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着人性光輝的三文魚精神
從溫哥華的卡皮拉諾到阿拉斯加的凱奇坎、朱諾,一直到安克雷奇,耳聞目睹最多的就是三文魚的名字、三文魚的故事、三文魚的美食和三文魚的經濟。三文魚,北美洲的生命之源,印第安人的生活之本,加拿大、阿拉斯加的經濟命脈,現代生命文化中的精典和傳奇。
三文魚,英文名為Salmon,屬于鲑科麻哈魚屬和鲑屬的好幾種魚類,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如:加拿大、挪威、俄國和美國等)。根據地理位置又分為太平洋三文魚和大西洋三文魚。考古資料顯示:大約5千萬年前,三文魚就生活在今加拿大哥倫比亞不列颠地區,是比人類更早在這個星球上生存的。
三文魚是一種具有獨特習性的鹹、淡水兩栖魚種,幼魚孵化于山澗的淡水中,在淡水系生長至7.5至10厘米長時,便遊向大海,在高緯度深海的冷水中繼續生長約4年時間,至成年時(平均體重3公斤),便又集體回流至出生地繁殖後代。
太平洋的三文魚有五個品種,最有個性、最為出名的是紅大馬哈魚。以加拿大卑詩省(即大不列颠·維多利亞省)弗雷澤河為例,2002年和2006年發生三文魚大洄遊,二、三百萬條三文魚在弗雷澤河口集結,然後浩浩蕩蕩向它們的出生地進發,整個弗雷澤河的上遊河段,都被染成了紅色。如此壯觀的生物奇景的出現,至今科學家也沒有解釋清楚生成的原因。
動物和人有着原則性的區别,但既然都是動物,它們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也有許多共同之處,例如母愛,不管是高等動物還是像魚類這樣的低等動物,都有母愛子的天性。而三文魚除去母愛的天性外,還有很多人性的光輝:
一、尋祖歸宗、葉落歸根的強烈欲望和本能
三文魚在河流上遊的平淨水面誕生并度過童年後,就沿河流自上而下遊到大海,由平靜的淡水小港灣,遊到波瀾壯闊、波濤洶湧的鹹水大海裡覓食、成長,完成生命的一次大轉折。在大海裡生活三年,長成大魚後,它又沿着來路,重回出生地,交配産卵,生子育子。長途跋涉,交配産卵的生育使命一旦完成,由于生命的能量已經耗盡,雌雄魚便雙雙慘死在子女的身旁,用這種方式結束短暫的一生。
在大洋深處生活的成年三文魚,一到一個固定的時間便成群結隊,長途跋涉,曆經艱難險阻,返回出生地生兒育女;不管路途多麼遙遙,不管路途多麼艱險,不吃不喝,日夜兼程,就是要回家,回到故鄉,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回到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父母的父母的埋葬地結束自己的生命,視死如歸,“葉落歸根”。是尋祖歸宗、葉落歸根的強烈欲望和本能,喚起了它的無窮智慧和體能,能在浩翰無垠、波浪淘天的太平洋裡找到自己出生的那條河流;能挑戰生命極限,忍饑挨餓,逆流而上,返回出生地。
回我故鄉,視死如歸,葉落歸根,這些人性光輝,在三文魚身上表現的淋漓盡緻。為此有人寫下了如下感人的文字:如果有一種生靈,一生隻為那一刻,為死而來,為生而死,竟将腐朽化神奇,那便是三文魚了;如果有一種生靈,以奇妙的方式演繹生命的傳承,讓個體生命的短暫,鑄就整體生命的,那便是三文魚了。就是這種生靈,生于淺澗碎石,長于汪洋大海,以二至四年的一生遨遊萬裡,爾後,在衆多的河流入海口,準确的找到回鄉之路,以十多天的,逆流飛渡,曆盡劫難艱辛,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完成那神聖的使命後便長眠于斯。是誰在指引這樣的回歸,是什麼在安排這奇妙的生命循環?從“人”的視角看,三文魚颠沛一世,回流為死,何其凄苦;雖代代相傳,卻永不得見的慈容,兒女的笑厣,何其悲涼。可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那是因為萬物有靈,各循其道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如果我們自視可以高踞萬物之上,以自然的主人自居,那真正值得悲憫的恰恰是人類自身。
二、挑戰自我,尋找不同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方式。
三文魚的生命周期很短,但在短短的四年裡,它由河灣到大海,然後又由大海到河灣,實現生活環境的巨變,完成生命的周期循環。它不懶惰,它不圖安逸,它敢于迎難而上挑戰自我。在平淨的淡水裡生活不是很好嗎?不,它要奔向大海。在大海裡繼續生活不是很好嗎?不,它要回歸河流。
這種挑戰自我,改變自己,求新求變的三文魚精神,很值得人類思考和敬仰。因此教育家俞洪敏用三文魚精神鞭策一些人的弱點,用三文魚精神激勵人們上進,我覺得很有道理。盡管在進化史上人類比魚類智慧、高貴,高級的無法比拟,但必須承認,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懶惰、膽怯、固執、保守,其心胸和境界還不如那條三文魚。
“人類生命的進程中,也應該有非常明确的主線,我們應該努力成長,不惜一切代價使生命變的成熟;為了成熟我們應該去經曆,經曆自然、社會、人文和曆史,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完美;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忘記了自己需要成長,變得懶惰、無聊和平庸;有太多的人忘記了應該去經曆,變得膽怯、狹隘和固執;有太多的人忘記了自己承擔的使命,變得蒼白、迷茫和失落。有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其實還不如一條魚,因為大多數人,一輩子隻生活中一個地方,生活在一種習慣中間,生活在一種思想的禁锢之下,而沒有任何創新,沒有任何創意,沒有任何激發自己生命的那種動感和令自己感動的生命狀态。和令自己感動的生命狀态”(俞洪敏語)
三、逆流而上,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甯死不曲。
三文魚的回鄉路,沒有浪漫,沒有歡樂,是艱險,是悲壯,是生的掙紮,死的考驗。
三文魚的洄遊近乎不可思議。魚兒不辭辛勞千裡迢迢洄遊上千公裡返回自己原出生栖息地。從大洋一進入淡水以域,三文魚便停止進食,憑着身體脂肪中儲存的能量,成群結隊,用十幾天的時間克服洄遊路上種種艱難險阻,急流和險灘,甚至會有跳龍門一樣的跳躍和沖撞。回遊之路之所以千難萬險,一是因為逆流而上,逆流而上,不進則退;二是河道由高而低,橫陳亂石,要在急流和亂石中跳躍式的行進,造成體能的巨大消耗;三是一路到處有棕熊、猛禽、捕撈的各種陷井等待;四是河床上有很多小的瀑布,隻有像鯉魚跳龍門那樣的跳躍,才能遊上另一個台階。在這條回遊路上,三文魚停止進食,夜以繼日,逆流而上,百折不撓,用生命裡的所有能量,用視死如歸的精神,搏擊、沖撞、飛躍,通過十幾天的奮進和搏擊,回到了故鄉,完成了生育兒女的曆史使命後溘然去世。站在河邊或者站在人造的回遊階梯旁看那成群結隊的三文魚的跳躍,真是令人驚心動魄,它一而再再二三地跳躍,是生是死全然不顧,它隻求向上、向前。如果人人都有這種精神和毅力,我們的社會将是另一番面貌。
下一篇
《呂氏春秋》原文及譯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