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曆經滄桑才明白,低估這三種“人性之惡”,是人不成熟的無知

01

世道并不壞,壞的是人心。

世道并不複雜,複雜的是人性。

人間本就美好,禍患終究是人心。

人性和人心,這兩者都是“矛盾”的事物。你說它光明,它确實存在光明的一面。而你說它不光明,它确實這世間最為“邪惡”的事物。

為何魯迅先生會感慨,翻閱了千年曆史,隻看到兩個字,吃人?

為何李宗吾先生會悲歎,翻閱了二十四史,隻看到兩個字,厚黑?

因為人性的陰暗面,一直存在于現實的生活當中。無論我們承認與否,人終究是“惡魔”和“天使”的結合體。

渴望善良的時候,我們就像是純淨的天使。可是,當我們變得邪惡之後,那我們就像是無惡不作的惡魔,不僅傷害了别人,也影響了本該簡單的世道。

世道變壞,并不是它“自然形成”的結果,而是人為導緻的無奈。試想,在人類還未存在之前,世道有“陰暗”的一面嗎?

你終究會明白,人類的這三種“劣性”,将會是世道變壞的根源。可以說,别被人心的僞善迷惑了眼睛。

02

相互“為難”,這是人們活得痛苦的開始。

大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疑惑,大家都是人,都需要安穩的生活,可為何人們會存在“相互為難”的情況呢?

你為難我,那我就會為難你。他為難了她,那她就會展開報複。到最後,無論是誰,都活在了相互傷害的循環當中。

為何古人常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呢?因為相互和諧,人們才能活得幸福。否則,人們隻能活在矛盾且仇恨的環境當中。

曾見過這麼一個家庭,大哥和二弟本來是相親相愛的親人。可是,二弟為了争奪家産,就一直在父母面前說大哥的壞話,而父母也就經常為難大哥。

後來,大哥在發現了端倪之後,暫時沒有報複二弟的心思,而是給了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但是,二弟卻沒有珍惜。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二弟更加目中無人。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大哥隻能動用了自己的資源,進而教訓了自己的弟弟。如今的雙方,已然勢同水火。

從這件事來說,大哥本來沒有害人的心思,可二弟卻動了害人的心。正因為後者死不悔改,最後才導緻了兄弟之間的自相殘殺。

試想,連親兄弟都會做到如此地步,更何況是外人呢?

03

欺負善良,這是人的劣性。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倡導要做個“善良”的人。但是,如今的善良者,他們非但沒有收獲到好報,甚至還活成了最為卑微的模樣。

善良的人,他們不懂得讨好領導,也不懂得耍小手段。因此,他們一輩子都隻能處于底層當中,甚至翻不了身。

老實的人,他們堅持“言必信,行必果”的傳統美德,不僅遵守規則,而且還堅持自己的原則。可是,他們卻不如那些“偷摸拐騙”的人。

當善良的人被欺負,老實人比不過“偷盜者”之後,那這個世道的本質就會變壞。因為善良受到了踐踏,光明受到了黑暗的污染。

年少之時,每當讀到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都會感慨,自己未來絕對要做一個清白潔淨的人。

可是,自己越是清白潔淨,别人越是瞧不起你,甚至把你的善良當成是懦弱,把你的真誠當成是好欺負。

試想,我們本來都是白天鵝。可突然有一天,白天鵝越來越少了,黑色的烏鴉卻越來越多了。這個時候,環境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很遺憾地說,當黑暗成為了常态,那光明就是一種罪責。

04

過度貪婪,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在這個世上,人類是最為貪婪難測的生物。這種貪婪和難測,滋生了一大堆陰暗到極緻的小人。他們不擇手段,眼中隻有錢财,而沒有了自身的原則。

古時候,曾有這麼一位米店老闆。他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其實特别善良,也很少做那些“作假”之事兒。

但是,他自己發現,隻要在米中摻了沙子之後,自己的獲益率就會有極大的提升。因此,他背叛了自己的本心,選擇了“作假害人”。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同行們發現了這種“作假”的行為,不僅沒有制止,還紛紛加以模仿。以至于村民都感慨,這世道,到底是怎麼了?

過度貪婪的最後,我們所獲得的一切,終究是“劣質”的。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就是“劣币驅逐良币”的規律。而這種規律,不僅體現在了經濟市場當中,還體現在了人類社會當中。

試想,當每個人都為了利益而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時,那人之善良,人之誠信,人之光明,到底該何去何從呢?一切,都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