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娛樂 > 正文

左師筆耕錄31.望海戀(第1幕:邂逅)

時間:一九三七年七月五日。

地點:河南濟甯文大街喬家大院。

人物:喬父、喬母、喬慶瑞、喬羽、張福珍。

背景:東北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的天空彌漫着中日戰争的硝煙,遍地戰火、日軍和逃亡的民衆。

第一幕 邂逅

音樂響起,毛阿敏主唱的《思念》“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做幾日停留,我們已經分别的太久太久,為何你一去便無消息,隻把思念積壓在我的心頭,難道你又要匆匆離去,又把聚會當作一次分手”。

場景:喬家大院,張燈結彩,鼓樂齊鳴,賓客如雲。喬父母喜迎賓客。院内擺滿宴桌。

正堂,案桌炮着一對紅燭,迎牆巨大“囍”字。

司儀:“高堂入座!“喬父母分坐兩旁。

“新人跪——”喬慶瑞、張福珍跪。

“一拜天地——”喬慶瑞、張福珍面外拜天地。

“二拜高堂——”喬慶瑞、張福珍面内拜父母。

“夫妻對拜——”喬、張雙雙對拜。

“禮畢,起——”喬、線雙雙立起。

“送新人入洞房——”樂聲再起,賀喜聲一浪一浪,伴娘攙扶蒙着紅蓋巾的新娘步入新房。人們陸續入席,也有擠在新房門口意欲鬧洞房,争看新娘姿色。新郎正邁腿進房,被人用力一拽,猛回頭:

“杭兄?”

“喬弟,你從那個地縫鑽出來的?”

“當兵八年,一早剛從部隊趕來。”

“好福氣啊!進門就娶媳婦。”

“父命難違,什麼福氣。”

“跟我賣什麼關子?”

“真的奉命,電報一個接一個,逼我成婚。”

“好事呀!”

“現在民國,早廢除了包辦了。連女方什麼名字,家鄉何處,芳齡模樣,高矮胖瘦,性格文化,一概不知,更不用就感情了。”

“慢慢相處嘛。”

“沒感情的婚姻怎處?遲早我要休掉。”

“别講喪氣話。”

此時喬羽走了過來:

“二哥,你怎麼躲到這裡來了?爹到處找你,給衆鄉親貴賓敬酒。”

喬慶瑞:“知道了,杭兄,你快入席,有話慢慢再聊。”

喬羽:“二哥,爸叫你敬完酒,客散以後到他房屋去,有話同你說。”

轉換鏡頭。喬父母屋内。家具擺設:一張紅木雙人床,床架挂着蚊帳,有銅挂鈎将帳兩邊分開,床上鋪涼席、涼枕、薄毛巾毯。靠床一隻床頭框。臨窗書桌上置有各類書籍,筆架,硯台。桌前一張木椅。内牆有一高腳紅木茶幾,兩旁各一紅木椅。幾上茶盤、茶杯、茶壺、水瓶。牆壁挂蘇轼的赤壁懷古以及喬父自書:克已躬行。

喬父母:50多歲。

喬慶瑞,22歲,身穿戎裝,身材挺拔,面目和善。進屋向二老跪拜。

喬父:“起來吧,勞累了一天,為父話不多,讓你盡早回屋休息。”

喬慶瑞:“不孝兒謹聽父母訓導。”

喬父:“瑞兒,你自幼從軍一去八年,現年已二十二歲,是為父為你作主完婚,女方叫張福珍,和你同庚,八字相合,也是讀書人家出身,斷文識字,溫柔賢惠。你嶽父早期同為父都是京都學堂校友。”

喬母:“瑞兒,你要善待妻子,快進屋去吧!”

喬慶瑞:“爸,娘,父母之命令,不敢不從。孩兒同張福珍素不相識,又長年從軍在外,擔心贻誤了女方青春,不如退了這門親事吧!”

喬父(吃驚):“混賬!拜了堂怎敢言退親!”

喬母(吃驚):“孩兒,你……你……你……”

喬慶瑞跪下:“爸、娘,不是孩兒不遵父母之命,實因孩兒身不由已,報效國家,忠孝不能兩全啊!”說着不停叩首,淚流滿面。

喬父:“起來,起來,這次由不得你。難道軍人就不能成家結婚了嗎?豈有此理!你是嫌我包辦婚姻,現在時興自由戀愛,你以為父不知道?如果不是國難當頭,在和平日子你請我包辦也不會包辦!”

