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 :中科創星|硬科技冠軍企業創業營課堂精華。 分享嘉賓: 李浩,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 注: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高級筆記達人 | 歸一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值班編輯 | 金木研 第 7337 篇深度好文:6940字 | 18 分鐘閱讀
精益創業
筆記君說:
今年年初,大家都很有信心,可沒過幾個月,發現市場并沒有像預期的好。
這個時候,怎麼辦?越是迷茫、氣餒的時候,越要修煉基本功。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聚焦創始人的自我修煉,談談創業過程中的底層規律和常識。
你會發現,創業到最後,拼的就是心力。
一、創業,就是一場自我修煉
1.讀懂自己
企業創始人都渴望做好企業,但創業絕非易事,靠一個人很難做成大事。所以,如果要把事業做大,一般都需要找聯合創始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所以如果能夠找到和自己能力、性格、資源更互補的創始人,就能大大增加你的成功概率。
但是聯合創始人同樣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遇到問題,總會出現分歧,如果分歧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久而久之,就極有可能會産生隔閡、猜忌,最後萌生出把對方踢出局的想法。
這也是為何我說創始人之間,既要性格、能力互補,又要在思想觀念上能夠互相磨合。
舉個例子,我們(中科創星)是一家早期硬科技投資機構,在看項目的時候,我們就會十分關注項目團隊創始人的優、劣勢,以及他們之間的“融合度”。
比如,有的項目團隊創始人比較理想化,那麼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就會很謹慎,或是在投資時建議他們找一個比較“現實”的CEO或是合夥人。
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把企業真正地做好。如果大家都很“理想”,那企業可能活不下去,做不久;都很“現實”也不行,因為格局不大的企業也做不大。因此,這就要求每位企業創始人要讀懂自己(自知之明)。
什麼是讀懂自己?就是你清楚你的優勢、劣勢在哪裡,擅長和不擅長哪些事情。這是創業特别重要的一點。
宋志平老師曾經對我分享過他關于情商的觀點,我覺得很有啟發:
“一個人,你如果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知道自己為什麼産生情緒,是否會失去理智,而且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你的情商是1。
因為你終于讀懂了一個人,即你自己。如果你還能讀懂第二個人,比如你的聯合創始人,你的情商就是2。
如果連自己都讀不懂,情商可能是0,情商為0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是很難和别人展開深度的合作”。
簡言之,讀懂自己是合作的前提。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也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劣勢,你怎麼知道該找什麼樣的人合作呢?
2.欣賞自己
我對于創業第二個體會是“創業,要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
實際上,創業的很多“成功”經驗是來自于體感的。體感是什麼?體感就是明代大儒陽明先生王守仁說的“事在心上練,心在事上磨 ”,屬于“默會知識”或者叫“暗知識”。
比如你要跑馬拉松,别人告訴你的感受與經驗,和你自己跑一遍完全不一樣。隻有你體會了才能悟出來,才會有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悟”是一個“心”加一個“吾”——我用心去感受,去思考。
創業也是非常有體感的事,是不斷修煉自己、提高自己、認知自己的過程。
蘇格拉底曾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度過的。我認為每個人的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同樣如此。
我認為,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創業者有沒有更加欣賞自己?你是否覺得自己越變越好了,你越來越愛自己了?
