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作文入門13:學會議論和抒情

十三、學會議論和抒情
1、學會在記叙中議論
  議論,就是直接說理,對人物或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評論,對問題發表見解、主張,用以說服他人。它是作者對人物、事物深刻認識的真知灼見,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是和叙述、描寫、抒情、說明并列的基本表達方式。小學生是以學寫記叙文為主的,而記叙文很少有完全不加任何議論的。議論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可以直接為中心服務。記叙文中的議論形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先議後叙。這種形式指文章一開頭,先就某個人物或事物提出問題,或者發表作者自己的觀點和評價,然後引出正文。采取發表議論方法開頭的文章,都屬于這一形式。先發表議論,可以使文章開篇入題,簡潔明快。
  二是夾叙夾議。這種形式指文章各段落一邊記叙、一邊議論,記叙與議論密切結合,貫穿始終。夾叙夾議的文章,議論與記叙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不僅可以增強文章的條理性,而且能使文章逐層深化,增強文章的說理性。如《養花》,全文以第一人稱來娓娓叙述養花的樂趣,像對朋友叙談家常,在表達“我”與花草之間的深厚感情時,也偶爾穿插着議論。“摸着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着,開花,多麼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搶救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熱汗直流”,“可是,這多麼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些議論精湛而又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大大增強了文章色彩,加深了力度。
  三是先叙後議。這種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筆墨,對人物或事物進行詳細記叙,然後再發表議論。先叙後議的文章,議論是對記叙對象或内容的進一步闡述,是直接表達作者的評價、感情。因此它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題。
  大家讀讀下面這篇短文,體會一下先叙後議的特點及議論的作用:
  我的業餘愛好
  我的業餘愛好很多,愛看書、寫字,更愛下象棋。記得上小學後,我看見姥爺和爸爸下棋,覺得很好玩。于是我便纏着姥爺教我下棋。姥爺告訴我:“馬走日,象飛田,炮打一溜煙,車四處奔馳,小卒一去不回還。”我就按着姥爺教的規則,學着下棋。一來二去,我也慢慢學會了下棋,可我總是姥爺的手下敗将。我很不服氣,心想,不能老這樣輸下去,一定要“打敗”姥爺。怎麼辦呢?我思來想去,有了,何不向爸爸求教呢?我請教了爸爸,學會“雙炮轟老将”這一招。過了幾天,我又跟姥爺下棋,用了這一招,真靈,很快就把姥爺“将住”了。姥爺愣住了,急得抓耳撓腮,怎麼也想不出對付的招法。我赢了姥爺,心中樂開了花,暗想這下姥爺成了我的手下敗将!誰知好景不長,姥爺又想出戰勝我的“看家本領”。随後,我又向爸爸學會了“馬卧槽、馬後炮”等戰術,又赢了姥爺。
  我雖然剛學下棋,時間不長,但通過下棋我感悟出一些道理:
  下棋是兩軍對壘,好似戰場,雙方鬥智鬥勇;下棋要統觀全局,周密運籌,穩紮穩打,才能克敵制勝。棋盤不僅是戰場,又像是人生舞台。顆顆棋子站的位置不同,履行的職責也不同,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人也應該如此。我非常贊賞小卒,他們雖然地位很低,但踏踏實實,隻前進不後退,不屈不撓,勇往直前,遇到困難不退縮。我不是正需要這種精神嗎?
  【點評】文章先詳細記叙自己怎樣和姥爺學下象棋,怎樣不甘心做姥爺手下敗将,又怎樣向爸爸求教最終赢了姥爺的事。在此基礎上,小作者闡發議論——“通過下棋,我感悟出一些道理??棋盤不僅是戰場,又像是人生舞台??我不是正需要這種精神嗎?”這樣,文章的立意就顯得十分深刻,耐人尋味。
  在記叙中學習運用一點兒議論,做為點睛之筆,可以大大提高文章表達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①無論先議後叙、夾叙夾議,還是先叙後議,文章都應以記叙為重點,在詳細記叙的過程中發表簡短、甚至是片言支語的議論。這是因為記叙是議論的基礎,議論是記叙的升華。
  ②議論屬直接說理(叙述、描寫屬間接說理),因此運用議論這種表達方式,語言要明了,不能含含糊糊。
  ③議論既可以是作者對問題發表見解、主張,也可以借文章人物之口,品評其他人物或事件,闡述人物自身的見解。無論怎樣,議論要有說服力,見解要獨到,不能人雲亦雲。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努力提高作者自身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是前提。自己愛憎不明,又怎能對人物或事物發表正确、健康向上的評論呢?自己認識不深,又怎能對周圍生活發表獨特、深刻的議論呢?
  【思考練習】
  (1)什麼叫議論?記叙文中主要的議論形式有哪些?運用議論表達方式有什麼重要作用,需要注意什麼?
