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膀胱氣:胡蘆巴、茴香子、桃仁(麸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鹽酒下;散以熱米飲謂下,與丸于相間,空心服,日各一、二服。(《本草衍義》)
3、治小腸氣攻刺 葫蘆巴(炒)50克。為末,每服二錢,茴香炒紫,用熱酒沃,蓋定,取酒調下。(《仁齋直指方》葫蘆巴散)《本草求真》:葫蘆巴,苦溫純陽,亦能入腎補命門,……。功與仙茅、附子、硫黃恍惚相似,然其力則終遜于附子、硫黃,故補火仍須兼以附、硫、茴香、 吳茱萸等藥同投,方能有效
4、治腎髒虛冷,腹脅脹滿 葫蘆巴100克,附子(炮裂,去皮、臍)、硫黃(研)各1.5克。上三味,搗研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鹽湯下。 (《聖濟總錄》葫蘆巴丸)
5、治一切寒濕腳氣,腿膝疼痛,行步無力 葫蘆巴四兩(浸一宿),破故紙四兩(炒香)。上為細末,用大木瓜一枚,切頂去穰,填藥在内,以滿為度,複用頂蓋之,用竹簽簽定,蒸熟取出,爛研,用前件填不盡藥末,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 ( 《楊氏家藏方》葫蘆巴丸)
6、治氣攻頭痛:葫蘆巴(炒)、荊三棱(酒浸,焙)各25克,幹姜(炮)12.5克上為細末。每服10克,溫生姜湯或溫酒調服,不拘時候。 (《濟生方》葫蘆巴散)
7、大建中湯:脾胃虛寒,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金匮》卷上。 蜀椒2合(去汗),幹姜4兩,人參2兩。《醫方論》:非人參不能大補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氣,故曰大建中。又有饴糖之甘緩以殺姜、椒之辛燥。非聖于醫者,不辨有此。
下一篇
麻辣冷吃牛肉做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