喬母:“聽父親話,爹不會害你的。”

知慶瑞(行禮):“是,謹遵父命。”

轉換鏡頭,新房屋内,家具擺設:雙人床,張開蚊帳内貼紅“囍”,兩床紅繡被,一對鴛鴦枕。床邊箱架,一隻紅溱木箱,一把銅鎖,靠牆衣架、面盆架。長桌一對紅燭正點燃照耀。

新娘張福珍,22同歲,身着紅綢鄉花對襟褂,緣絲綢短裙,坐在床沿,頭上還蒙着紅蓋頭。

新郎關慶瑞足着軍靴,邁着穩健的步伐,掀簾進入新房,并不看新娘一眼,也不掀頭蓋,而是朝一旁椅子坐下。

新娘輕輕掀下蓋頭,走向面盆架,拿出一隻洗腳盆,到衛生間和廚房兌好一盆熱水,端到喬慶端腳下,幫他脫一下軍靴、襪子,将腳放入水中,喬慶瑞方才不經意地低下頭一看,隻覺得一股電流瞬間一激,在紅燭映照下眼前的美麗新娘,如同嫦娥下界,此時身不由已地從口中呼出:

“婉君。”

“你說什麼?”

“婉君。”

“婉君?”

“你是我的婉君一一”喬慶瑞控制不住驚喜。

“郎君一一”張福珍領悟了深情的涵義。

一對新人就這樣邂逅擁抱到了一起,長久沒有松開。喬慶瑞熱吻着新娘,“我不是做夢吧?”張福珍接着頭,早已淚流滿面。

他們長談至深夜,似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似有說不完的話。雙雙發誓相愛永遠。

第二天七月七日清晨,喬慶瑞手攙着張福珍喜氣洋洋地向父母請安拜謝,喜氣迅即感染洋溢着喬家大院。

喬慶瑞興高采烈地對衆人說:“爸、娘、大哥、大嫂、兄弟。我今生能娶到福珍這樣的妻子,是托父母及衆人之福,也是我三生有幸,在此向大家謝過了!向大家宣布一個喜訊:我為福珍取了一個芳名叫婉君。

全家聞聽一齊熱情地鼓起掌來。

喬父:“好名字,以後大家叫她婉君。”

喬羽:“富有詩意,配得上二嫂的亮容貌。”

喬母、大嫂走過來同張福珍擁抱到一起,口中呼着婉君的名字。

正當喬家浸沐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中時,突然間從遠方傳來刺耳的警報聲,鳴一一一聲緊過一聲。

全家人尚未反應過來,又聽見緊急的門鈴聲,門外有人用力敲門,呼喊:“快開門!加急電報!”

打開大門,穿綠色服裝的郵政員手執電函:“誰是喬慶瑞,加急電報!”喬慶瑞急忙接過電報展開電文一:“喬慶瑞: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向我國發動侵略戰争!命你見電務必于7月8日返回軍部。國民軍第59軍後勤部。”

事情來得突然,喬慶瑞是國民軍第59軍後勤部的醫官,軍令如山倒,他也必須奉命返回部隊。喬父是一名深明大義的愛國人士,國難當頭,理應為國效勞。

“瑞兒,放心去吧,不要惦記父母,隻是你們新婚卻苦了兒媳。”

張福珍:“我早有思想準備,慶瑞說忠孝不能兩全,我可以幫助完成這一個願望,上前線多殺鬼子,為國盡忠,我在家侍候二老,以盡孝義。”

喬慶瑞:“謝謝婉君!你早有思想準備,可知道戰争的殘酷性,一旦……”

張福珍:“不用說了,你走十年,我等你十年,直到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我等你凱旋歸來!一旦你為國盡忠再也回不來了,我們下輩子還做夫妻。”

喬母和大嫂一把握住張福珍的雙手,感動地流下了淚水。

喬羽:“二哥,我也想跟你去殺鬼子。”

喬慶瑞:“你還小,好好上學,照顧好爸媽,等你長大了二哥一定帶你到部隊去。”

大哥:“二弟,放心去吧,家中由我打理。"

7月8日,抗日戰争爆發的第二天,喬慶瑞同妻子全家告别。(幕落)

編者說明:左濟平先生已85歲高齡了,他草拟創作了《望海戀》劇本。今年春節,我去他家拜年,他把稿件交給了我,希望找一個行家高手修改一下。我覺得題材不錯,與當前的統戰和宣傳口徑比較合拍,請朋友們給予支持和幫助!

