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保 著
道德章 第一
内修于道,外行于德。 修道志虛,行德務和。 虛則能容,容則能和,和則無争,無争以處,得彼甯靜。 既甯且靜,渾渾一如,洞洞空如,謂之合道,謂之同德。
内觀章 第二
行則靜觀其行,住則靜觀其住,坐則靜觀其坐,卧則靜觀其卧。 行此四為者,謂之内觀。 夫内觀何為也者? 觀其身與物和,以體道也。 身與物接,神存六虛,回觀内照,以緻和同,身物和同,神則容之,三者一如,是謂道生。
無我章 第三
分而識之,欲而為之,知利而弗知害,損異以奉于己,背之于德,逆之于道,自我之所行焉。 自我而複無我,是謂離道而複歸于道,背德而複合于德。 同至虛,和萬物,為無為,謂之無我。 無我而自然。
玄同章 第四
六合之外,道之所處。 六合之内,陰陽五行之所主。 世俗之士,接于衆物,感應思慮,心相乃生,自我随成。自我分别,差殊千裡,各執已見,親同構異,無明而滞,弗通于一,是謂執妄。 是以古之道者,神遊六合之外,一而靜;身存六合之内,順而安。渾渾然,靜默無所言,是謂玄同。
至愛章 第五
有親之愛,私也,我也。 無親之愛,公也,德也。 德和衆物,無所分也。道主萬類,無所别也。 合于道德,一于天地,是謂大同。大同于天下,是謂愛天下。 愛天下者,視萬民為己身。善者,為吾身;不善者,亦吾身。既為吾身,何所親乎? 親于首乎?親于臂乎?親于足乎? 一而忘之,無所分别,無所親疏,是謂普愛天下之道。 故曰:至愛無親,相忘于衆生。
三和章 第六
天行德,懸和萬象;地行德,載和萬物;元首行德,親和萬民。 德者,和也。和同衆物,故能容;容納衆物,故能公;大公無私,故能全。 是以古聖行其德,為全天下之民,以使上下和親,無相奪倫;以使遠近和睦,無所乖侵 ;以使萬民各得其所宜,而無害心。
明德章 第七
重利之世,民多欲;多欲之民,行多亂,亂多則法繁。 欲愈縱,行愈亂;法愈繁,暴愈甚;法愈繁,暴愈甚,行愈亂。 以利誘民欲,以刑殘民身,是謂亂民,惟夫有德者弗為之。 是以古聖之治萬民,使民寡欲而無争。 欲民寡欲者,必絕造物之機巧,奇物不興;欲絕造物之機巧者,必絕萬民之學,民無識則物保。 是以絕萬民之學,棄造物機巧,奇物不滋,民則少欲,雖欲亦不可得之,而複歸于寡欲,欲寡則自足,自足則無争,無争則暴亂無所行;暴亂無所行,則民和而法亦簡。 明德簡法,長安久治之道。
厭兵章 第八
殺人毀物,莫若兵,天下莫不之言。 喜為兵于天下者,是喜亂天下;亂天下者,必為天下惡;為天下之所惡者,必為天下孤;孤于天下者,不可得志于天下,雖得之,亦不久為也。 德者,得也。以德和天下,故能得志于天下。 是故善為天下者,乃以德和之,無以兵威之。 和于天下者,萬國雖遠則親之;威于天下者,萬國雖小則背之。 是以善為天下者,貴德而棄兵,故能一衆異,睦遠近,協和萬國之民,散均萬國之财,以有餘奉不足,乃為萬國之所望。
返樸章 第九
盈天下者萬物,與萬物相處者庶民。庶民之與萬物,同處天地之間,共生之于一。 夫一者,萬物之所宗,庶民之所本,和合天下者也。 失于一者,是謂亂德,亂德之世: 民縱其欲,為害于物;物失常序,複現于人;人物相信,其亂愈甚。 德亂,則天地人物幾于毀矣。 是以聖人之為天下也,絕萬民之學,使其無機而作,去萬民之所欲,使其無志而為。 作于無機,為于無為,是謂返樸,返樸謂之複德,德複則人物相和,天下靜而平焉。
共生章 第十
欲之,易之,塑之,用之,損之,失之。 殘萬類以為器,以從已之私欲,是謂敗德。 敗德之民,其欲縱。縱欲之世,機巧興,奇物盛。奇物盛,而自然之萬物則幾于毀矣。 民之常存,所憑者自然之萬物,自然之萬物漸毀,則民之生也危。 是以聖人之治,事無事,欲無欲,教民無識,絕其機巧,使其寡欲而自足,自足則安,安則靜,靜則樸,樸則自然,自然者和。 合和于萬物之民,獸見之不走,鳥見之不飛,故能與萬物同處,是謂人物共生。 惟其共生,乃可長存。
下一篇
31條為人處世“大智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