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克神廟(karnak)是埃及最大的神廟,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古建築物之一。它是埃及中王國及新王國時期的首都底比斯(現稱“”)的一部分,供奉着阿蒙和穆特、孔蘇等神祗,但主要是太陽神阿蒙,所以又被稱為“阿蒙神殿”。世上有許多景點是用來觀賞的,卡納克神廟卻是用來閱讀的——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獨一無二的露天博物館。
卡納克神廟在距開羅以南700公裡盧克索的東岸。始建于4000多年前的中王國時期,經過其後1500多年間各朝代50多位法老不斷地擴建和修複,最終成了古埃及最大的神殿。
神廟由磚牆隔成三部分,中間主殿即,面積最大,占地約30公頃,保存得最完好。此外,還有供奉阿蒙之妻穆特神和阿蒙之子孔蘇神的廟宇。
雖說阿蒙神廟現存部分不足當年的十分之一,但還是有大小20餘座小神殿,基本上以第6塔門為中心,向四周延伸。這是第一塔門,由第三十王朝法老建造。
塔門右側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父親塞提一世(Seti I)的方尖碑,隻剩了一根,十分矮小。
進入塔門前要經過公羊之路,由拉美西斯二世建造,原本有3公裡長,連接到盧克索神廟,現隻殘留200多米。
因羊頭代表阿蒙神,所以卡納克神廟前排列的是獅身羊面像。拉美西斯二世藏身在羊懷中,接受阿蒙神的庇護。
穿過第一塔門,來到卡納克最大的庭院。
三座禮拜堂分别供奉阿蒙、穆特和孔蘇三神。
這裡是法老迎接太陽的地方,神像見證着千年風霜。
第二塔門由第18王朝末代法老建造。
門前矗立着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像,兩腿之間是他的王後——他們的故事已經留在了阿布辛貝勒神廟中。
我們來到了整個神廟最著名的部分——占地約5000多平方米的石柱大廳,猶如進入石頭森林。
石柱大廳曾随着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名揚天下。電影中巨大的石塊從柱頂轟然墜落的驚險鏡頭,就是在這裡拍攝的。不過現在想起來,那塊石頭似乎不太可能被人搬上柱頂。
廳内樹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
中央兩排特别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3.57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
柱與柱之間相距僅1米,大廳内光線暗淡,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
柱子上的浮雕和象形文字,表達了戰争的場景、日常的生活、神話傳說、法老故事等等
石柱曆經三千多年屹立不倒,且保存完好,實在令人贊歎不已。
1887年,尼羅河水泛濫,水位高達3米,旅行家們坐船來到這裡刻下了記号——“1887”清晰可見。
多柱大廳外是第三塔門,兩根巨大的方尖碑躍然在目。
穿過第四塔門,來到由古埃及唯一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建造的方尖碑。這座石碑高30米,重320噸,真不知它是怎麼從阿斯旺采石場運來此處,又如何在神廟裡被豎起的。
哈特謝普蘇特女法老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其繼子圖特摩斯三世痛恨女王曾經廢黜過自己,登基後抹去了女王統治埃及的所有标記,唯獨讓這座方尖碑聳立在阿蒙神廟。
另一快倒下的方尖碑,仿佛無言地向人們訴說着那段充滿愛恨情仇的曆史。
第五塔門為圖特摩斯一世所建,現已毀壞。
阿蒙神(Amon)雕像
繼續沿着東西中軸線穿過殘破的第六塔門,可以直達聖壇,那是過去隻有祭司和法老才能進入的地方。
遺憾的是如今神像都隻剩下半身了,上半身不是在大英博物館、盧浮宮,就是在開羅博物館。
卡納克神廟其他的神殿
卡納克神廟其他的神殿
神廟巨大得仿佛迷宮一樣,
因為太過龐大,年代又太久,破壞得厲害,
到處都能看到石柱和斷壁,
以及殘缺不全的法老像
後觀卡納克神廟全景——因時間不夠,拍完這張照片後隻好依依不舍地返回。
沒有來得及看的是,古代祭司們在祭祀典禮前沐浴淨身的聖湖(此為網上下載的照片)。
以及聖湖旁的聖甲蟲(Scarab)石雕(此為網上下載的照片)。
據說,未婚女子繞聖甲蟲逆時針轉七圈很快就會出嫁了(此為網上下載的照片)。
聖湖倒影更增添了卡納克神廟的震撼力(此為網上下載的照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