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談“炎黃子孫與黎民百姓”

“炎黃子孫與黎民百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可是很多人都不懂,認為都是百姓的泛稱。那麼為什麼有這樣兩個詞呢,大家可能說不出所然來。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弄個明白。

“炎黃”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神農氏稱為炎帝祖先,是原始社會的早期領袖,然而,在世代傳承的過程中逐漸化微和淡化。因為,神農氏族沒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基礎,所以,中原各部落逐漸脫離神農氏的統治,彼此之間展開了較量。而黃帝出身的軒轅氏,就像是亂世之中崛起的英雄,平定所有諸侯成為中原霸主。

此時的神農氏就是炎帝身為名正言順的統治者,自然不會放任黃帝取代自己的統治地位,于是,開始派兵讨伐那些歸順黃帝的部落。黃帝與炎帝三戰阪泉之野,至于這三場戰争中發生了什麼。司馬遷在《史記》中描寫炎黃之戰時,隻是一筆帶過,我們無法在其中找到任何勾心鬥角的細節。其實在起初,神農氏勢力強大,軒轅氏屈居其下,之後,經過長時間的此消彼長後,軒轅氏通過戰争使兩個部落重新合并。若軒轅氏未能整合神農氏,那麼,曆史在後來發生的蚩尤之戰中,會走向另一個結局。

炎帝的一生有着十分鬼蜮傳奇色彩,就像通曉古今的先知一樣,所有遠古時期的科技發展幾乎全部與炎帝有關。從理論上來看,人類根本沒有在幾十年内迅速掌握所有先進知識的能力,種植五谷、打造農具、掌握節氣。所以,這些肯定是經過長時間發展才能做到的,獲取這些知識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由此可見,極有可能是後人錯誤地将八代炎帝的努力,全部歸功給一位炎帝了。

幾千年來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将農業視作國家發展之重,炎帝緻力于改善民生,堪稱農耕社會的鼻祖;而馴服熊罴貔貅虎,征戰天下的黃帝,更像是一個“武帝”。所以,二者之間的排位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就是根據“文武”的順序而來的。

“黎民”:說的是上古炎帝時代,諸侯部落之一的"蚩尤"(chi you)部落是東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統稱,各族部落衆多,以後又稱"南蠻"、"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壯族等現今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蚩尤"部落因為經常叛亂,被黃帝、堯、舜、禹以及以後朝代兼并、驅敢,逐漸向南躲避于山嶺,以至其中一支古駱越人(後稱"俚人"),人口大量減少,部分人從大陸兩廣和越南北部一帶乘獨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島,成為海南最早的居民,這就是黎族的祖先。到了南北朝時,大陸兩廣一帶的"俚人"跟随首領冼夫人,大規模遷移海南島,并歸附冼夫人統治。海南島的"俚人"在宋朝以後始稱"黎"至今。

黎族是唯海南獨有的民族,人口約114萬人,是3000多年前就開始由大陸來到海南島的原始居民,曆代受後期登島的漢族居民逼迫,從沿海平原退居到島中南部山區。

“黎”内為竹架或木架、外鋪茅草的架空高腳船形屋(可能是源自于黎族祖先乘船從大陸而來)。因黎族生活在山區,男女接觸機會較少,加上自然條件惡劣導緻人口繁殖率低,兒女到了十五歲時,父母會為他(她)搭建一個茅草房(寮房),為其提供機會自由選擇異性;在平時勞動結束後或每年三月三節日時,男女青年會結隊在山坡上對歌以尋覓心上人,而後成雙成對地離開去談情說愛。

所以,這裡歸納一下,就是在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将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華民族又稱為炎黃子孫。“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寶雞市境内。“黃”指黃帝,以姬水成,今陝西武功漆水河。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而"蚩尤"所生的部落,則為九黎族部落,他的後代之人叫“黎民百姓”。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