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來源網絡
“你的職責就是行動/永遠不必考慮結果/不要為結果而行動/也不固執地不行動”——《薄伽梵歌》
最近身邊好些人處于低氣壓中,即便沒什麼特别的事件,也會因“年末将近”這四個字抖增不少焦慮情緒。是啊,再過四十來天就到2020年了,我們國家都要迎來第N個五年計劃的目标節點了。
對于我們這些芸芸衆生,那些年初立的flag,誇下的豪言壯志,有過的美好希冀,都能如願畫上一個句号了嗎?
這麼扪心自問一番,是不是更焦慮了?确實,在目标實現的途中,總有各種磕絆阻礙着我們順利前行。其中,「行動力遲緩」和「拖延」就是随處可見的絆腳石,時不時冒出來絆我們一腳。這一點INFJ也逃脫不了。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INFJ的内向型I特質,導緻其安靜、内省、喜好獨處,他們是事前的思想家。相較于外向型E的“在經曆中理解”,他們是“理解生活之後才能感受生活”。因而常常需要花很多時間在理解和思考上,然後才是經曆和感受。這就導緻了他們的行動力遲緩,缺少走出去的動力。
二、内向型I,通常對客觀事物視而不見,興趣和注意力在内心事件。所以,他們的世界是觀點和見解構成的内部世界。而對外部客觀世界,他們常懷着質疑和态度保留,會适時停下對新的和沒有體驗過的事物的探索。因而,在外部客觀世界獲取機會方面,常顯得深思熟慮,瞻前顧後,故而造成很多機會的錯失。
三、INFJ因其J型特質,酷愛做計劃,執行計劃。他們常常需要一個目标、一個可預期的獎勵來激勵自己,制定計劃後便苦行僧般日複一日去執行。然而,他們的計劃往往訂的太滿太理想化,一旦計劃被打亂,或自身稍許偷懶,便陷入沮喪和挫敗感中而放棄,最終難以完成計劃。
那麼,INFJ可以做哪些改變來搬開自我成長路上的這些絆腳石,不斷提高行動力,進而完善自身,向自己的目标更進一步呢?
這裡亭歌想分享三個數字:「20秒勇氣」「5秒法則」以及「5分鐘起步」。它們是我過往經曆中勇氣和毅力的來源,也是我不斷遇見美好,探尋到更多可能性的精神氮泵。
01.
行動前,用20秒的勇氣邁出第一步
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叫《我家買了個動物園》,講的是一家人如何和巨大的傷痛相處,如何一點一點重建新的生活。片中有一個“20秒勇氣”的細節是我當時cheer up的能量來源,也一直影響着我這幾年的生活狀态。
什麼是「20秒勇氣」呢?這是片中馬特·達蒙主演的爸爸發明的一個理論。當他想要做某事又不敢時,他會給自己20秒的時間。
比如,在咖啡館外他看到一個美麗的姑娘,想認識又怕被拒絕時,就決定給自己20秒的勇氣。他按下手表開始計時,在20秒内,他快步跑進咖啡館,站到姑娘座位旁,開口搭讪:“為什麼像你這樣的美人會和我這樣的男人說話?”姑娘看着他輕輕笑了:“為什麼不?”
于是,在20秒勇氣的推動下,他們的美好戀情從此開始,美麗的姑娘成了他的妻子。
後來他和他們的兒子說:“你知道,有時,你需要的隻是20秒毫無理智的勇氣。隻需要忍受20秒的尴尬,去勇敢一下。我向你保證,這樣做你會收獲很多美好的東西。”
自從知道這個辦法後,我開始在生活中運用它。
當我想做某事,想要表達某些想法而猶豫不決時,就跟自己說,“别怕,就20秒,去行動。敗了就接受20秒的尴尬。成了,那就太好不過啦。”
然後,那些20秒勇氣帶來的美妙體驗就真的時常發生,并逐漸成為我内在信念的一部分。
比如前段時間我獨自一人去杭州參加音樂節。盡管在一個人幹的有趣事兒裡我已經往裡面添加了很多筆,但音樂節我還是渴望有個同伴,渴望與其一起感受音樂,感受跳動的心,感受滿溢的熱情。
于是,當我看到路邊有個女生也是獨自一人時,20秒勇氣的信念又不自覺的湧上心頭,推着我往前一步,向其詢問是否是一個人來參加音樂節,是否可以結伴同行。
當這個女生略帶詫異,微笑地對我說她不是一個人,而是在等同伴時,當下的我确實會有尴尬,但也就忍受20秒的尴尬和不适,之後我就别過繼續前行和尋覓啦。
勇氣一旦注入,這種向外打開的姿态反而讓我的臉皮越磨越厚。在雨中排隊檢票的隊伍中,我時不時觀察周邊獨身的人,有機會就主動詢問和搭讪。最後,一個女生小心翼翼地詢問我能否共用一把傘,我才發現她也是一個人。我找到同伴啦!
接着我們倆結伴同行,在音樂節雨中蹦迪、搖擺、合唱,分享着各自喜歡的樂隊,分享着來音樂節的心情。在人群中大聲合唱,在草坪上肆意搖擺。真正的感受到放松随性的狀态。而在以往參加過的音樂節中,我可是連合唱都扭扭捏捏,放不太開的呢。
也許,這就是20秒勇氣帶來的美好體驗,讓那些“尴尬”、“難為情”“不好意思”在不經意間打碎,讓内在飽滿和充滿活力的心撲通撲通展露欣喜,讓想要突破和重生的你一直告别過去,也一直朝前邁進,遇見更多美好。
INFJ的内向型I特質,使其喜好獨處,在内部精神世界裡最為自在。然而,F情感型又使得他們非常渴望與他人接觸,建立聯結。而一味獨處和沉浸在内部世界,勢必造成F的無處安放而郁郁寡歡。
如果你想和他人更多的接觸,建立關系,不妨試試20秒勇氣的辦法,走出去或勇敢的說出不敢說的話,去遇見更多可能性吧。我向你保證,一些很棒的事情會發生。
02.
