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浩然之氣表現于人的體貌特征之中——《孟子》譚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元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公孫醜說:請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呢?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後來者南宋詩人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首五言古詩《正氣歌》的開頭:“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這種氣雖然不是生理之氣,但是,其影響着生理之氣,表現于人的體貌特征之中。
82、浩然之氣來至于人内心的“義”——《孟子》譚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孟子接着說:這種浩然之氣,是要與“義” 和 “道”相結合的,否則就會失去力量。而且,必須要經常的與“義”相生相成,而不是靠偶爾有“義”的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自然就會失去力量了。說明了浩然之氣來至于孟子的“四心”,人内心的“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的“義”。
83、浩然之氣“義”的養成不可急于求成——《孟子》譚
“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孟子接着說: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的東西。對于浩然之氣“義”的養成,不要中斷、不要忘記、又不要急于求成,要日積月累,水到渠成;而不像宋國有個人拔苗助長,反而害死了莊稼那樣急于求成。浩然之氣“義”的養成是長期修身的過程。
84、孟子的分析在于:聽其言,知其心——《孟子》譚
“何謂知言?曰: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于其政,害于其事。聖 人複起,必從吾言矣。”公孫醜問:怎樣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語呢?孟子回答說:偏頗的言語知道它片面在哪裡;誇張的言語知道它過分在哪裡;怪僻的言語知道它離奇在哪裡;躲閃的言語知道它理窮在哪裡。--從心裡産生,必然會對國政造成危害,用于國政,必然會對國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聖人再世,也一定會同意我的活。孟子的分析在于:聽其言,知其心。隻有知其心,方可稱謂: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語。
85、仁則心服,力則人服——《孟子》譚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裡,文王以百裡。”孟子說:以武力而又憑借仁政稱霸者,稱霸的必須是大國。以德而實行仁政稱王者,稱王的不一定是大國--商湯王隻有方圓七十裡,周文王隻有方圓一百裡。但是,商湯;周文、武最終還是需要武力統一稱王的。仁則心服,力則人服。
86、力服強制,心服自願——《孟子》譚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孟子接着說:用武力征服他人的,他人并不是真心服他,隻不過是力量不夠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就像七十個弟子歸服孔子那樣。《詩經》說:從西從東,從南從北,無不心悅誠服。正是說的這種情況。力服強制,人服心不服;心服自願,但也存在着心服人不服。強制是利益驅使,自願同樣是利益驅使。
87、人性的一大弱點:明知惡事,欲望難禁——《孟子》譚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孟子說:仁則是很榮光的,不仁則是很恥辱;現在的人既厭惡恥辱而又居于不仁的境地,這就好像既厭惡潮濕卻又居于低窪的地方一樣。孟子此處指出了人性的一大弱點:明知惡事,欲望難禁。
88、任用賢能,修明國政強國之道——《孟子》譚
“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孟子接着說:假如真的厭惡恥辱,那最好是以仁德為貴,而尊敬讀書人,使有賢德的人處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的職務。并且趁國家無内憂外患的時候,及時修明國政刑律。這樣做了即使是大國也會畏懼你。任用賢能,修明國政強國之道。
89、此句驚醒多少人,又多少人不醒——《孟子》譚
“……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孟子接着說:如今國家沒有内憂外患,卻趁着這個時候享樂腐化,這是自己尋求禍害。禍害和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尚書·大甲》說: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句驚醒多少人,又多少人不醒。
90、此處超現實的孟子有一些癡人說夢的味道——《孟子》譚
“孟子曰:……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如此,則無敵于天下。無敵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說:能任用賢能、市場不征稅、關卡不收稅、種公田無稅、百姓無勞役。真正能夠做到這五點,就連鄰國的百姓都會把他當父母一樣仰慕。如果有誰想率領這些百姓來攻打他,就好比率領兒人去攻打父母,自有人類以來就沒有能成功的。隻有這樣,則可無敵于天下。天下無敵的就可叫做‘天吏’。做到了這個程度還不能夠稱王于天下的,是從來沒有過的。此處超現實的孟子有一些癡人說夢的味道。即使隻采取此仁政,就能無敵于天下,隻是個問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