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許明輝,男,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傳統中醫師承導師。現任廣西中醫學院中醫保健美容教研室主任,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工作二十餘年。
許博士目前受聘于廣西中醫學院,從事教學及學院專家樓針灸科坐診(周一、三下午,周五上午),臨床上重視理論指導實踐,不尚空談, 以追求臨床療效為第一要務。因此,為各類常見病和疑難病症患者帶來了福音,其臨床應用具有神奇療效。
艾草,自古在民間即有食用、祛風邪等用途,端午節有些嶺南人士,除了會以糯米摻艾草制成“艾飯”等應節食品之外,還有人将艾草等藥草懸挂門口“避邪”。
艾,又稱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溫,人肝、脾、腎經,最大功效為祛濕散寒、止血止痛,另外還有溫血活血、健胃強壯等功效。艾草主治吐血,對于直腸出血、子宮出血、月經失調、經閉、少女痿黃症、虛寒陰冷、貧血等婦科病極佳,為婦科良藥。因具有祛寒濕功能,可治關節痛、神經痛、頭風頭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還可治下痢、胃潰瘍、盲腸炎、除腹水、止冷痢吐瀉,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藥草,治療甲狀腺癌和鼻咽癌等。
據《本草》中記載:“艾葉能灸百病”。《名醫别錄》載:“艾葉,味苦,微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清代吳亦鼎在《神灸經論》中亦說:“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人髒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經,人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說明用艾葉作為施灸的材料,有通經活絡,理氣祛寒,回陽就逆等作用。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它是祖國針灸醫學的組成部分。
灸法雖然略有燒灼皮膚之痛,但不像針刺那樣深達肌體,所以人們不甚畏懼而樂于接受,是很容易推廣的一種治病方法。
近代對于灸法做過許多科學研究工作,國内外醫學資料和臨床實踐證實:灸法能夠活躍髒腑功能,旺盛新陳代謝,産生抗體及提升免疫力,所以長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暢,精力充沛,去病延年。施灸對于血壓、呼吸、脈搏、心率、神經、血管均有調整作用;能使白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血小闆等明顯增高,膽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減慢,凝血時間縮短,對血糖、血鈣以及内分泌系統的功能也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專家研究發現,灸法能抗休克、抗感染、抗癌,對心腦血管疾病、橋本氏甲狀腺炎、硬皮病、支氣管哮喘、肺結核、乙型肝炎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實驗研究證明,艾灸可以改變體液免疫功能,同時還能夠影響T淋巴細胞數目與功能,活躍白細胞、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特别是經灸後T淋巴細胞高值可以降低,低值可以升高,說明艾灸有雙’向調節免疫作用。
灸法的特點是既能抑制功能亢進,也能使衰退的機能興奮而趨向生理的平衡狀态,因此灸法對人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對增強體質大有裨益,不論病體、健體都可以使用,尤其對衰弱兒童有促進發育的作用,所以灸法的使用範圍非常廣泛。
現将灸法臨床應用的研究成果簡介如下。
一、内科病證
(1)冠心病、高血壓、中風。有研究者報道灸治雙側内關穴,配以膻中、心俞,對6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電圖指标進行了灸治前後療效對比觀察,收到較為明顯療效。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施以灸法,經過3個月後,患者血壓下降,并保持相對穩定;全血比粘度、纖維蛋白元均有明顯下降,對于預防中風的發生收到了較好效果。有報道采用艾卷懸灸法對中風偏癱患者的百會、天窗.穴施灸,患者施灸後腦血流量較灸前增加,同時伴有高血壓的患者;其收縮壓降低明顯。有報道以雀啄法灸治高血壓患者百會穴,觀察血壓變化。經灸後,收縮壓平均下降2.25千帕,舒張壓平均下降1.34千帕。此外,采用艾灸足三裡穴治
療三期高血壓病合并腦血栓形成恢複期病人,發現艾灸能降低血液凝聚作用,有預防腦血栓形成再次發生的可能。
(2)慢性乙肝。有報道用麥粒灸與隔附子餅灸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4例,經灸治3個月後,轉氨酶下降明顯,血清白蛋白升高也明顯。從免疫學方面的有關指标觀察,亦證實艾灸可有效地調整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促進病情改善。
(3)支氣管哮喘、類風濕關節炎。有報道采用化膿灸治療支氣管哮喘487例, 總有效率為74.3%,化膿灸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雙向調整作用。有報道經對82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鋪灸治療前後免疫功能的變化觀察,結果表明,經鋪灸治療後,多數患者血紅蛋白升高,血沉下降,類風濕因子轉陰,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4)慢性結腸炎、休克。采用隔藥餅灸治療42例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能止血和促進炎症吸收。有報道用艾條灸關元穴,治療30例休克,有效率為73%,經灸後患者收縮壓、脈壓明顯提高,舒張壓也有增加,指尖溫度上升。
二、外科、皮膚科病證
有報道,對病程在4-8年,皮損面積在2x4-8x16平方厘米不等的120例神經性皮炎患者,采用小艾炷灸治方法,痊愈率達98%。有人以隔藥餅及丁桂散間接灸為主,治療21例硬皮病患者,有效為12例。有報道采用艾灸治療帶狀疱疹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對43例患者先以艾條施以局部回旋灸,至皮損部位充血發紅,待疼痛瘙癢感消失後,再在相應穴位上施非化膿灸。其結果可以改善局部營養,增強網狀内皮細胞的吞噬作用,加速病理及代謝産物的吸收和排洩。同時也起到很好鎮痛效果。此外,以燈火灸治療瘰疬、濕疹、肉瘤等均收到較好效果。艾灸對毛囊炎、癰疽、疔瘡、白癜風、頭癬、體癬、凍瘡、褥瘡、外陰白斑;斑秃、疣等均有較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
三、婦科病證
艾灸矯正胎位這種傳統療法業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有人報道,灸至陰穴,對妊娠期29-40周的各類胎位異常孕婦施灸,在2069例中有1869例的異常胎位得到糾正,占總治療例數的90.3%。
婦科疾病中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更年期綜合征及乳癰、乳癖等采用灸法治療很多,且療效可靠。
四、預防保健
保健灸在防病健身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有報道對61例55歲至78歲健康老人進行為其3個月的保健灸(即取足三裡隔姜灸,每日1次,每次7壯),觀察結果表明,保健灸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意義,也提示保健灸對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調節作用。這些變化對于老年人因免疫功能減退所引起的感染,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可能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有報道運用灸大椎、風門、肺俞穴預防感冒,收到滿意的效果。該結果提示說明,運用灸法,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可以未病先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