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胃黏膜的4條線
壁細胞:又稱泌酸細胞( cell),在腺的頸、體部較多。此細胞較大,多呈圓錐形。核圓而深染,居中,可有雙核;胞質呈均質而明顯的嗜酸性。
頸粘液細胞:胞漿透亮
主細胞:又稱胃酶細胞,分布在胃底腺的下半部。細胞呈柱狀,核圓形,位于基底部。
MUC-5AC:正常的胃小凹上皮
MUC6:既表達于胃底腺,也表達于幽門腺
Ki67
CD10:腸化的陰性,腫瘤性的腔緣
MUC2:杯狀細胞 ,腸化、腫瘤性病變杯狀細胞
免疫組化總結:
腫瘤性病變的特點:
一般跟周圍正常黏膜有邊界
低級别:僅少量區域背靠背,沒有融合,沒有篩狀結構,沒有出芽。
高級别上皮内瘤變
-------------------------------------------------
内鏡:腫瘤性病變隆起、糜爛竈,IIa或IIc;腫瘤顔色偏紅。
癌顔色鮮豔,偏紅。低級别異型增生:淺色或等色
PAS:中性粘液、酸性粘液均可
AB:酸性粘液 ,中性粘液-
腸化
AB-PAS染色:杯狀細胞藍色(杯狀細胞裡是酸性粘液),正常胃小凹上皮紅色(中性粘液)
胃小凹上皮腔緣(特别是細胞核的上面)有微小的粘液顆粒,代表有分泌黏蛋白的功能(體現出具有成熟趨勢)
腫瘤性的,跟周圍有邊界
AB-PAS:因為是腸化的基礎上的,杯狀細胞藍色;但是胃小凹上皮的腔緣幹淨,沒有微小的粘液顆粒,提示腫瘤性的。
Ki-67陽性區域(增值帶)上移或下移,往往預示是腫瘤性的病變;但是不是絕對的,糜爛修複時也會
Ki67如果每個上皮都是這種比較強陽性的,往往是腫瘤性的
P53在腸化來源的腫瘤性病變鑒别中意義不大,工作中用AB-PAS、Ki-67比較有用
P53野生型的表達,但是總體也是往上移的
病例
沒有明顯邊界,有成熟的現象,炎症重,這是HP感染造成的炎
低級别:排列相對規則,整齊,核杆狀,細胞核基本在基底層
高級别:腺管大小不一,核圓形、橢圓形
低級别上皮内腫瘤。
該組病變為腫瘤性病變,但發展為癌的幾率較低,可随診或局部切除。組織形态學與周圍組織有區别。表現為腺體擁擠、密集,但多數為圓形、橢圓形腺體,很少有複雜的分支或乳頭狀結構。細胞核杆狀、擁擠、深染、無明顯核仁,呈單層或假複層,位于腺管的近基底部,細胞核的極向仍保持。核分裂象可增多,無病理性核分裂象。
高級别上皮内腫瘤。
該組病變為腫瘤性病變,形态與上皮内的癌難以區分,發生浸潤及轉移的風險很高,應局部或手術切除。病變與周圍組織形态學變化截然不同。腺體的結構混亂,除密集擁擠外,常見複雜的分支和乳頭狀結構,大小差距顯著。細胞核多形性明顯,近圓形且不規則,深染,核質比增大,易見明顯核仁。單層或多層排列,且細胞核的方向混亂,極向消失。可以見到病理性核分裂象(圖7)。當出現不确定的浸潤時,可歸入'高級别上皮内腫瘤,可疑浸潤'。
癌。出現浸潤時,診斷為癌。當出現黏膜固有膜及黏膜肌層浸潤時,稱'黏膜内浸潤性癌/黏膜内癌'。早期的浸潤,組織學表現仍有争議。單個或小團腫瘤細胞出現在間質中,無腺管樣結構,可判斷為浸潤。此外,廣泛的篩狀,廣泛複雜多分支的腺管樣結構,腺體互相融合呈迷路狀,均可認為是浸潤的形态學表現。腺腔内壞死雖不能診斷浸潤,但是很重要的提示指标(圖8)。
明确出現黏膜下層浸潤時診斷為黏膜下浸潤癌。除在标本中明确見到癌浸潤黏膜下層外,癌周出現明顯的促間質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反應,也是黏膜下層浸潤的證據。應報告組織學類型,當存在兩種腫瘤組織學類型時,按組織類型從多到少的順序寫報告。應報告有無脈管瘤栓。病理診斷明确為癌的病例推薦行HER2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或熒光原位雜交檢測,為患者提供靶向治療及預後的依據。需注意不要将低、高級别上皮内腫瘤與以前的輕、中、重度異型增生直接對應。兩種體系的判斷标準不完全相同,其中'中度異型增生'混雜有不同性質的病變,因此兩種體系無法直接對應。推薦按照低、高級别上皮内腫瘤的分類體系并按照相應診斷标準予以判斷。
腺體擁擠,分支,出芽
相對客觀容易判斷的指标:腔内壞死,腺管之間互相牽手,浸潤的表現
-----------------
---------------------------
胃癌的組織學分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