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閱江樓的詩文與楹聯藝術


  在南京北面的長江之濱,獅子山上,一座高達五十多米的嶄新仿古樓宇聳立在世人面前,隐約于金陵的晨曦與暮色之中,這就是最近落成,而六百年前朱元璋想建最終未建的閱江樓。

  閱江樓建于海拔七十多米的獅子山頂,獅子山原名盧龍山,在南京下關興中門内,地勢險要,是江邊的制高點,附近建有烽火台,為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曾在此地設伏,以八萬人擊退陳友諒的四十萬大軍。明朝理學家與軍事家王陽明(王守仁,号陽明,明朝人<1474-1528>,先後任刑、兵部主事,領兵平定甯王朱宸濠叛亂。其理學曾一度風靡南北二京,從者翕然信從,有《傳錄集》、《王文成公全書》)。在詠獅子山的詩中寫道:

  殘暑須還一雨清,高峰極目快新睛。
  海門潮落江聲急,吳苑秋深樹腳明。
  烽火正防胡騎入,羽術愁見塑雲橫。
  百年未有涓埃報,白發今朝又幾莖。

  詩中描寫了雨後暑清天淨、江潮伴秋深的景色,由山河的壯麗聯想到烽火戰事,詩的後一部分泛着濃郁的憂患意識與志士嗟日短的情懷。

  南京獅子山閱江樓的建成,使南京的大江風光帶有了一個更為突出的亮點,将繡球公園、古靜海寺、古城牆、龍江寶船廠遺址等勝迹結成一體。閱江樓建成後,為江南的名樓再添新篇,使王陽明詩中想像的閱江樓成為現實。王陽明在《登閱江樓》(因當時無樓,故其“登”應為虛拟)詩中寫道:

  絕頂樓荒舊有名,高皇曾此駐龍旌。
  險存道德虛天塹,守在蠻夷豈石城?
  山色古今餘王氣,江流天地變秋聲。
  登臨授簡誰能賦?今古新亭一滄情!

  在朱元璋當皇帝的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登臨盧龍山時,賜名為獅子山,他為了壯大京師形象,鎮服四方,要在山上建一座“閱江樓”。親自寫了一篇《閱江樓記》,并要求手下文人各撰一篇,其中翰林學士宋濂寫的一篇收入了《古文觀止》中。後人記載朱元璋借造樓之名撰文,借此事發現人才。并對建樓一事無人谏阻感到不滿,并寫了一篇《辟阿奉文》來表白自己對阿谀奉承的厭惡态度。

  現在閱江樓正面的廊柱上,有一幅題為朱元璋禦制的楹聯:

  佳山佳水,佳風佳月,千秋佳地;
  癡聲癡色,癡情癡夢,幾輩癡人。

  楹聯以疊字為特色,由景及人,可謂觸景生情,反映了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在平定天下後的閑适心情。楹聯題為禦制,不知是朱元璋自撰還是禦用文人的代撰。

  當閱江樓還在籌建當中時。淮陰荀德麟先生即為閱江樓拟有194的長聯,聯文如下:

  千仞崇椒,閱六百春秋,托起名樓。喜檻外江山,難足畫圖錦繡;浩浩蕩蕩,挾九派清混,吐海戶雲煙,馳劈浪鲸舟,飛孤骛落霞。吳頭楚尾,豈上龍虎靈威?豈止秦淮燈豔?豈止層台聳翠?豈止揚子垂虹?幻真難測。總而言之,是處日新月異,天塹何限南北?
  幾番桑海,因一篇題記,彙歸懷抱,想眼前舊國,俨然舞榭歌台;哄哄鬧鬧,傾六朝脂水,集花間詞韻,築球冠城堡,作金陵春夢。斷隧庚烽,時而帝王氣盛,時而玉樹花殘,時而逸主偏安,時而袅雄攝統。榮辱漫嗟。到頭來也,終為舜壤堯封,英豪且盡折腰肢。

  閱江樓建成後,劉宗意先生在報刊上介紹閱江樓與獅子山的曆史掌顧的同時,撰二楹聯如下:

  逾六百年曆史風雲,樓閣方成,須喚醒孝陵天子重評功績;
  似三千界神仙宮阙,江山盡覽,定招來砥柱賢才再作文章。

  一萬裡長江雄渾直下,追峰巒足迹,彙川澤襟懷,後浪推前浪,浩浩湯湯奔大海。或而躍日浮天、霞銜霧嶺,或而拂風飄雨、岸浸雲潮。玉帶橫,翠龍舞,彩虹卧,瓊樓出,四面春光佳麗地,晶瑩缥缈交呈,幻化無窮氣象。巍巍然,更蘭宮桂殿宏開,真有如畫境、詩境、夢境,盡可悅目賞心、迎祥啟瑞。
  數千年曆史磅礴湧來,抱民族期求,記先賢典範,今人繼古人,轟轟烈烈變滄桑。曾也披荊斬棘、手繪豐饒,曾也定鼎鏖兵、胸填悲壯。将軍起,公侯封,粉黛咽,志士呼,十朝都會帝王州,屈辱繁華相替,馳驅多少英才。赫赫矣!再鐵闆銅琶高唱,正充滿深情、豪情、激情,便當匡時濟世、蕩濁揚清。

