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教育問題的粗略思考
◢教學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是:使受教育者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培養素質,增加涵養。
有許多提法,或是特定時期社會、政治的需要,或是基于某一特定角度的思考。
因為目前中學人才的出口在考學,所以,學校就必須以升學率為主來進行教學。
◢學會了才有興趣。——餘文森教授。
學習的良性循環機制:學習——興趣——願學——學會。
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将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
◢廣義的教育所覆蓋的人群和涵蓋的内容應是很大的。而學校作為一個特定的部門和所擔負的任務,主要是學科知識教育,同時還有特定階段的德育任務。
受教育者作為人這一特定屬性的存在,決定學校教育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的教育,同時也要擔負起相應的素質層面的教育。當然,在此要分清主次、輕重。寬面的素質教育是受教育者的人生底色,也可以理解為是泛性教育,和核心的學科知識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有些還要特别做好。
德育分為約束性德育和培育性德育。
由社會屬性所決定,學校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家庭、社區乃至社會環境有着各種各樣的聯系,所以,學校應利用和有意加強與各種教育資源的聯系,對受教育者共同施加教育。特别是與家庭,要緊密配合。
◢一個好的教師不是能拿着教材上課堂就行了,而是要面對特定的教學任務有深刻的認識,和面對教育對象有特别的教育能力。當然,教育的有效實施和教學效果需要教育者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積極的進取精神。
◢為什麼要将所謂的傳統的“授——受”式教學轉變為新課改意義上的學生自主學習,出現諸如“先學後教”、“導學結合”等說法?
傳統教學實際上并不能理解為就是僵化的“授——受”,學生似機器一般被動、死闆地接受。因為人畢竟是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特别是在學習上是有主動需求的,是有主動性的。我們就姑且把這種基本教學形态歸結為“授——受”式,那麼教師的思想、品德、學識、能力水平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就其教學活動而言,也不能說就完全沒有“活力”。既然如此,傳統教學的價值也就不容抹殺。當然,這種情況下教師的作用或曰主導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就早期教育活動看,比如私塾,應該說師生關系相對個性化,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個性化需求。而實行班級授課制以後,确實有批量化、統一化、标準化的問題,特别是學校出口——考試、升學要求都是一緻的。這樣一來,個性化的東西得到了極大的削弱,久而久之,學生内在靈動的東西受到很大遏制,問題就出來了,以至越發展越嚴重。不過,即便如此,對傳統教學也不能徹底否定。
另外,随着當代,特别是西方教育理論、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對學生學習的内在機理和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尤其是新課改背後建構主義理論這一重要支撐,揭示了學習過程是意義主動構建的過程,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特别突出出來,實際教學活動中的死闆、被動的學習方式得到有力否定。加之,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自主創新成為最重要的能力要求和最顯著的時代潮流,而由此對學生學習和素質要求也必然落到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上來,由此與傳統“授——受”式教學所存在的弊端矛盾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尖銳,改革就成為一種必然和不可逆轉的趨勢。
問題是,課程改革有很多現實問題,也有些問題不屬于改革本身,或不能完全由學校或教學改革來解決。
上一篇
【征文】學成于思
下一篇
動物保護簡介之【澳門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