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南北政”概念辨析

于建成 煙台于建成中醫診所   于子惠 吉林大學衛生學院2011屆   知曉五運六氣的人都知道,南北政于五運六氣,猶如哥德巴赫猜想于數學;五運六氣于中醫,亦如哥德巴赫猜想于數學。不同的是哥德巴赫猜想僅僅是個猜想,而南北政、五運六氣古人滾瓜爛熟,後人卻百思不得其解。南北政,這一概念出自黃帝内經《素問·至真要大論》如下兩個自然段中:   帝曰:夫子言察陰陽所在而調之,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陰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太陰在泉,則左不應;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   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何為北政,何為南政,南北政之年司天在泉之氣不應什麼,怎麼不應的?自王冰把運氣七篇補錄《黃帝内經》以來,無數大家洋洋灑灑各立學說,試圖解開這個千古之謎都未成功,正如《醫宗金鑒》所言,熟玩經文,總令人難解,姑存經義,似待後之賢者參詳可也。   要想揭開這個謎底,前提是知曉五運六氣的本質。作者有另文解釋了五運六氣的天文學本質,在此不再詳述其細節,僅簡單粗略地介紹一下太陽、地球、木星和土星的運動及六十甲子。   圍繞太陽運行一周,土星為30年(六十甲子年,下同),木星為12年。六十年木星運行5周,土星運行2周,周而複始。木星和土星每20年會合一次,稱為木星淩日(土星觀測),以土星運行一周為360°,這一過程中相當于運行240°。240°的步長,以年為單位就是第一步為甲子,第二步為甲申,第三步為甲辰,第四步又為甲子,周而複始。參見表1和圖1。   表1 六十甲子順序表
“南北政”概念辨析
“南北政”概念辨析
  木星運行2.5周30年以後,又到了甲子那個位置,年序為甲午;甲申的位置,為甲寅;甲辰的位置,為甲戌(下一六十甲子周期)。   這樣我們就會發現一個規律,甲己年都是轉折點。表1中的天幹為甲的年份,或是木星與土星會合的年份,事先定義為“合”;或是土星與木星以180°相對的年份,事先定義為“分”。天幹為己的年份,都是與甲相對180°需要運行15年的年份,與“合”相對的這個位置沒有木星,因為與土星會合了,事先定義為“空”;與“分”相對的這個位置有木星,事先定義為“在”。   甲子合   甲戌分   甲申合   甲午分   甲辰合   甲寅分   己卯空   己醜在   己亥空   己酉在   己未空   己巳在   土木會合定為南政之年,因為在以地球為中心天球上的視運動兩者都朝向太陽。第一年甲子為南政之年,第二十一年甲申為南政之年,第四十一年甲辰為南政之年,第六十一年甲子為南政之年(歸原位);   木星以太陽為中心180°相對土星定為北政之年,因為在以地球為中心天球上的視運動木星與太陽和土星相背。第三十一年甲午為北政之年,第五十一年甲寅為北政之年,第七十一年甲戌為北政之年(減六十年作為第二周期的北政之年,即第十一年)。   結合表1與表2,制成表3。再結合圖2逐個分析一下内經的原文。在分析之前,先複習一下司天在泉的基本規律,司天就是在主氣三之氣少陽的客氣,在泉就是在主氣終之氣太陽的客氣,在地球年為一圓周裡,司天在泉以180°相對。   表2 年支司天在泉規律表
“南北政”概念辨析
  表3 南北政司天在泉規律表
“南北政”概念辨析
“南北政”概念辨析