行動中,用5秒法則奪回控制權
梅爾·羅賓斯的《5秒法則》這本書裡說,每個人都有需求,實現需求,需要行動,但需求和行動之間,不是直接關聯,中間還隔着感受。
書裡推薦的「5秒法則」,就是在需求出現時,刻意屏蔽掉感受,直接關聯需求和行動,奪回自控權。
打個比方,假如你難得出現在喜歡的作者的簽售會上,作者演講完畢,進入提問環節,你特想問一個困惑多年的問題。
這時,你的需求就是問出答案,你的行動就是舉手提問。
然而認識到需求後,會有一系列感受自動冒出:
诶呀當着那麼多人的面,我如果緊張,表達不清怎麼辦?
我問的問題會不會不夠好?作者會覺得我傻嗎?大家會不會笑話我?
我今天沒有好好打扮,形象不太好,要不要舉手呢?
你看,大腦為了延緩或阻止行動,真的好拼。
那麼,在明确需求和展開行動這短短的窗口期,如果任憑感受擺布,結果會怎麼樣呢?
很有可能,你在一開始很想提問作者,但過程中總在擔心各種問題,最後隻能遺憾錯失或慶幸沒有提問。
而這樣的情況一直重複,你的生活将充斥着數不勝數未經驗證的感受,失去很多可以體驗的機會。因為我們的感受也要耗能,與其用感受去驗證,不如直接用行動去驗證。
比如前幾年我去深圳參加一個喜歡的博主組織的線下活動,在現場提問環節,我就利用這5秒法則,明确自己的需求是“打飛的過來參加活動,必須值回票價,提一個一直想問的問題”,行動就是“hands up ,lean in ,給我話筒,我要發聲”。
于是,确定了需求和行動,我就一直舉手尋求發言機會,在等待的過程中盡量屏蔽掉中間顧慮的感受,内心就一個聲音——我不管,我今天必須争取到提問的機會。
最終我也獲得了這次發言機會,也因為發言吸引了在場的一些小夥伴,還結識成了朋友。
這就是當需求出現的時候,屏蔽掉感受,将需求和行動進行直接關聯。一旦把中間的複雜過程簡單化,我們就“奪回了對自己的控制權”。
INFJ的内向型I屬性,使得其喜歡深思熟慮,通常在發言前會考慮很多,不管是對問題的思考還是對其他方面,都比外向型人更加拘謹。
外向型人是快速行動派,在言語交流中可以邊說邊思考,而内向型人是思考完才能說。因而,他們常常因過度謹慎而丢失很多機會。
要克服這一點,把握更多機會,就可以試試5秒法則,在下一次機會來臨時,隻需牢記明确自身需求和展開行動,屏蔽或者少考慮中間感受,就可輕松奪回對自己的控制權。說不定還能獲得更多機遇和美好意外呢。
03.
行動後,用5分鐘起步來持續進步
「5分鐘起步」是哈佛幸福公開課中Tal教授對克服拖延症技巧的表述。
不是通過思想,不是通過心靈,而是通過行動,讓你繼續下去,克服拖延。
這就是Tal教授認為的,5分鐘起步可能是克服拖延最有用的技巧了。換句話說,就是放手去做。先有行動,再有持續行動的動力。
而這一點對J型特質明顯的INFJ也是十分奏效的。
INFJ因其J型特質,喜歡制定計劃和執行計劃。然而,一旦他們的計劃被打亂,或自身稍許偷懶,便容易陷入沮喪和挫敗感,而導緻最終放棄計劃。
那麼,除了給計劃騰出緩沖空間,少一些苛刻和不切實際的計劃條目外,INFJ尤其需要在一兩次沒有完成計劃而持續拖延時,給自己注入一個5分鐘起步的想法。
不因懈怠或焦慮而逃避,僅僅隻是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或打開書本,或面對一個未完成的項目,讓這5分鐘的行動帶給你持續行動的能量。
以上就是INFJ可以利用的提高行動力的三個數字法則。當然,這不僅僅針對INFJ,對所有缺乏快速行動能力、持續行動能力的内傾型、感知型、或過度計劃型都是一樣的。
這三個數字法則,就是在行動前,用20秒的勇氣邁出第一步;行動中,用5秒法則奪回控制權;行動後,用5分鐘起步來持續進步。
而所有的這一切,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
JUST DO IT。
不要總執着于“我就是這樣 内向/不善言談/不愛社交”,停留在自己框住的世界裡止步不前。
大膽走出去,不管是做正确或錯誤的決定,認同或不認同的事情,隻需要帶着好奇和求知的心,去探索你到底是誰,你還可以成長為誰。
大膽走出去,才有機會遇到見讓你心動的人和事,你再順着那份心動,往前探索,才能看到更多光芒閃爍,采撷更多碩果。
祝你時刻有勇氣,持續有動力。光芒不斷,也打動人心。
還有那些你曾在春天種下的希望,即使依然未收顆粒,也不妨礙你繼續,
在來年春天早起,到秋天落下詩句。
願我們都能在秋天的詩句裡相遇。
微信公衆号:Ting_view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