  二楹聯慨歎了閱江樓從動議到建成逾六百年的曆史,建成後閱江樓的宏偉壯觀,以及對現代文士再作佳文的信心與期待,特别是第二副長聯,比昆明大觀樓孫髯翁所撰的楹聯更長,堪與其媲美。

  獅子山公園山門入口處的六言聯是常國武先生撰,啟功先生書的“已見河清海晏,猶聞獅吼龍吟”六言聯。

  沿獅子山南側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石枋,橫額是尉天池所書的“江南第一樓”,兩側是一幅楹聯:

  千古江聲流夕照;
  九天樓影俯朝飛。

  進到閱江樓的門廳,朱元璋撰寫的《閱江樓記》壁立在人們眼前,樓記金書,金光閃閃。兩邊立着二聯由南京鐘振振所撰,嶺南陳永正式所書的金底烏字楹聯:

  統萬馬,麾千軍,功成百戰人言信;
  一九州,甯四海,國瑞雙懸日月明。

  聯首的所嵌“統一”二字可謂道出了熱愛中華民族,盼望華夏一統的炎黃子孫的心聲,聯尾的合字對,令人叫絕。

  台灣的陳立夫在九十九歲時為閱江樓欣然題撰一聯:

  蛟龍東去欲探海;
  崇樓北望可閱江。

  楹聯為陳立夫自書,書法厚實雄渾,和其内容一樣氣勢磅礴,反映了作者開闊的胸襟與深厚的中華文化底韻,聯想到其對台灣回歸祖國的贊同态度與對大陸山川與人文的關切,不難體會到其中所蘊藏的愛國情懷。

  在閱江樓二樓廳内北面雙柱上,有集魏原名句,原國家開放辦主任胡平書寫的對聯:

  開眼向洋看世界;
  放懷作海納乾坤。

  此聯可令人聯想到毛澤東詩詞中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的二句,上下聯首恰好為“開放”二字,使人聯想到閱江樓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和目前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聯想到入世、申奧成功與中國走向世界,近代名人的名句此時書于閱江樓上,賦予了新的含義。

  新樓落成之時,雲集了海内外書家揮毫書寫的楹聯,給閱江樓增添了濃濃的人文氣息。

  在閱江樓前門樓的前柱上,南京師範大學的書法家陳仲明書聯:

  獅夢醒來頂天立;
  龍吟遠去博海飛。

  後柱上,書法家常志成所書的朱元璋自題聯:

  起兵濠上,先存捧日之心。
  定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在閱江樓的側亭立柱上,書法家萬宗耀的書聯:

  東迎紫峰千年瑞氣;
  北望金龍萬裡雄風。

  在樓側立柱上,李三寶書聯:

  吳楚名樓今則四;
  水天明月古來雙。

  …………

  筆者登樓,遙望勝景,有感而發,不吝抛磚,撰二聯如下,是為引玉,求教于方家:

  獅嶺閱江,攬鐘山紫氣,驅狄虜,敗友諒,治隆唐宋;
  盧龍沉史,聚天地英才,謀佳略,秉先哲,複興華夏。

  鼎食珍寶,建邺猶憶,昔時見寶船航寶島;
  鐘鳴靜海,金瓯尚缺,何日歸海舟自海台。

  閱江樓的建成,一時吸引了衆多中外名人争相遊覽,賀敬之、吳奔星等詩人及書畫家在閱江樓也紛紛留下墨迹與作品。

  南面左側的雙柱上,89歲高齡的來自紐約的潘力生先生撰書的楹聯:

  六代舊江山,樓閣千尋尊虎踞;
  九州新歲月,風濤萬裡壯鴻圖。

  在閱江樓一樓的東側,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書聯:

  天地沉浮迎日出;
  古今代謝閱江流。

  在閱江樓二樓的北側,有榮作楷先生書聯:

  登樓暢覽江奔海;
  望月微聞桂逸香。

  在側亭的雙柱上,萬宗耀先生題有:

  東迎紫峰,千年瑞氣;
  北望金龍,萬裡雄風。

  經過閱江樓主樓右拐,在獅子山的右嶺,有一座玩鹹亭,亭柱上有湘陰鐘振振所撰,金陵常國武所書的楹聯:

  山澤靈明星淬火;
  江風浩蕩月流金。

  亭中有碑一座,碑額是雕刻精美二龍戲珠,碑正面是《重建玩鹹亭記》,記述了玩鹹亭名稱的由來和重建之事,碑背面是明代方克所撰、現代書法家莊希祖所書的《玩鹹亭記略》,其文如下:

