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要和大家講述的是中國曆史上比較有名氣的第54位女人,她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她是一位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同時也是中國女權女學思想的倡導者,是首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她32歲時,就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秋瑾遇難後,無人敢為其收屍,中國報館“皆失聲”,生前好友、、設法與人将其遺體偷出掩埋。1908年,生前好友吳芝瑛将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朝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源德于1909年秋,将墓遷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長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複葬西湖原墓地。後人輯有《》。
秋瑾1875年11月8日出生于福建省雲霄縣城(七先生祠),祖起世代為官。1894年,其父将她許配給今雙峰縣荷葉鎮神沖王廷鈞為妻。二人1896年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住在湘潭。生有一子,名沅德,出撫一半子麒為嗣。女,桂芳。,攀折。眠花宿柳。秋瑾嫉惡如仇,平日最看不慣男人蓄妾的陋俗和嫖妓的淫性。
秋瑾在婆家雙峰荷葉時,常與、往來,“情同手足,親如姐妹,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後來3個人被譽為“潇湘三女傑”。
王廷鈞納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為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這是在1900年。次年在這裡生下第二個孩子。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複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
她不顧丈夫反對,沖破封建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常參加留學生大會和浙江、湖南同鄉會集會,登台演說革命救國和女權道理。她一貫以提倡女權為己任,她說“女學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事事仰給男子”1904年7月她的《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擊封建制度醜惡,痛批“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夫為妻綱”,宣傳,号召救國。
一年以後的她寫下了慷慨激昂的“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将生命作犧牲。”“拚将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革命詩篇。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失敗,其弟的供詞中牽連秋瑾,事洩。10日,她已知徐失敗的消息,但拒絕了要她離開紹興的一切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衆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14日下午,清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她堅貞不屈,僅書“”以對。15日淩晨,年僅32歲的她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
餘以為,秋瑾是近代中國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幟:一個代表近代中國革命女性的頗具象征性意義的标志性曆史人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