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足跟痛”中醫之辯證論治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多見于中老年人,表現為足跟疼痛,以足跟腫脹,疼痛麻木,局部壓痛,行走困難,為主要特征,又稱為跟骨骨刺,或者跟骨骨質增生。中醫認為本病為肝腎虛損或風濕留着所緻。

肝腎虛弱,筋骨失養

症見:足跟疼痛,或牽引及足心,局部不紅不腫,不能久立多行,甚則不能足跟觸地, 伴見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舌質紅,或無苔光紅,脈尺緩弱。

證屬:肝腎虧損,筋骨失養。

治法:滋補肝骨。

方用:左歸丸加減。

藥用:熟地 山藥 構杞子 山萸肉 菟絲子 鹿角膠 龜闆 川牛膝 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熟地、山藥、枸杞子、山萸肉、菟絲子,滋補肝腎。鹿角膠,龜闆膠填補精血。川牛膝強筋壯骨。若四肢欠溫。精神疲急者。加肉桂,附子溫腎壯陽。

風濕痹着,氣血受阻

症見:足跟疼痛或酸痛,每遇陰雨天則疼痛加劇,兼有四肢關節酸痛,舌質紅。苔白厚。脈緩滑。

證屬:風濕痹着,氣血受阻。

治法:祛風勝濕,通絡止痛。

方藥:蒼術 、黃柏、獨活、白蒺藜、川牛膝、桑枝、木瓜、防風 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三煎外洗。

方解:蒼術、黃柏、獨活、白蒺藜祛風勝濕,川牛膝、桑枝、木瓜、防風通絡止病。

脾氣不足,筋失所養

症見:足跟疼痛,遇勞加重,伴有氣短懶言、四肢乏力。動辄汗出。面色晄白。舌質淡,舌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脈緩。

證屬:脾氣不足,筋骨失養。

治法:益氣健脾,補養筋骨。

藥用:黃芪、炒白術、茯苓、人參、當歸、桂枝、木瓜、炙甘草? 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三煎外洗。

方解:黃芪、炒白術、茯苓、人參益氣健脾,當歸、川芎、桂枝、木瓜,活血通絡。炙甘草益氣,調和諸藥。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