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這輩子,你會遇見誰,都是注定的;你躲過的,冥冥之中又會回到你身上。 歸根結底,人生一世,所有遇見的人,無外乎是這三種:愛你的人、害你的人、擦肩而過的人。 “前世不相欠,今生不相見”,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五十歲之後,還清了一切的情債,無債一身輕。 還債,既是渡人,也是渡己。
01 愛你的人,陪你到老。 曾經,在《讀者》雜志上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十來歲的男孩,每天都抱着一塊石頭去上學。 剛開始,石頭很小,後來石頭越來越大。引起了同學和老師的關注。 班主任帶他到辦公室,問,為什麼要抱着石頭上學? 他說,母親病了,一直在住院,父親要種地,農忙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去醫院照顧。因此,他想代替父親,到醫院照顧母親。可是,母親的體重有九十多斤,他抱不動。 因此,他每天都抱着石頭上學,訓練自己的臂力,希望能夠抱起一百斤的石頭,這樣的話,父親才能放心,母親才能安全。 不知為什麼,看過這個故事之後,我的眼淚一直流個不停。 不管兒女有沒有出息,是不是和父母相距很遠,還是父母和兒女結仇了,這份骨肉之愛,始終是沒有辦法割舍的。 兒女不能陪伴父母,就能常常打個電話;兒女疏忽了父母,父母就能主動和他們聯系,聊一聊無盡的牽挂......這份寄托,會讓晚年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也會讓一個家庭,充滿希望。 愛,可以戰勝一切;愛的力量,特别偉大,不是嗎? 住在我家樓上的何大爺,妻子在十年前就中風了,言語不清晰,走路不利索,吃飯要喂。因為是樓梯房,何大爺抱着妻子下樓時,非常吃力。 去年,何大爺和一樓的一位小夥子,互相置換了房子。雖然一樓很潮濕,但是何大爺毫無怨言,畢竟可以讓妻子有更多的機會,出門走動了。 他和妻子散步,走得特别忙,似乎是蝸牛那麼忙,但是他們很開心。 作家張文亮在書裡寫過一句話:“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誠然,老年夫妻是否幸福,取決于病的一方,另一方隻能順從。 有人愛你,便是渡你,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出現,都會讓人暖心,老有所靠。
02 傷害你的人,讓你圓滿。 五十歲以後,你還不算老人,但是你一晃就退休了,老年的時光就真正開始了。 按理說,老人應該得到尊重,在任何地方,都會有人關照。 其實不然,老人被嫌棄的時候,真的不少。 比方說,在人山人海的景區,老年人走不動,擋住了年輕人的去路;上下班時間,公交車上,人滿為患,好不容易擠上去,卻沒有人讓座;更可氣的是,連公交車也擠不上,被人“拒載”。 還比方說,一些不講社會公德的老人,被人訓斥;老人遇到惡毒的騙子,錢包被掏空了。 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 所有傷害你的人,都不要去責怪,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站在事情的對立面去思考,就會發現——一個人擁有了逆向思維,就能夠保全自己,還能發現自己的缺點。 如果把人比喻成扇貝,那麼傷害就像一粒沙子。但沙子進入了扇貝體内,再經過痛苦的磨合,沙子就變成了珍珠。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一個人無法改變社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胸懷坦蕩,遇到小人,就沒有關系了。 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曆經了無數的坎坷,終于功德圓滿。
03 擦肩而過的人,來生續緣。 佛說:“前世的緣分,換來今生的相遇。” 換一種角度來說, 今生的緣分,可以換來來世的重逢。 沒有人說得清,來生是什麼時候,是哪一年。但是,我們願意相信,人是有來生的。 看過一個佛家故事:王陽明去金山寺朝拜,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于是停留了很久。 他看到一間禅房,上面貼了封條,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并且非得走進去一探究竟。 房間裡,圓寂的祖師還在端坐,模樣和王陽明非常相似。 房裡的牆壁上,寫了一首詩:“五十年後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 這件事,似乎在指引王陽明,放下一切,削發為僧。 當然,對于傳說,我們不能較真,刨根問底,隻能從中去領悟一些道理——遇見的人,似曾相識。 這輩子,總有一些人,愛過了,恨過了,糾纏過了,牽手走了很遠,後來還是錯過。既然是這樣,那麼就期待來生再見吧。 不要在人生的暮年,還和人糾纏不清,隻是留下一些懸念,指引自己奔赴美好,讓心靈裡多一些柔情。
04 往後餘生,永遠不要責怪任何人。 人生一輩子,也就幾十年而已,能夠活一百歲的人,都很少。 如果你恨别人的時間多了,愛别人的時間就少了;你氣呼呼的時間多了,就沒有時間享受生活了。 “五十知天命”,到了這個歲數,命運的走向,已經是水到渠成了。你非得逆水行舟,固然勇氣可嘉,卻會讓自己傷痕累累。 命裡出現的人,好好珍惜,不管陪伴一程,還是一生,都無怨無悔。 要懂得,活着,是自己為自己找尋幸福。 渡人渡己,渡己渡人,不負不欠。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