  “金陵之靜海寺,其東乃獅子山,其山既夷,有陵突起,維石岩,岩其上有澤中虛而明,克每愛其泉石之雅。嘉靖丙申,監督抽分爰與分司張子中除其澤之東,倚山面澤,重構小亭,與澤西舊亭相伍。亭成,僧以名請予,曰:山上有澤,其卦為鹹,茲亭欲稱其實,其玩鹹矣乎,若乎泉之甘足以悅口,石之奇足以悅目,修竹茂林之足以爾休爾遊,鐘山如龍之蟠,其東澄江如練之繞,其西皆斯亭之可玩者,抑未矣。”

  碑兩側分别是兩副楹聯,其一為題詠金陵舊聯:

  王者三百年,湖山俱有英雄氣;
  春光二三月,莺花全是美人魂。

  其二是題詠儀鳳門的獅子山舊聯:

  千仞麗谯輝日月;
  四周屏障合江山。

  經玩鹹亭沿曲徑蜿蜒而下,繞過朱元璋牽馬雄立江邊的塑像,經醒獅橋,至盧龍湖畔的挽波榭,挽波榭前二柱上是俞律撰,黃淳書的楹聯:

  經天靈境長臨照;
  匝地逝波能轉來。

  榭背二柱上是單人耘撰,曹寶麟書的楹聯:

  臨碧波浣明月;
  倚青岫招白雲。

  由挽波榭前行,經過一條修竹圍成的小徑,有一處用大石塊制成石棋桌(圍棋、象棋)、凳組成的景觀,旁邊一塊巨石上刻有蘇東坡的觀棋詩節錄。此處景觀妙趣天成,環境優雅。

  再向前行,是一座造型古樸的攬秀亭,一叢紫竹倚立在亭傍的美石邊,亭四周有獅、龍、馬、龜象形石,維妙維肖。

  攬秀亭正面兩柱上是單人耘、俞律集宋之問、黃庭堅詩句,王道雲書的楹聯:

  樓觀滄海日;
  鳥度建康城。

  沿接亭的長廊前行,在廊出口的雙柱上,是俞律撰楹聯:

  激蕩風雷,衆人皆醒;
  蒼茫雲水,萬物同滋。

  李瑞環同志在視察閱江樓時,指出:“修建閱江樓是很好的事,後人會給予很高評價的,可以找名人再寫一篇好的閱江樓記,朱元璋那篇閱江樓記寫過去多,寫後來少。這類文章應該往前看,進行鼓舞後人,激勵後人的發揮。但是也可借用其中精彩部分,江蘇才子多,可找些人來寫好這篇文章,說明為什麼600百年來有記無樓,今天卻有樓了,但是不要光講一時一事,不光講南京,要講中國人,講中華民族,講中華大地的凝聚力,講一代比一代強,總之,要借題借景,發揮好。”

  現在下關區區委宣傳部、下關區旅遊管理局正在向全國征集新閱江樓記和詩詞楹聯。相信不久即會有衆多的佳作彙集閱江樓。

  (本文承南京下關區區委俞明書記、下關區旅遊局費中發局長和下關旅遊開發總公司張駿副總經理、閱江樓風景區文藝部負責人陶維鈞,南京師範大學李立文教授、陸林教授的大力支持和鼓勵,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附:作者撰聯與注釋

  閱江獅嶺,攬鐘山紫氣,驅狄虜,敗友諒,治隆唐宋;
  沉史盧龍,聚天地英才,謀佳略,秉先哲,複興華夏。

  鼎食珍寶,建邺猶憶,昔時見寶船航寶島。
  鐘鳴靜海,金瓯尚缺,何日歸海舟自海台?

  注釋:

  鄭和在獅子山(又名盧龍山)南麓建寶船廠,建造創當時世界造船業極至的寶船數十艘,輔以大小艘隻共300餘艘,載員27800人,經台灣島,七下西洋。

  第一副楹聯的上聯寫獅嶺江樓的景與有關朱元璋的曆史事件。下聯寫獅子山麓靜海寺與中國近代史的關聯,寫現代中國尊重知識與人才、科教興國的戰略與振興中華的偉業。該楹聯的各句均以動詞始,以名詞終。

  第二副楹聯的上聯“建邺”既為南京的别稱,又喻明朝鐘鳴鼎食強盛基業的建立與鄭和下西洋的業績,三個“寶”字,是喻鄭和的号為三保(又稱三寶),下聯三個“海”字,喻四海一家。

  靜海寺始建于明朝永樂九年(1411年)。系明成祖朱棣為紀念航海家鄭和等人下西洋凱旋歸來而敕建,并賜額“靜海”,意為四海平靜,鄭和晚年曾經住在靜海寺。屈辱的南京條約脅約于此,靜海寺舊址現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鑄有巨鐘警世。

 

附:李時珍贈劉世儒詩(字繼相,号雪湖,以畫梅著稱)

  雪湖點綴自神通,題品吟壇動巨公。
  欲寫花箋寄姚制,畫梅詩句冠江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