  為什麼在圖2中把寸、尺、左、右畫在那個位置,稍後再說。先分析經文:   “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北政之歲,少陰在泉,為己卯年位置 “空”,與之180°相對的司天是甲子年位置“合”,土木會合,木星當然不在這個位置,“則寸口不應”;   “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北政之歲,厥陰在泉,為甲寅年,與之相對的司天是己巳年位置“在”,不在的是右側的南政的己亥,“則右不應”。其實這是個省略句,應該說成“厥陰在泉,則左為應,右為不應”,一是,為了骈文的格律;二是,節省文字,惜墨如金,應該是勝金,都是竹簡鬧的,嘿嘿。   “太陰在泉,則左不應”,北政之歲,太陰在泉,為甲戌年,與之相對是己醜年的位置“在”,不在的是左側的南政的己未,則右為應,而左不應。   “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南政之歲,少陰司天,為甲子年;與之180°相對的在泉是己醜年位置“空”,“則寸口不應”;   “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南政之歲,厥陰司天,為己巳年,己巳年的位置“在”,不在的是右側的北政年己亥,則左為應,而右不應;   “太陰司天,則左不應”,南政之歲,太陰司天,為己醜年,己醜年的位置“在”,不在的是左側的北政年己未,則右為應,而左不應。   “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北政年裡的三陰在泉,隻有寸口的己卯“空”,“則寸不應”;三陰司天的有尺部的己未和己亥“空”,“則尺不應”;   “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南政年裡的三陰司天,隻有相對在泉的寸口己卯“空”,“則寸不應”;三陰在泉的有尺部的己未和己亥“空”,“則尺不應”。前三十年為寸,後三十年為尺,所以黃帝才問:尺候何如?   現在讨論為什麼在圖2中把寸、尺、左、右畫在那個位置?在讨論之前先解決寸與尺的概念。遠古時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拇指本身就是寸的基本尺度,中醫沿用至今,謂曰拇指同身寸。凡是寸字旁的字兒,都與手持相關,如,得,行走中撿起所見之物;射,手持弓箭;尊,手持酒罇。寸,因為是手形加一橫,《說文》就說專指中醫号脈,是否武斷呢?中醫當時号脈又不單号腕橫紋之上。通過中醫号脈,人類才知道丈量,似乎天方夜譚。寸,手形加一橫,為什麼不是指手臂加四指之外的拇指呢?而拇指确實做過寸的度量單位。一橫拇指約為2㎝,一掌約為20㎝。商代,一尺合今16.95cm,周代,一尺合今19.91cm,秦時,一尺約23.1cm,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寸關尺之寸是指經渠穴據腕橫紋為一寸,經渠穴據尺澤穴為一尺,靠什麼度量的?還不是一橫指和一順掌。誰先誰後,誰決定誰,不言而喻。中醫寸口脈,在内經中同時又稱之為氣口。《素問·經脈别論》:“氣口成寸,以決死生”,決什麼?決的是前面所說的“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寸口就是指寸口脈位置,起碼是可以争議的。   卯酉放水平,子午為垂直,對于時間來講就是,早晨六點晚上18點中午12點夜間24點;對于季節來講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對于方位來講就是東西南北。以《黃帝内經》骈文風格不可能用大量語言描述,又不能引用上下東西等概念,以免與其它概念想混。古人不能像今人随便用電腦就可查黃曆,又不能總是帶着幾大捆竹簡翻查,隻有用手掌喽。《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會天位。”   “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意思是寸口與兩人迎構成等邊三角形,若是說為了号脈,隻要寸口脈與人迎脈水平即可,大可不必構成等邊三角形;若是說把這個三角形放到手掌十二地支組成的圓周上,大小就非常合适。況且卯位距大拇指尖為一寸,小手指端的手掌長約為一尺。為了明顯看出這個圓周來,制成圖3。
