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是中考常見題型,在2021年各地中考題中,全命題作文約占62.9 %,“領銜”中考作文命題形式。高考作文命題以材料和情境為主,但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命題作文,如2021年北京市的“論生逢其時”“這,才是成熟的模樣”等。
雖然命題作文直接把題目給了你,但在考場上,不少考生還是感覺像“狗啃刺猬——無處下嘴”,哎呀呀,這個歇後語用得好像不太恰當,應該說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嘴”才是。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考生面對題目不懂得如何打開思路。
把窗兒打開很簡單,把思路打開其實也不難。學會讓思維圍繞題目多側面、全方位發散,從中捕捉到最佳的寫作切入點,就可以赢得考場作文的主動權。
具體說來,迅速打開考場作文的思路,有以下幾種方法。
(說明:應平台邀請,本文為“微信豆”閱讀測試篇目,大家可自願選擇付費閱讀。)
01
“表層”與“深層”兼顧
有些命題作文,題目是一個詞語,或者題目中有關鍵詞語,這些詞語往往有多種含義,如果思維僵滞,死盯住其中一種意思(往往是表層含義),寫作思路就打不開,或者寫出來的作文主題不夠深刻。
漢語詞彙,往往有多種含義,有表層義,有深層義,有比喻義,有引申義,有象征義。我們要在把握“表層”的基礎上明确其多種含義,獲得更多的信息點,打開自己的寫作思路。
如話題作文“課堂”,如果隻在“教學活動的場所”内轉圈,就很難寫出新意;若從廣義的課堂即“學知識受教育的地方”切入,視野肯定更為開闊,寫出的内容也會更為充實。
再如命題作文“春風送暖”,你寫“春天來了,走在田野中,吹面不寒楊柳風”當然也可以,不過,你也可以寫“疫情期間,爸爸媽媽奔赴抗疫前線,你獨自在家正孤獨傷感時,社區阿姨送來飯菜,老師同學帶來問候”;進一步,你還可以寫“國家扶貧政策,給貧困家庭帶來實惠,讓他們走向富裕,備感幸福”。這三種含義,由淺入深,都符合題意,但深度不同。
02
“中心詞”與“修飾詞”兼顧
有些命題作文,題目是結構比較複雜的短句,這時候,不僅要關注題目中的核心詞語,還要注意虛詞、形容詞等修飾詞語。
如山東青島的題目“這才是該有的樣子”,“該有的樣子”是題眼,要把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放進去;同時,這個虛詞“才”也要注意,裡面暗含了一個比較。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變化,原本覺得某個事物是某種樣子,後來才知道應該是另一種樣子;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強調,事物該有的樣子或許很多,但我眼中這種才是最好的樣子。
再比如上海題“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有意思”是核心詞語,前邊有個副詞“更”,再加上修飾語“比看上去”,都說明寫作時要有個比較、認識的過程,要寫出某件事“看上去”是一種意思,經過實踐後才發現“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03
“全景”與“特寫”兼顧
拍照片時有“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前者适合拍攝景物,後者适合突出主體。寫作時,給的題目往往是虛的“長焦鏡頭”,我們可以再補充一些具體的限制,讓它成為實的“特寫鏡頭”。這樣可以縮小寫作範圍,明确構思的關鍵,化大為小,便于落筆。
比如作文題目“對話”,就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如添加“母女間的對話”“師生間的對話”“陌生人間的對話”“天宮一号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對話”,讓題目變得更加具體,寫起來方向就明确了。
當然,你還可以添加“為消除隔膜而進行的對話”“為維護公衆利益而進行的對話”“跨越時空與李白和蘇轼的對話”“跨越物種與熊貓和梅花的對話”等等,這樣将思考引向深處,選材别具一格,主題更為深刻。
這樣,從時間、地點、範圍、對象、内容、性質等方面對題目進行限制,文章選材指向就更加明确,更為集中,我們的寫作思維也會被激活。
04
“虛題”與“實寫”兼顧
古語雲:“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這句話說的就是化虛為實的技巧。為了讓考場作文千姿百态,命題者往往會将作文題目命制得有點“虛”,考生寫作時就要學會“化虛為實”。
我們以作文題目“時間啊,時間”為例,這是1990年上海高考作文題,時間有點遠吧?日子過得太快了,當年寫這個題目的同學,如今都已經奔五了吧?時間啊,時間!
回到正題,“時間啊,時間”這個題目有點虛,你隻去感慨時間流逝不行啊,你要有具體的描述。有位考生這樣寫:“是什麼使稻米變成香醇的佳釀?是時間;是什麼使咿呀學語的孩童變成沉默的老人?還是時間;是什麼使我們一窮二白的祖國變成今天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大國?也還是時間。時間,是一個多麼偉大的魔術師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