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哮喘中,寒哮和熱哮如何辨證論治?

2020年5月5日,是世界哮喘日,哮喘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據估計全球有3億患者,2019年《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中國成人哮喘流行情況的研究顯示,我國哮喘的總患病率為4.2%,約有4570萬成人哮喘患者,近70%未确診,更有95%未規範治療,由于哮喘的難根治性,反反複複,為我們的臨床工作帶來了難點。

中醫和現代醫學都強調,急則治标,緩則治本,在哮喘急性發作期,我們首先要辨别寒哮還是熱哮,今天我們談一下治療哮喘發作期時,寒哮和熱哮的經驗方。

寒哮:小青龍湯和射幹麻黃湯

寒哮較為常見,多因突然感受寒冷或暴雨,寒邪從腠理而入肺,寒飲停于裡,陽氣遏于表,痰阻氣道,肺失宣降所緻,多表現為呼吸氣促,喉中痰鳴,痰色清稀,伴泡沫,口不渴或喜熱飲,舌苔薄白,脈浮緊,适合辛溫之類,推薦張仲景的小青龍湯和射幹麻黃湯。

小青龍湯出自《傷寒雜病論》,張仲景用它治療外感風寒,内停水飲所緻的表寒内飲證,症見惡寒發熱、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脈浮。現代醫學也認為,小青龍湯可以止咳、化痰。

方中麻黃、桂枝散寒、平喘;幹姜溫肺胃、化寒飲;制半夏燥濕化痰、健胃化飲;五味子斂肺平喘,防麻黃、桂枝過于發散;甘草益氣和中。氣虛加白術、黃芪、人參;痰多加陳皮、茯苓;痰黃,去細辛、幹姜,加瓜蒌、魚腥草、川貝母。

射幹麻黃湯出自《金匮要略》:“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幹麻黃湯主之”。方中射幹、麻黃開痰結、宣肺氣,幹姜、細辛溫肺化飲,紫菀、款冬花、半夏降氣化痰,五味子收斂肺氣,大棗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肺散寒、化痰平喘之功。

熱哮:麻杏石甘湯和定喘湯

熱哮,部分是冷哮化熱而來,部分是喜食肥甘厚膩,痰濁内生而來,但是都離不開痰熱,常表現為咳嗽、氣喘重則不能平卧、哮鳴、痰色黃質粘稠、發熱頭痛、口幹口渴、大便幹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數,治療的要點是清肺、宣肺、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治療太陽病,發汗未愈,風寒入裡化熱者,先多用于治療肺中雍熱。方中麻黃辛溫開宣肺氣以平喘;石膏甘寒清肺生津,兩藥宣肺與清肺并舉,杏仁味苦,降肺而平喘,調和諸藥,全方可辛涼宣肺、止咳平喘。若肺熱較重,可重用石膏,或加蘆根、知母、貝母、瓜蒌。若無汗且惡寒,說明表寒未解,可以加淡豆豉、薄荷、荊芥、牛蒡子之類,解表兼清洩肺熱。

定喘湯出自《攝生衆妙方》,是降氣平喘的經典方,也是治療熱哮的名方,麻黃和白果為君藥,麻黃宣肺平喘,白果斂肺止咳、化痰定喘,一散一收,既能避免麻黃耗散肺氣,又能增強平喘功效,杏仁、紫蘇子、半夏、款冬花降肺氣平喘、化痰止咳,桑白皮、黃芩清洩肺熱除痰熱,甘草調和諸藥,全方能宣肺平喘,清熱化痰。若出汗較多,加浮小麥、五味子止汗兼清熱;陽虛怕冷加生姜、附子溫中散寒;痰多加瓜蒌、膽南星清熱祛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