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由近代醫學家羅止園著,其治學不拘舊說,每多新見,提倡“新中醫論”。
嶽美中先生在其《嶽美中醫話集》中有一篇文章,名為“當讀的古醫書”,其中提到醫話類書以《冷廬醫話》《止園醫話》為佳。為此筆者對《止園醫話》拜讀多次,并将其方應用于臨床,特别是書中的頭痛方、疝氣方、脈結代方,每用辄效。
脈結代原方:
黨參、黃芪、當歸、柏子仁、酸棗仁、龍眼肉、炙甘草。煎妥後沖入黃酒少許。治療脈結代。餘經過若幹年之選擇,始得搜尋而出,故特定為治此症之主方。
治驗:崔某,男,53歲,于2013年8月初診。
患心律不齊3年餘。每次發作,心慌不甯,心髒部位有間歇跳動感,立即含化速效救心丸有效。近因兒子考學,操勞過度,不得安眠,遂使心律不齊頻繁出現。刻診:心悸不安,胸部有輕微悶憋感,說話聲怯,時有歎息。舌質淡暗,脈不齊,有結脈出現。心電圖提示:頻發室性早搏。中醫辨證為氣血兩虛,夾有瘀阻。治以益氣養血,佐以化瘀安神。 方為:黨參15克,黃芪15克,當歸10克,酸棗仁15克,龍眼肉15克,炙甘草15克,丹參15克,赤芍15克,苦參10克,茯神15克。水煎服,日1劑。 服5劑後,心悸胸悶減輕,結脈減少。繼服14劑,結脈消失,心悸、胸悶明顯減輕。後以生脈飲合酸棗仁、龍眼肉二味,煎湯飲用,間斷服藥20餘劑,心胸部亦無不适,無結脈出現。按:《止園醫話》中羅氏所拟定的脈結代方,為補虛劑。參、芪、歸,益氣養血,資心脈之源;酸棗仁與龍眼肉,為養心安神之品,考張錫純氏亦喜用此二味治療心髒諸疾,他所拟定的定心湯,君藥就是龍眼肉與酸棗仁。本例所加丹參、赤芍,以活血化瘀為用;苦參與茯神,古代孫思邈善用此二味治療心髒疾患。加之苦參可以調整心律,故被許多醫家所采用。(毛德西)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毛德西教授 河南省中醫學院
上一篇
展室(外二章)
下一篇
治心髒病名方炙甘草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