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前世今生黃鶴樓(葉平)

本文署名(Yeping)的照片均為手機拍攝。 巍峨聳立于湖北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與晴川閣、古琴台并稱武漢的三大名勝,也是武漢市标志性建築。

唐代詩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如今的黃鶴樓,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築城為守,建樓以瞭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曆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詩篇。

宋之後,黃鶴樓曾屢毀屢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隻存在了十幾年。現留存當時的樓貌照片,已不是宋畫在高台上叢建多座建築,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為折角十字,外觀高三層,内部實為九層。下、中二檐有12個高高翹起的屋角,總高32米。黃鶴樓的前面為勝象寶塔(俗稱孔明燈)。

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後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于光緒十年(1884年)毀于火災,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

古黃鶴樓後來隻留下一個銅頂,現孤獨地懸立在重建的黃鶴樓後。

舊時古黃鶴樓銅頂保存地。

1970年代,我曾在這個古黃鶴樓銅頂前留影,身後為毛主席語錄。

1907年,武昌軍學兩界因為張之洞久督兩湖,為之在黃鶴樓故址建的“風度樓”。後張之洞入軍機,謂“此樓形勢,關系全鄂,不當為一人所私”,乃改為“奧略樓”,取“恢弘奧略,鎮綏南海”之意。

奧略樓常被誤認為黃鶴樓。1927年,毛澤東登上黃鶴樓,寫下著名的詩詞《調寄菩薩蠻·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不過,他所登之樓并非真正的黃鶴樓,而是奧略樓。

1957年,奧略樓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被拆。我的表兄妹在被拆前的奧略樓留影。

勝象寶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為威順王寬徹普化太子建,用以供奉舍利和安放佛教法物,是一座大型菩提佛塔,分為地、水、火、風、空五輪,所以又稱“五輪塔”,因其色白,又稱白塔或元代白塔,原在武昌蛇山西首黃鶴樓故址前的黃鹄矶頭。1984年遷入重建的黃鶴樓正前方約159米、白雲閣以西433米處,是黃鶴樓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築。

由于勝象寶塔曾豎立在黃鹄矶頭,雖然不算高大,但長江來往船隻遠遠就能望見它。又因它形似燈籠所以曾被誤冠以“孔明燈”的稱号。

1950年,我們家的親屬在勝象寶塔前留影。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由于長江大橋武昌引橋占用了黃鶴樓舊址,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

曆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

遠處望見的白雲閣,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海拔75.5米,閣高41.7米,是觀賞黃鶴樓、蛇山、長江的極佳景點。

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則辟為黃鶴樓公園。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

黃鶴樓主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遠遠望去,形如黃鶴,展翅欲飛。

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淩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

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曆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回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

二、三、四層外有四面回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

黃鶴樓上,眺望長江。

黃鶴樓景區也早成為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張開臂膀歡迎各地遊客到訪。

你可能想看:

上一篇
淡 定

下一篇
在海一方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