“南北政”概念辨析
  這個等邊三角形,把這個圓周分成三等分,每個相當于120°,10年。甲子、甲申、甲辰構成的等邊三角形為南政之年,甲戌、甲午、甲寅構成的等邊三角形為北政之年,這樣就更加直觀地看出原文所說的意思。南北政之年,少陰在泉有己卯和己酉,隻有寸口的己卯不應;厥陰在泉有甲申合甲寅,相對的司天有己巳和己亥,隻有右側的己亥不應;太陰在泉有甲戌和甲辰,相對的在泉有己醜和己未,隻有左側的己未不應。少陰司天有甲子和甲午,相對的在泉有己卯和己酉,隻有寸口的己卯不應;厥陰司天有己巳和己亥,隻有右側的己亥不應;太陰司天有己醜和己未,隻有左側的己未不應。   何為北政,何為南政,南北政之年司天在泉之氣不應什麼,怎麼不應的?推理得非常自洽,巧合的成分能有多少呢?   這裡沒有涉及寸口脈和人迎脈應與不應的問題,《靈樞·禁服》和《靈樞·動輸》的脈法涉及的是經絡經過的衛氣,再未提應與不應,而《素問·至真要大論》未提衛氣。當然經絡理論也是由五運六氣轉化而來,肯定與此相關,這是另一話題。《靈樞·禁服》和《靈樞·動輸》之“若引繩”,語義與如果引繩三邊相等不同,指的是如同拉繩,兩端力道相當,需要加以甄别。那麼,内經闡述這個問題的意義何在呢?依照上下文的語義,意義應在于“謹察陰陽所在”,并指導應用《素問·至真要大論》這段話後面的經文,有關六氣之“勝” 和“ 複”的問題。知道南北政司天在泉應與不應,還可以準确知道客氣是不是在這兩個月中對氣候和疾病有所影響,不應就不用考慮六氣的因素。   所謂的五運的歲運(也叫中運),就是金星與地球會合這個“矢量軸”,在某一年中對應的二十四節氣五分之一的某一運上,而把它按在初運上統管一年;所謂的六氣的司天(在泉),就是木星與土星會合這個“矢量軸”(土木會合周期形成的夾角),在某一年中對應二十四節氣六分之一的三(終)之氣上統管上(下)半年。   若中運與地支的運氣屬性(風火濕燥寒)相同稱之為“歲會”,若中運與司天的運氣屬性(風火濕燥寒)相同稱之為“天符”,若不及之年的中運與在泉的運氣屬性(風火濕燥寒)相同稱之為“同歲會”,若太過之年的中運與在泉的運氣屬性(風火濕燥寒)相同稱之為“同天符”,既是歲會又是天符的稱之為“太乙天符”。除了這些關系之外,運與運、氣與氣、運與氣、運氣與運與氣都存在五行的生克乘侮關系,體現在物候上是“子報母仇”,如,木勝則克土,土弱水旺,水旺火弱,火弱金旺,金旺則克木,木勝得到報複,司天勝則在泉必複,系統趨于平衡;體現在治療上是“治未病”,如,見肝之虛,當先實脾,脾旺腎傷,腎傷心旺,心旺肺傷,肺傷肝旺,肝虛自愈。   這就是中醫五行學說的本質,它既不是什麼五元素說,也不是一種哲學(對事物的一種看法和态度),而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典型的控制論。至于說五行是辯證法,為什麼不是哲學?辯證法作為一種方法,是人類認識和處理事物的一種方法,又非哲學獨占。   至于說,研究南北政、五運六氣有什麼用?這樣問的人,不管是界外還是界内,沒有認識到,離開了五運六氣,中醫理論就會分崩離析,土崩瓦解。辨證論治是怎麼來的,有人說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樣(呵呵,中醫就是跟哥德巴赫較上勁了),證明不出來,真正讀懂五運六氣就知道怎麼來的了。還可以知道陰陽、五行、經絡種種是怎麼回事兒。通過教材了解的中醫,不過是對古中醫經驗的條理化,有如倉庫管理一般。也許方便按功能使用産品,但卻不是産品功能本身,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阻礙了中醫分享現代科技文明。當然,以上種種都屬于另外話題,此短文之中不可能詳述,給人以星星火花,啟迪思想,也是善莫大焉。
“南北政”概念辨析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