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方子!疏肝+健脾,血管通了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關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事。
這個問題,是許多中年人、中老年人的通病。有些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才30多歲,就犯這個病。
來吧,我給你講個醫案故事。你體會一下這個病,多折磨人。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年紀是56歲,本來是一個退休工人。
其實,她早在三年前,就反複地出現眩暈,一旦緊張勞累,就容易犯病。隻不過,那時候發作時間短,程度輕,此人就沒做治療。
結果,就在大概一周以前,此人早晨起床的時候忽然出現劇烈的頭暈,而且惡心欲嘔,伴随耳鳴。當時把她難受的,一下子倒在床上,足足躺了大半天才緩緩起身。
就這樣,将近一周的時間裡,她一直頭暈、迷糊、惡心、煩躁、耳鳴時作。大便不爽,食欲減退。渾身上下乏力。
怎麼回事呢?患者心裡琢磨,應該是從前頭暈的病,這一次大發了。
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醫院檢查。檢查的結果,就是有頸椎病、腦動脈硬化,以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說白了,就是該供血的血管出現了異常,血液上不去。
這可怎麼辦呢?患者思來想去,決定投中醫治療。
刻診,見患者脈象弦細,苔白,舌質暗淡。
在了解這些情況以後,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這張方子,立意和構思都很有借鑒意義。但見——
柴胡、當歸、白芍、薄荷、白術、茯苓、半夏、僵蠶、石菖蒲、鈎藤各10克,葛根、白蒺藜和石決明,各30克,甘草6克,黃芪30克,桃仁、紅花各10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果患者服用3劑以後,症狀明顯減輕。服藥5天以後,病情消失,生活恢複正常。
此後,原方繼續投用5劑,來鞏固療效。随訪一年,患者未曾複發。
開方思路——
有痰濁,半夏化痰、茯苓利水、石菖蒲化痰開竅。有淤血,桃仁、紅花可以活血,當歸養血活血。肝氣不條,郁而化熱生風,所以患者眩暈煩躁。用白蒺藜、僵蠶、鈎藤、石決明來清熱、祛風、疏肝、止眩暈。葛根一味,可以擴張血管。柴胡、當歸、白芍、薄荷、白術、茯苓,後面還有一個黃芪解決的就是肝郁脾虛這個事。其中,柴胡、當歸、白芍、薄荷用于疏肝解郁。白術和茯苓,以及加上去的黃芪,用于健脾益氣。
臨床上,屬于這個類型的患者數不勝數。主要表現脈弦細,舌苔薄白,渾身乏力,頭暈迷糊,伴随惡心煩躁,食欲差,大便不規律。西醫檢查,有頸椎病,或者有動脈硬化。
我覺得,這類患者,應該把本文所述的方藥和案例,牢記在心。将來有機會,不妨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我相信,如果用得科學合理,它可以幫助很多人擺脫困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