此外,當老闆覺得一名或幾名員工做得不錯的時候,老闆自己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好了。為什麼?因為老闆有正能量的認知,他越來越像一個“好”人。
一個人願意做好事的話,他對社會的回報越來越大,價值感也就越充足,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講,他的自我感覺也會越來越好,而且這種感覺不是虛妄的,而是實實在在的。
我也見過很“自我矛盾”的人,一般情況下他都扮演着一個特别優秀的角色,但其實自己内心對自己的樣子和狀态十分不滿或不适。這種狀态一旦沒有控制好,往往會讓人走向人格分裂。
尤其是當你作為創業者的時候,你經受的壓力、挑戰或磨難等很多東西,是你原來作為一個非創業者時不會感受到的壓力強度。當你接受了這麼大的壓力強度,極大可能會讓自己受傷,但沒辦法,這就是你的選擇。
所以,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中會抑郁。這時候,我認為要和夥伴多交流,既能排解一部分負面情緒,也能找到新的解決辦法,有時候說出來就解決了一半。
實際上,很多事情當你撐下去,邁過那道很難的坎,再回頭看,這些事情其實都非常渺小。
換句話說,悲觀者往往正确,樂觀者往往成功。所以,樂觀對創業者特别重要。
3.勉勵自己
我的第三個體會是,格局決定了創始人的成長。在此,我分享一個故事。
有一位老人叫做趙慕鶴(出生于1912年),他從高雄師範大學教職員退休後,74歲的時候,趙老背起背包獨自到歐洲旅行,很多人勸他:你一大把年紀英語隻會Yes和No,存款又不多,别去“作死”了。他說:“若出國一趟要準備很久,要有錢又懂語言,那三輩子都出不了國。”
為了省錢,他和20位年輕人一起擠過青年旅社,蜷縮着睡在火車的空座椅上,也曾在電話亭裡湊合過夜。
不會外語的他,每到一個地方,他會先去中餐廳找服務生幫忙寫下要去的下一個目的地,然後憑着這張紙條去火車站買票,他堅信當地人推薦的地方才是真正值得去的好地方。
他從不倚老賣老,一旦享受了别人的饋贈,他就一定會想辦法回報别人。在倫敦,趙慕鶴借宿在以前學生的家裡。白天學生夫婦上班,他一定要幫人家擦玻璃、掃地,自己才能夠安心地出去遊玩。傍晚回家還會提前給這對小夫婦做好晚飯,抽空還用廢木條在院子裡搭好看的籬笆。
就這樣,他遊遍了歐洲,看過埃菲爾鐵塔,去過莎士比亞故居,還在萊茵河上痛快地放聲高歌。
我們總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很多人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出發過,但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做到了。
在他87歲的時候,為了鼓勵孫子念書,他和孫子一起報名考大學,結果祖孫二人雙雙落榜。他不服輸,第二年重來,常常複習到淩晨兩點。
最終,趙慕鶴和孫子一起考上台灣空中大學藝術系。四年後,趙慕鶴和孫子一起畢業,一時間傳為佳話。
此外,通過這件事,趙慕鶴還發現了學習是人保持青春的一大秘訣——腦子動,人就活。
2009年,97歲的趙慕鶴又與友人兒子一起考研究生。考研之前,周遭的同學都在打擊他,給他潑冷水,說他考不到,落榜多丢人,叫他幹脆别考了。
不過,經過三個月的刻苦複習,趙老終于考上了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這時候,又有人說他讀不到畢業。他自己卻說:“堅持下去總是會畢業的,除非讀到一半我死了,才會讀不完。”
最後,98歲的他完成了碩士論文順利畢業,創造了吉尼斯最老的碩士紀錄。
2015年,105歲的趙慕鶴來到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旁聽,準備考取博士學位。這次隻需要旁聽,不用交作業。
但趙老從不遲到、不早退、不打瞌睡,教授進教室時會起立和老師打招呼,下課也會上前向教授道謝。晚上會到學校社團看學生活動,學生也會和他友好互動,師生贊他是學校最美的風景。
在趙慕鶴心裡,人可以永遠年輕,一旦決定要做什麼事情,就要狠一點,否則做不成。旅行是這樣,學習也是這樣。
4.保持創業初心
我的第四個感受是,創業的決心或正念特别重要。
我認為,每位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總要問自己幾個問題:你的方向選對了沒有?你的發心想透了沒有?能不能義無反顧的走下去?
把這些事想清楚之後,當你在創業路上再遇到阻礙,才會有解決辦法。如果你沒有想清楚,卻想靠錢或其他物質層面的支持,往往是解決不了的。
例如,人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難免心裡有抱怨。對于創業者來說,這時要問自己的内心:我到底在圖什麼?如果不解決這些創業的底層問題,就很難把事情幹好。
稻盛和夫把京瓷(京都陶瓷品牌)做成功以後,他想要做第二個企業日本電訊(KDDI株式會社)。
當時,他想了三個月,每天問自己:現在我已經證明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了,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情?是為了錢嗎?為了虛榮,證明我稻盛和夫能做好第一個,也能做好第二個?最後他想明白了,他是為了大義,讓日本老百姓用上更便宜和更先進的通訊方式。
在此,我也希望每位創業者能夠想清楚自己創業的那個夢到底是什麼,不光是自己的夢,也是全體員工的夢。因為人往往是在追求理想和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順便實現了财富自由、時間自由以及其他的東西。
夢想一旦實現,你會發現原來想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二、創業中的常識和規律
1.創業規律,理解共性與個性
創始人在創業中,應是格物、緻知、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物緻知是指當你選擇了創業,選定了一個方向、一個産品的時候,你要從“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去問自己:你選的這個産品是不是正确的選擇?這件事對别人有價值嗎?
