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略論中藥的配伍運用(四)

9. 引火歸原

引火歸原的用藥方法,主要用于陰虛陽浮之證。這裡所引的“火”,是指“浮陽”、“浮火”,或者稱為“戴陽”、“格陽”。至于歸原的“原”,主要指腎,因腎為元陰元陽之根本。陰虛陽浮,上見浮火之症,如面色浮紅,遊移不定,面熱如醉,倏來倏去。伴見頭暈耳鳴,或口舌糜爛;但舌質淡白(張景嶽稱為無根虛火之證),咽喉痹痛,而淡紫不赤(張景嶽稱為格陽喉痹)。或喘促煩躁,或吐血衄血。同時,下焦陰虛,見腰膝酸軟,兩足發涼,六脈微弱(以上二證,是與一般陰虛的區别點,亦是運用引火歸原方法的着眼點),所謂上熱下寒之證。治以“引火歸原”方法,用肉桂或者附子,引浮火以歸原;配伍熟地、山藥、萸肉、五味子、女貞子等,補腎補陰,補陰以戀陽,使陽氣收藏,而不再飛越。方如都氣丸、鎮陰煎等。亦有用鹽附子搗爛,或用青鹽,敷貼足心,這是外用方法。口舌糜爛,格陽喉痹,亦有用肉桂或蜜漬附子等噙咽的方法。至如“戴陽”、“格陽”之證,《傷寒論》用通脈四逆湯、白通湯等治療,亦寓“引火歸原”之意。如少陰病,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是格陽于外),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是戴陽于上)。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此為陰寒内盛,格陽于外,形成内寒外熱,下寒上熱,而實質是真寒假熱的證候。治以回陽通脈,與上述“引火歸原”的用藥比較,其引火之味是相同的,着重用附子。 但配伍之藥不同,前者配以補陰,後者配以補陽,但補陽亦是為了挽回散越于外的浮陽,使之歸原處。因此,補腎、補元陰元陽之根本,大法還是一緻的。

10. 介類潛陽 (養陰潛陽、潛陽熄風)

介類潛陽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肝腎陰虧、虛陽上浮之證,屬于平肝熄風之劑。陰陽是互相協調,互相維系,處于相對平衡狀态的,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其陰虧于下,不能藏(戀)陽,則虛陽上越,浮于巅頂,出現頭昏目眩、午後面頰绯紅烘熱、鼻孔氣熱,口舌幹灼等症,但目不紅(有時亦有浮火),頭不痛,舌不赤。因為介類藥物,大都鹹寒沉降,能收斂陰氣,潛降浮陽,常用以配伍治療。如牡蛎、鼈甲、龜闆、淡菜、珍珠、珍珠母等。根據病情輕重,配伍用藥多少,有一甲、二甲、三甲等名稱(其中珍珠、珍珠母等,又有潛陽鎮心安神的作用)。因為虛陽上浮,是由于肝腎陰虧,不能藏納陰氣,所以用潛陽藥時,又往往配伍滋腎涼肝藥,這樣,又稱為“養(滋)陰潛陽”。常用藥物,如地黃與白芍、天冬與麥冬、玄參與生地、牛膝與石斛等,一方面養陰以配陽,一方面潛陽以就陰,亦是“從陰引陽”之義。如其浮陽上越莫制,則陽氣又易化風,成為風陽相煽、乘虛竄絡的局面。常見頭目眩暈,肢體發麻,手震肉,幹惡少寐,心悸易驚等症。此時治療,潛陽藥又每與平肝熄風藥同用,稱為“潛陽熄風”。配伍藥物,如首烏、芝麻、桑葉、菊花、天麻、蒺藜、穭豆衣、鈎藤、女貞子、旱蓮草、阿膠、雞子黃等。一方面潛陽降逆,一方面平肝熄風,使浮陽與虛風相離,則陽氣歸原處,虛風亦自平熄。而這種潛陽熄風,又大都是與養陰藥同用的。因此,養陰潛陽熄風,實質上是治療陰陽俱虛的病情,因為陰虛是病本,而浮陽亦屬于虛陽。但這種用藥,與“陰虛火旺”的處理,又是有所區别的。

11. 重鎮攝納

這種藥物配伍,屬于“十劑”中的重劑,具有重鎮安神、納氣固澀等作用,亦稱“重可去怯,澀可固脫”之劑。可以治療很多風、火、痰、氣上逆,以及滑脫、崩帶等病。具體運用,有鎮肝熄風、鎮心安神、重鎮降胃、重鎮納氣、固澀止遺、止汗、澀腸止瀉、固崩止帶等等,分述如下。

