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緻之也,謂天無以清将恐裂;地無以甯将恐廢;
神無以靈将恐歇;谷無以盈将恐竭;萬物無以生将恐滅;
侯王無以正而貴高将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不欲珞珞如玉,落落如石。
看看過去的規律,世界萬物,得到“道”的體現是這樣的:天得道才會清明,地得道才會甯靜,神得道才會靈驗,谷得道才會豐盈,萬物得道才能生長,侯王得道才能成為天下的統帥。進一步而言,天不清明就會崩裂,地不甯靜就會坍塌,神不靈驗就會消亡,谷不豐盈就會枯竭,侯王不能統帥天下就會被推翻。因而貴是用賤來作根本的,高層是靠下層做基礎的。所以侯王自稱孤家寡人,無德無行不能使人才歸附,這難道不是以低賤來做根本嗎?不是嗎?所以總想要太多榮譽,反而會沒有榮譽。所以做人不要追求像美玉一樣的閃光,而是要像原始石頭一樣本本真真才好。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一”是什麼?“一”在這裡就是“氣”。“氣”就是“道”的物質形态。因此,以上的所有得“一”,都是得“道”的意思。這就是說,萬物得了“氣”才是得“道”,因此才能具備各自的“德”。比如,“天”最基本的“德”就是“清”,當“天”擁有“清”這個最基本的“德”的時候,它才能保持它的長久。那麼如何擁有這個“清德”呢?就要去得“氣”。“氣”是遍及宇宙的物質,找到它不費吹灰之力,難的是如何保守住——“得”它。保守住“氣”,也就是這個“得一”的途徑就是遵循“道”。所以,從根本上說“天”隻有服從于“道”才能長久,才能“清”,這個“清”才是“天”的常态。“道”和“德”的關系就是這樣的:首先,“道”決定“德”,“德”是具體事物上最符合“道”的表現;其次,“道”是永恒、唯一的,而“德”是千變萬化的;第三,“德”是萬物常态的表現,是萬物最穩定的那個狀态。
“其緻之也,謂天無以清将恐裂;地無以甯将恐廢;神無以靈将恐歇;谷無以盈将恐竭;萬物無以生将恐滅;侯王無以正而貴高将恐蹶”。如果萬物失去了“德”會怎麼樣?那就說明它偏離了那個穩定的常态,這樣它就會失去平衡,改變自身的性質甚至是走向滅亡。因為失去了“德”是因為它失去了“氣”,這是它滅亡的内在原因;而且失去了“德”就意味着它遠離了“道”,非“道”的東西就必須接受“失”的結果,這是它滅亡的外部作用。其實從本質上說,内在原因和外部作用講的都是一回事。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上面講明白了“得一”者就能有“德”,就能生,而失“德”者就是失“一”,必然走向滅亡的道理。那麼如何才能“得一”,避免“失一”呢? 就是應該“以賤為本,以下為基”。“賤”和“下”是所有人都厭惡的東西。人們都喜歡争着往“高”處走,往“貴”的位置上爬。前面講過,人世間的法則是“貴陽而賤陰”的。從“道”的角度上來講,陰和陽是“道”的演化過程中對等的兩種力量,而且是會不斷互相轉化的。八卦的流轉:“乾”就是最貴、最高的位置,但是下一步就是“兌”——殘缺;“坤”就是最賤、最下的位置,但是下一步就是“艮”——象山一樣的穩重積累。“乾”發展每一步都是陽退陰進;而“坤”發展每一步都是陽進陰退。所以真正最有發展前途的是“賤”和“下”。實施“以賤為本,以下為基”其實就是“不争”。“不争”的德行是最有力量的德行,水是“善利萬物而不争”的,水也是“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的。老子告訴我們要有得“一”和守“一”的思想,得“一”和守“一”,其實就是有“德”的過程,有“德”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隻有“以賤為本,以下為基”逐漸積累來的“貴”和“高”才是符合“道”的。因此才能長久。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 “孤、寡、不谷”是君王自稱寡德薄行,不能招緻人才來歸附的意思。這樣自稱是主動降低自己的尊位,把尊貴留給前來幫助自己的賢能之士的表現。隻有這樣才會有很多有志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願意來幫助他。以賤為本,就是“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這樣才能獲得進步和強大的根本。
“故至譽無譽。不欲珞珞如玉,落落如石”。聲譽是外在的評價,奉行“以賤為本,以下為基”原則的人是不會有聲譽的。因為他為人處世都很低調,很謙和,不會去出風頭,哪裡會有什麼聲譽呢?而且聲譽不是好的東西,聲譽就是不外乎“寵辱”二字,“寵辱”是要讓人“若驚”的——容易讓心态失衡的。盡管真正有道德的人不會被“寵辱”動搖心志,可以“寵辱不驚”,但是總是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謂盛名累人。所以,最好的聲譽就是沒有聲譽。
上一篇
世界各國屬地旗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