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在秋天裡,很多在春夏長勢很旺的植物,此時都開始放緩生長的步伐,逐漸将能量回收到體内,并孕育出果實。我們人也同樣,到了秋天,就不要再想着怎麼生長了,而是要關心怎麼回收積攢更多的能量,尤其對于身體比較虛弱的人,此時着重養一養氣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食物,正是金秋十月的饋贈,既能“厚腸胃”,滋補後天之本,又能強腎氣,補養先天之本,它就是被譽為“幹果之王”的闆栗。
中醫認為,栗子性平、味甘,入脾、胃、腎三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之功效。
養胃健脾
闆栗熟吃特别适合給脾胃虛弱的人健脾養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氣血自然不足,這樣的人往往面色無華、形體偏瘦、食欲不佳、體倦乏力、大便稀薄,可以每天少吃些熟栗子。
注意,是少量,不能一說滋補就使勁吃,因為栗子的能量也比較高,不容易消化,據說吃十個栗子,就相當于吃了一小碗米飯,因此一般人每天最好别超過十顆,脾胃虛弱的人就要更少了。
有積滞、内熱的人也不能吃。
吃的時候要慢慢嚼,嚼得越細,消化吸收得越好,不要“囫囵吞栗”。
另外,我不建議現在一些做栗子的方法,如栗子粳米粥、栗子點心、糖炒栗子等等,這些制作方法要放到過去可能不錯,因為過去人的飲食都比較清淡,我記得我小時候還經常吃玉米面呢,精米白面吃得比較少,因此吃些栗子粥、糖炒栗子什麼的還比較滋補。
但現在人的食物中,精米、白面、油分、糖分都太多了,精米、白面本身就很容易生糖,而栗子本身也含糖和油,因此吃得時候最好就不要再格外增加這些成分了。
對于這個時代的人,栗子最好的烹調方式是蒸和煮。如果還想變個花樣,可以加些水打成栗子羹來吃,不要放糖、奶、蜂蜜,總之,就吃栗子的本來味道。
補腎健骨
闆栗被稱為“腎之果”,對腎虛的補益作用非常明顯,不過生吃和熟吃還不一樣,熟吃可以脾腎兼補,生吃則偏重補腎健骨。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以及外傷後引起的骨折、瘀血腫痛和筋骨疼痛等症,就可以用生栗子防治。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介紹說:“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本草綱目》中也寫到:“腰腳無力。取風幹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再吃豬腎煮粥,必漸轉健。”
風幹的生栗怎麼做呢?可以用一個網兜把新鮮的生闆栗給兜起來,挂在家裡通風的地方,比如陽台上。過個十多二十天,就風幹了。
其實也不拘十多粒,因為每個人消化能力不同,以吃後不感覺腹脹氣為度。風幹栗子比較硬,不能狼吞虎咽地吃,最好先含在嘴裡,用唾液把它軟化,再嚼至少36下,把它嚼得碎碎的,然後連着唾液一起,慢慢地分三口咽下去。
很多人中年以後,腎氣漸衰,骨量流逝,腰酸腿軟,尤其是生完孩子後的女性,這個方法簡單易行,也不用精細辨證,我們現在就可以用起來。此外還可以告訴我們的父母。養成這個小習慣,受益無窮。
另外,生闆栗還可以外用。
“嚼生者塗病上,療筋骨斷碎、疼痛、腫瘀。”
——《唐本草》
“刀斧傷。用大栗研爛敷上。”
——《本草綱目》
對于外傷引起的出血、淤血腫痛、跌打損傷,将生闆栗去殼搗泥,塗于患處都可以很好地調理。
每到深秋,栗子都會大量上市,
我們不光要吃應季的食物,
更要懂得怎麼吃有益處,
怎麼吃不合适,
把中醫之道運用到一食一飯中,
隻有這樣,才不枉大自然的恩饋。
近期導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