(1) 鎮肝熄風: 鎮肝熄風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肝火生風、風火上逆之證。見頭痛耳鳴目眩,頭腦發脹發熱,心煩不甯,面熱如醉,舌赤,脈弦長等症。具體用藥,如龍骨、代赭石與牡蛎、龜闆等,重以鎮逆,伍以潛降,抑其上逆之勢。如病情嚴重者,風從火出,風火莫制,有中風之慮,則必須配伍瀉火藥,如石決明、玳瑁、羚羊角、犀角等平肝瀉火;或者用龍膽草、黃連、黃芩、山栀、大黃等苦寒直折,所謂“實則瀉其子”,但風火上逆,其病本往往是由于陰虧不能涵陽,所謂“本虛标實”,臨床又多配合涼肝滋腎之藥,如淮牛膝、生白芍、玄參、天冬、熟地、萸肉之類。這種用藥,如鎮肝熄風湯的方法。

(2) 鎮心安神: 鎮心安神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邪氣淩心,心神不甯,見驚狂、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常用藥物,如龍骨與龍齒,能鎮驚安神;龍骨與牡蛎、龍骨與龜闆,能重鎮而交通心腎;磁石與朱砂,能鎮心明目安神;龍骨與珍珠母,能安神定悸等。并根據不同的病情,加以相應的配伍,如養血、滋陰、益氣、甯神等。方如枕中丹、磁朱丸、珍珠母丸、朱砂安神丸等。

(3) 重鎮降胃: 重鎮降胃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吐逆反胃等症。常用藥,如黃土、代赭石等。黃土溫中,治療胃氣虛寒,嘔逆吐食,甚至嘔血。代赭石與旋覆花治療胃虛嘔逆,反胃,吐涎沫。具體運用,如黃土湯、旋複代赭湯的配伍。

(4) 重鎮鈉氣: 重鎮納氣的藥物配伍,主要用于腎虛失藏,不能納氣之證。如喘咳氣逆、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卧則胸脘噎塞,額汗淋漓,痰鳴漉漉,下肢不溫;或短氣而喘,動則加甚等症。常用藥: 如紫石英、磁石、黑錫、硫黃、龍骨、青鹽等,配伍補腎藥。具體運用: 如紫石英與坎炁、紫石英與熟地、熟地與補骨脂、坎炁與熟地、山藥、龍骨與熟地、磁石與熟地、萸肉、青鹽與胡桃肉、補骨脂等,都能溫腎納氣。黑錫與硫黃,又能溫陽鎮攝。常用方如黑錫丹、六味丸或腎氣丸加磁石、青鹽等。

此外,這些藥物中,有的尚能壯陽暖宮,可以治療陽痿無子、宮寒不育等證。例如紫石英、陽起石、硫黃、龍骨、牡蛎等,配伍補腎添精,或調補沖任之藥。

(5) 固澀止遺、止汗: 重鎮固澀藥,亦用于腎氣虧虛的遺精、滑精、腎虛白濁,以及氣虛、陰虛的自汗、盜汗等症。常用藥: 如龍骨、牡蛎等。臨床運用,前者配伍補腎固精藥,方如固精丸、桑螵散;後者配伍益氣或養陰藥,方如牡蛎散。

(6) 澀腸止瀉: 重鎮固澀藥,又用于下焦陽虛、肛腸虛寒冷滑、久瀉久痢等症。如赤石脂、禹餘糧等,配伍溫中、溫腎補澀之藥。具體運用,如桃花湯、赤石脂禹餘糧湯。

(7) 固崩止帶: 重鎮固澀藥又用于沖任虛寒、血崩、漏下,以及帶脈不固、脾氣下陷的白帶等症。常用藥: 如代赭石、赤石脂、禹餘糧、龍骨、牡蛎等。臨床運用,前者常配伍調補沖任血氣之藥,方如龍骨散;挾有淤滞,則用震靈丹;後者常配伍固攝帶脈,補氣健脾之藥,方如固沖湯。但須注意,崩漏帶下有屬于氣陷濕勝者,李東垣别有升陽方法;亦有屬于濕熱下迫者,傅青主有清經、清海、易黃等方,都不在此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