  (2)以《我愛____》(人物或事物)為題,寫一篇記叙文,要求學習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
2、學會在記叙中抒情
在記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記叙人物或事物、描繪景或物的過程中,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熱愛或厭惡,或贊美或批評)抒發和表達出來。
人是有感情的,有豐富的、各種各樣的感情。作文時,需要把感情表露出來。隻有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現出來,文章才能說明自己對客觀事物的真正态度。也隻有這樣,才能深化主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進而打動讀者,引起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可見,抒情是表達中心的需要,直接為中心思想服務;這種表達方式是寫文章時必不可少的。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1)間接抒情。這種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達方式(如叙述、描寫、議論等)抒發感情。
①在叙述中抒情,寓“情”于叙事之中。如《勞動的開端》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屋檐底下有兩張方桌,是窯上開票記賬用的。我看天還沒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裡,渾身疼痛。原來桌子被人抽掉,礦上的辦事人來開磅稱煤了。”這段話,作者在叙述事情經過中,就間接抒發了對窮人處處受欺侮的黑暗舊社會的憤恨之情。
②在描寫中抒情,寄“情”于描寫人物、事物之中。如《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寫道:“溪底有好多鵝卵石。那鵝卵石多麼好看,有瑪瑙紅的,有松青的,有帶着白色條紋、彩色斑點的,還有藍寶石般發亮的鵝卵石。”這段話描寫的是鵝卵石缤紛的色彩,字裡行間抒發了作者喜悅、贊美之情。
③在議論中抒情,邊發議論邊抒情。如《一夜的工作》最後兩段:在回來的路上,我不斷地想着,并且對自己說:“這就是我們新中國的總理。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麼勞苦,多麼簡樸!”我這樣對自己說了幾遍,我又想高聲對全世界說,好像我的聲音全世界都能聽見似的:“看啊,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你們看見過這樣的總理嗎?”這兩段話中,作者借議論(“他是多麼勞苦,多麼簡樸!”“你們看見過這樣的總理嗎?”)抒發了對周恩來總理無限熱愛之情。
(2)直接抒情。這種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節的發展,事物的變化,感情達到高潮,間接抒情已不能滿足表達需要時,便直截了當地把内心強烈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這又叫做“直抒胸臆”。
大家讀讀下面這篇短文,體會一下直接抒情的特點及作用:
家鄉的“挂鐘頂”
家鄉人都說,“挂鐘頂”是燕山餘脈數一數二的名山,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去過。今年暑假,我和姐姐遊覽了挂鐘頂,了卻了多年的心願。從家門出發,走約五百米就到了山腳下。山腳下有一個亭子般的小廟,在廟的中間,坐着一個盛裝的古代婦女,她慈眉善目,笑看着眼前的山、樹、水……姐姐說:“這小廟叫娘娘廟。”噢,我知道“挂鐘頂”為什麼又叫“娘娘頂”了。
山道像巨龍一樣盤曲而上,它九曲十八盤,彎彎曲曲通向高高的山頂。順着山道,我和姐姐一邊爬山,一邊欣賞着身邊的景緻。山上開滿了粉紅色的杏花,給山景添上了一片喜色。紫微微的雞桕花也在開放,這一叢,那一簇,争先恐後地散着芳香;微風吹來,它們輕輕搖着花冠,像一個一個的小喇叭,細聽,它們好像還吹奏出了美妙的樂曲……
踏着剛剛返青的茸草,我們登上了山頂。在山頂,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棵老古樹了。它高高地屹立在山頂,方圓十幾裡都能看到它。聽說,在戰争年代這棵樹是挂“報信鐘”用的。每當敵人來了,就會有人去敲鐘,給鄉親們報信,讓鄉親們安全轉移。“挂鐘頂”的名字也來源于此。老古樹為革命做出過貢獻,今天仍然受到人們的尊敬。
從挂鐘頂回來,我更愛自己的家鄉了。我真想變成一片綠葉,為家鄉的這座山增綠;我真想變成一朵花,讓家鄉的這座山更美。美麗的挂鐘頂,戰争年代你為革命立過功,和平年代你又為百姓生活增添了美。
我深深地愛着你,不尋常的挂鐘頂!
短文中,作者在飽覽了“挂鐘頂”美麗景色、了解到家鄉光輝的革命曆史之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揮筆流出結尾兩段文字,直接抒發了對家鄉、對家鄉人民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同時點明了
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文中,運用抒情這一表達方式要注意如下幾點:
①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是相比較而言的,沒有純粹的、絕對的直接抒情。一般地說,在記叙文中直接抒情不應用得太多、太濫,要針對内容特點,做到适當、得體。
②抒情要有緣有故。抒情不是憑空來的,總是因為對人、事、景、物産生感情而發,總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情,平白無故的抒情是沒有的。因此,作文時要緊緊扣住所記叙的事物來抒情,不能盲目地亂“抒”一氣。
③要抒真情、健康之情,抒情要自然。要抒發的感情必須是發自内心的,不能以為文中多用幾個“啊”字,多寫幾句“我多麼喜愛”、“他真偉大呀”之類的空話,就算表達真實而熱烈的感情了。隻有對人、事、景、物有深切的感受,強烈的感情,才會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無感而發,卻要生硬地擠情、造情,抒情也定不會自然,文章定會讓人厭惡。
【思考練習】
(1)什麼叫在記叙中抒情?抒情的方式有哪些?運用抒情表達方式要注意什麼?
(2)以《我贊美____》為題,寫一篇記叙文,要求恰當地運用抒情的表達方式。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