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圖片來自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好久沒有更文了,倒也不是工作忙不忙的原因,這年頭要說工作忙成這樣,估計都說不出口。核心痛點是不知道寫什麼,就像工作不知道該怎麼幹了,喝酒時也不知道該吐槽什麼了,整個人都處于發懵的狀态。大部分的牢騷情緒都是不适宜寫出來的,少部分的歌功頌德也沒必要多此一舉,對一些事情的解讀又怕把僅有的一點粉絲給帶跑偏了,于是乎,就像現在的工作狀态,不敢幹、不會幹、還有一點不想幹,拖沓至今。
想來還是自己的能力不行、格局不夠、立場不對,才會有這麼多的煩惱和糾結。凡事多從自身找原因,先剖析下個人的無知,然後才能彙報下不成熟的觀點。這一年,真的是有點懵了,外部的輸入信息太多,不知道該怎麼幹了,我也很好奇這些出政策的人,會不會也和我們一樣不知道該怎麼幹了。
以前的調控是以年為周期,現在的調控周期都到星期了,17.3萬億的市場、幾百個城市,一盤棋調控,第一輪政策效果可能還沒反饋到中央,下一輪的政策又出台了。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說今年的房地産行業,就像一個40歲的中年漢子,被各種調控政策一窩蜂的捅了幾十刀,然後倒在了血泊中,倒下速度之快,就連捅他的人都很納悶,明明這麼一個大漢,怎麼這麼不禁捅?誰也說不清楚最緻命的是哪一刀,于是趕緊給他做人工呼吸,可千萬别閉氣了,家裡還需要你!
直到這周公司開會,被四個字深深觸動,“尊重常識”!
說實話,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我是開心和鼓舞的,因為“常識”也是我經常挂在嘴邊的話,其實我們不過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在一個本該普普通通的行業,做着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獲取普普通通的回報。想想這些年走過的彎路,大部分都是不尊重常識、違背了客觀規律,最後吃的虧、流的淚,都源自當初腦子裡進的水。
尊重行業
所有生産活動的收益,本質無非這兩種:一是勞動付出,比如對原材料的種植、加工和改良,二是價格波動,比如社會普遍性的物價水平、或某種商品的價格波動。回顧這些年,房地産行業曾經在一定的曆史時期裡,更多的是賺第二種錢,既體現了社會普遍性的物價增長(貨币超發、抵禦通脹),又反映了土地和住房資産的快速升值(城市化快速發展、住房供不應求)。
随着城市化進程的放緩、人口紅利的消失、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房地産業在國民經濟中所承擔的角色也将有所轉變,未來行業将主要是賺第一種錢,也就是勞動,通過對土地的開發、對産品的打磨,賺專業的錢、賺辛苦的錢。都在說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我覺得都挺好,黃金、白銀和青銅一樣都是貴金屬,但願不要變成白骨時代。
如果真能賺點辛苦錢,也是件幸運的事兒了。就像電影裡很多武林高手想金盆洗手、歸隐山林,最後還是被人追殺,江湖不是你想退就能退的了。當前的輿論導向,已經将房地産定位成新時代的三座大山之一,可誰又曾想過,一山更比一山高,山的背後還有天。
尊重市場
長期以來,我的投資邏輯都是供給側思維,聚焦地價,以拿到便宜的地為原則,忽略了“要拿到能賺錢的好地”的初心。往往依賴于總經理的戰略決斷、職能部門的資源支持,卻忽略了對後期運營實現的考量。問題是,拿到地就一定賺錢嗎?底價就一定是好地嗎?
要尊重市場。客戶在哪裡,誰來為我的決策買單?我方産品的優勢和賣點在哪裡?市場大勢又如何?競争對手又會如何應對?最終的運營指标能否兌現投資承諾?這一年好多事情反複教育我,拿到地,真不一定是好事兒。
尊重生意邏輯
投資,追求的是質而不是量。回頭看,這些年做過很多無用功,對一些明顯不靠譜的項目,還是會抱着試一試的心态、甚至是自我欺騙的心态去推,最後證明是浪費時間和資源。
要尊重生意邏輯,每一個新項目都要想明白其生意邏輯,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這個項目有投資意義?為什麼會是我們而不是别人做成?為什麼合作方/政府會選擇我們、為什麼集團/區域會支持我們?
我個人并不習慣去包裝,因為投資這個活兒,高手都是能一眼看穿本質的,好的生意一定是大道至簡、回歸市場規律本身,通過金融手段、市場手法、或者是合作方式去包裝,隻能掩蓋和美化、而不能改變生意的本身。講白了,整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包裝手法,在高手面前可能都是看猴子唱大戲。
尊重競争對手
我個人對公開市場舉牌PK總是有習慣性的擔憂,這些年也曾參與制造過幾次頗有名氣的地王,馬後炮看,大部分都沒有兌現投前的預判,少數成功的案例都源于市場大勢的上漲,而非我們的專業能力。可笑的是,過了一兩年之後,當再次遇到類似的機會,當氛圍已被充分調動時,我依然會,或主動、或被動的,和一批狂熱又勇敢的人一起,飛蛾撲火。
上一篇
讀書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下一篇
知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