為安慰劑組的BPRS分值卻增高了5.2分(SE=2.0),與氨磺必利組相差6.3分(95% CI 0·9–11·7,p=0.024),因試驗效果不佳退出試驗的患者在氨磺必利組明顯低于安慰劑組(階段一p=0.010,階段二p=0.031)。氨磺必利組的嚴重不良反應明顯高于安慰劑組(階段一p=0.057,階段二p=0.19),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感染(氨磺必利組5人,安慰劑組3人)和錐體束外症狀(氨磺必利組3人,安慰劑組無)。試驗中死亡人數5人,無治療相關死亡。
研究表明低劑量氨磺必利對于極晚發精神分裂症患者耐受良好,療效良好,且延長療程效果更好。該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明确的參考依據,并鼓勵了更多患者對ATLAS試驗的積極參與。
下一篇
臍灸減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