左老師去年國慶節時,曾給我說過編劇本的想法,其起因于一個真實的故事:

毛阿敏唱的那首《思念》一定聽過吧。“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做幾日停留,我們已經分别的太久太久,為何你一去便無消息,隻把思念積壓在我的心頭,難道你又要匆匆離去,又把聚會當作一次分手”。這首歌是詩人、詞作家喬羽給他那為3天的婚姻苦守了66年的二嫂所寫的。

喬羽的二嫂名叫張福貞,1915年生,與喬羽的二哥喬慶瑞同歲,兩人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閃電結婚的。在外當兵闖蕩了8年的喬慶瑞,難違父母之命,隻好糊裡糊塗地把“堂”給拜了。

不把新娘放在眼裡的喬慶瑞,處心積慮地想着怎樣才能擺脫這個不合心意的婚姻。熬到晚上,當新娘張福貞伺候他洗腳時,他頓時覺得眼前一亮,發現蒼天賜給他的原來是一個美人。他像當時的文人墨客那樣,給張福貞起了個格外美麗的雅名:婉君。這一夜,他們備感相見恨晚,發誓相愛到永遠。

喬家小院呈現出一片洋洋喜氣。然而,家裡突然接到了部隊的急電,命令喬慶瑞火速歸隊。那是1937年7月8日,抗日戰争爆發的第二天。國難當頭,喬慶瑞不得不與家人、愛妻告别。

這一别就是51年,喬慶瑞一直杳無音訊。張福貞一直苦苦盼着丈夫的歸來,從青春少婦到白發老太婆,終于盼到了從台灣來大陸探親的丈夫。

原來,喬慶瑞當年随國民黨某兵團,于1949年10月離開大陸前往台灣,之前他曾想盡一切辦法與家人取得聯系都未成功。後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說濟甯州文大街的居民被日本鬼子的炮火血洗一空。從此,他萬念俱灰,到台灣後娶妻生子,專注于軍醫事業,直至升任國民黨三軍總醫院院長。

喬羽在大陸成名後,經美國華僑從中打聽喬慶瑞的消息,兄弟之間才建立了聯系。随後,喬慶瑞回到了闊别51年的家鄉。

1988年,當喬慶瑞從火車車廂裡顫顫巍巍地走下來時,盼望了51年的喬家人頓時抱頭大哭!小汽車在喬家門口“嘀嘀”一響,張福貞的心亂跳亂撞,呼吸都困難。聽到有人喊她的昵稱“婉君”時,她頭腦發脹、兩腳不聽使喚、半走半跪出屋來。終于見到人,心裡知道是他,淚眼卻認不出來。

“婉君、婉君”,還是喬慶瑞連連喊了她。驟然間,幾十年有過的全部委屈、全部痛苦、全部折磨,一齊湧上心來。她瘋癫一樣地喊他,想撲過去,腿卻不聽使喚,“咕咚”一下,竟和他跪在一起,摟着頭号啕大哭。

喬慶瑞和張福貞團聚了29天又匆匆返回了台灣,因為那邊也有他難以割舍的妻子兒女。回到台灣後,喬慶瑞一病不起,于1997年辭世,享年82歲。離世前三天,他給喬羽打了個電話,詢問張福貞的近況,反反複複地說很想念家,一做夢就回家,就見到了父母,出奇地想吃老家的水煎包子。

二嫂的執着癡情,一直在喬羽心裡沉澱蕩漾,他回想到多年前邂逅的一隻盤旋身邊久久不肯離去的蝴蝶,詩人的情懷被激蕩起來,一首溫情得讓人流淚的作品《思念》寫成了: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幾日停留/我們已經分别得太久太久/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為何你一去便無消息/隻把思念積壓在我心頭/難道你又匆匆離去/又把聚會當作一次分手。

2003年,張福貞病逝。這個為了短短3天婚姻而堅守了一生的老人,臨終彌留之際,用手指着那個她從來不當人面打開的紅漆木箱子,讓人打開。一看,箱子裡裝着的是她當年的嫁衣和兩雙紅繡鞋。家人明白她的意思,把嫁衣和紅繡鞋往她臉邊一靠,她就安然離世了。

多麼悲壯的愛情故事啊,太感人了!它是那個時代的經典,是中華傳統價值觀在愛情上的展現。盡管我很喜歡毛阿敏演唱的《思念》,但今天我才知道此曲的由來!您也被感動了吧!

左老師曾給我發微信:“我在手機上看到朋友發的這則故事,感覺似現代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又涉及兩岸和平統一,便寫出四幕劇《望海戀》,今天剛送來打印本,你先看下情節,我意能否征求高手修正充實,使之更加動人心魂,然後由文藝部門演出。明天來了你看可不可以經你作網上宣傳。”

恩師委托,我隻能應承。希望左師的學生和我的朋友們鼎力相助,玉成此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