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李孔定治療消渴經驗 糖尿病 重用地骨皮

李孔定治療消渴經驗 糖尿病 重用地骨皮

治重濕熱瘀 用藥崇骨皮

糖尿病,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為主要特征。李老認為,本病是多種病因聚合而成,易伴發其他病證,就一般而言,陰虛内燥,氣虛血瘀為其病理特點,故其始則為“消渴”實證,其變則屬“虛損”範疇。
李老指出,本病的病因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傷過度等諸多因素有關。嗜食肥甘則脾胃蘊熱,情志失調則肝火内熾,勞傷過度則腎陰虛損。以上諸因均可形成上灼肺津,中耗胃液,下劫腎陰之變,最終形成陰虛内燥,氣虛血瘀的基本病理改變。胃熱肺燥則多食渴飲;腎虛津液不攝則多尿、尿甜、消瘦;氣虛血瘀既久,三焦失其決渎,脾氣失其運化,内濕因之而生。此時,則見口渴不顯、食欲不佳、小便短少、大便稀塘或燥結諸症。故強調認識本病應掌握五個要點:一是明确本病是多種病因聚合而成的綜合病證;二是本病初期多以陰津虧損為本,肺胃燥熱為标,兩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三是“熱甚則食氣”,故初起即見氣虛之證,并由氣虛不運而産生挾瘀挾濕;四是本病中後期由于陰損氣耗,多為氣陰兩傷及陰陽俱虛的病理。改變;五是多兼瘀滞之症,氣虛不運,緻血行不暢而留瘀,而津液虧損亦可失潤成瘀,兩者即所謂“因虛緻瘀”,陰虛燥熱,可灼血成瘀,此所謂“因實緻瘀”也。本病至血瘀階段,常為氣受血阻不能輸布水律,或加重消渴,或津滞為濕。故後期易出現多種因脈絡瘀阻所緻的挾瘀挾濕諸症。
糖尿病病因複雜,患者往往多食、多飲、多尿、消渴、乏力、騷癢、肢體麻木等多種症狀同時存在,又多兼瘀挾濕之證,若純清熱滋明,則陽氣易受伐;純溫補益氣,則陰津易耗散。根據上述特點,李老将本病分為4型論治,活血燥濕之藥,則根據不同情況随證加入。
1.中焦濕熱,氣陰耗傷,用清熱燥濕,益氣養陰法。症見消谷善饑,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厚或薄膩,脈滑數。治以清熱燥濕,益氣養陰,使濕熱分消,氣陰得滋。處方:
地骨皮50—100g 僵蠶30g 丹參3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淮山藥30g 蒼術30g 黃拍30g 知母30g 紅參10g
2.熱甚律傷,氣虛血瘀,用清熱瀉火,益氣生律法。症見身熱心煩,大饑大渴,小便頻數,氣息促急,舌紅、苔薄黃燥,脈滑大而數。治以清熱瀉火,益氣生律法,使火熱去而氣津不耗。處方:
地骨皮50g 石膏50g 紅參1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淮山藥30g 僵蠶l0g 丹參30g 知母30g 玄參30g.
3.氣陰兩虛,燥熱血瘀,用益氣養陰,清熱化瘀法。症見食少尿多,渴欲飲水,氣息短促,語音低微。倦怠乏力,五心煩熱,舌黯紅、無苔。脈沉細數。此型多見于糖尿病中後期,治以益氣養陰,清熱化瘀,使氣陰複,虛熱去,瘀滞行。處方:
紅參l0g 山萸肉l5g 玉竹30g 黃精30g 枸杞子30g 丹參30g 天花粉30g 僵蠶30g 地骨皮50g
4.陰陽氣虛,兼瘀挾濕,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利水。本型多見于後期患者,其臨床表現多見食少、乏味,小便次多,量少,口渴欲飲,飲量不多,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形寒怕冷,面白無華,五心煩熱,自汗盜汗,四肢不溫;酸楚麻木,面浮肢腫,便溏或燥結。舌淡胖、苔薄白或花剝,脈沉細或細數無力。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利水,使陽複本固,氣陰得滋,瘀散水去。處方:
紅參10g 淫羊藿15g 澤瀉15g 五味子6g 胡蘆巴30g 地骨皮30g 丹參30g 益母草30g 玉竹30g 淮山藥30g 枸杞子30g 天花粉30g
以上4型,均以地骨皮、紅參、玉竹、花粉、淮山藥、丹參等為基本方。方中地骨皮甘寒清潤,以育真陰而不傷元陽見長。《聖濟總錄》記載地骨皮飲可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本經》謂其: “主五内邪熱,熱中消渴。”《本草新編》言其:“涼血、涼骨、益腎、生髓,因此通治三消,實非他藥可及。”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地骨皮有顯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故為本方之君,李老每用至60—120g。而“熱甚則食氣”,故輔以人參、淮山藥補中益氣,玉竹、天花粉清熱生津,則陰陽有既濟之妙。且玉竹對“胃火熾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饑者,尤有捷效”。 (《本草正義》)天花粉“退五髒郁熱……,以補藥而治虛渴,以涼藥而治火渴,以氣藥而治郁渴,以血藥而治煩渴,乃治渴之要藥也。”(《本草彙言》)由于本病多兼瘀滞之證,經脈瘀滞則津不上承而渴,故用丹參、僵蠶化瘀通絡為佐使。在此基礎上,再依據不同證型配入燥濕清熱,清熱瀉火,益氣養陰,活血化瘀之品,故獲良效。
除藥物治療外,李老尤其重視患者的飲食控制,主張減滋味,忌肥甘,食以清淡,不可過飽;并推祟隋巢元方提出的導引和散步是治療消渴的“良藥”,主張患者選擇散步、健身跑、練太極拳等中等強度的耐力型體育活動,以及保持安靜樂觀的情緒。
例1:李某,女,48歲。1991年11月13日初診。患者8個月前始感頭暈,乏力,口渴,善食易饑,曾住院治療2個月末見好轉。近1月來病情加重,口渴而飲水量多,小便多而混濁,大便秘結。舌暗紅、苔薄黃少律,脈滑數。查空腹血糖14.3mmo1/L(258mg/d1),血壓21.3/14.7kPa(160/110mmHg)。診為糖尿病。證屬中焦濕熱,氣陰兩傷。治以清熱燥濕,益氣養陰。處方:
地骨皮30g 丹參3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蒼術30g 淮山藥30g 知母30g 玄參30g 黃柏15g 僵蠶15g 紅參10g
水煎服,2日1劑,連服10劑,囑遠房事,慎飲食,暢情志,适勞逸。
l2月2日二診:藥後諸症明顯好轉,複查空腹血糖5.3mmo1/L(96mg/d1),屬原方常服,以鞏固療效。
例2:夏某,男,62歲。1991年7月9日初診。患者2年前覺口微渴,飲水增多,末引起注意。2個月後口渴加重,飲食增多,小便多而混濁,身體日漸消瘦。查空腹血糖16.8mmol/l(302mg/d1),尿糖(十十十十)。診為糖尿病。曾服消渴九、優降糖、等,血糖時升時降。近2個月來食少乏味,小便次多量少,口渴欲飲,飲水量不多,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四肢不溫,酸痛麻木,下膠微腫,五心煩熱,便溏,1日2—3次。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7月5日查空腹血糖14.6mmo/l(263mg/d1),尿糖(十十)。證屬陰陽氣虛,兼瘀挾濕。治以溫陽益氣,滋陰清熱,活血燥濕。處方:
紅參10g 北五味子6g 淫羊藿15g 澤瀉15g 胡蘆巴30g 地骨皮30g 丹參30g 玉竹30g 山藥30g 天花粉30g 枸杞子30g 木瓜30g
l0劑,水煎服,2日1劑。囑節制飲食,調暢情志,注意活動。
31日二診:藥後諸症好轉,惟輕度口渴,下肢仍酸痛麻木,囑原方常服。
(張 耀 景洪貴 整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