隻有能為别人創造價值、提高生産力、改進效率才有可能有人願意買單。
誠心正意是指你有沒有想清楚真的願意投入生命做一件事?生命就是時間,一個人能夠真正全心全力、心無旁骛地拼搏的時間大概就是20多年,如果為了創業付出了5年,1/4的生命投進去了。
而且現在低垂的果實基本被摘完了,5年、10年能幹成的事,都有人幹或是已經幹成了,所以你的人生選擇實際上隻有一到兩次。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創業的共性和個性部分。
修身,是你在創業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格局變得更大,胸懷變得更寬,心态變得更加樂觀,願意交更多的朋友,願意和别人分享金錢。
在《用熱愛戰勝恐懼》這本書裡,創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理論知識,另一部分實踐知識。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中間隔着一個太平洋——知道不一定能做到。如果你知道但做不到,你就找合夥人。
比如,你知道10件事該這麼做,但你隻能做到其中的5件,剩下5件你再找一個合夥人,把這5件事交給他,這就是與人合作的魅力。
齊家,就是你能團結好你的高管或骨幹合夥人,讓他們願意追随你、認可你,和你一起為了這個公司的長久發展而努力。
治國,是你把這個公司能經營得很好,建立制度、分配和共享,考驗的是企業運營的能力。
平天下,是你為所處行業或産業的發展進步做貢獻,考驗的行業的認可度,是你對産業發展的帶動能力。比如,華為、甯德時代這種标志性企業。
2.創業常識八條,正确認識創業
① 創業常識第一條:保持心态平和
創業就是要凝聚一批擁有“正能量”的人,矢量一緻,沿着同一個方向和正确的路線,遵守着共同的原則,高速前進。
其中,方向是願景,路線是戰略,原則是制度和文化,高速前進是執行力,錢是調整和前進的潤滑劑,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矢量和能量有什麼區别?矢量是有方向的,能量是要幹事,把能量帶上矢量,然後沿着願景方向,按照目标執行。每個人的能量層級不一樣。
比如,我們公司原來有一個同事,屬于能量、精力特别充沛的人,他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能量轉化成矢量。
再比如,李書福(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做吉利汽車的時候,一開始大家都不太相信民營公司能把汽車做好,最早願意給吉利汽車供貨的都是他的親戚、同學。供應鍊也是吉利自己培養出來。
吉利能做出汽車且汽車有了一定的銷量後,李書福開始要求質量要越做越好。于是,李書福把所有的供應商都叫來一起開會,要求加強管理,提高質量體系,也開始要求吉利内部做使命、願景、價值觀管理的培訓。
對于使命、願景、價值觀,李書福是這樣描述的:
首先在企業裡給所有的員工畫一個很清晰的餅,芝麻粒都能看。此外,不僅要看得清,還要有誘惑,有前進的動力,挂在一個不遠不近的地方。
其次,沿着現在到餅(願景)之間修一條路,即戰略,并在這條路左邊修一個護欄叫制度,右邊修一個護欄叫文化,誰越過了護欄就把誰幹掉。最後,沿着制度和文化的約束執行戰略。
創始人要經常對着鏡子照一照,思考創業的終點,看自己離願景還有哪些差距?還要彌補什麼?然後要明确方向,描繪願景;要尋找線路,完善邊界。
總之,創業不是郵輪旅行,而是破船入海。選擇了創業,就注定會生活在反複痛苦和重複打擊的環境中。創業是一場赢的遊戲,正确的線路和方向是赢的關鍵,隻有第一個往前走的人才有意義。心态平和是保證,制度和文化是組織的邊界,在創業過程中希望大家保持着遊戲的心态,保持平和和放松。
② 創業常識第二條:規模很重要
發展是硬道理。企業的規模很重要,隻要能夠上規模、上體量,即使亂一陣也很正常,因為在競争的過程中,行業的地位和規模很重要。
頭部很重要。當你有了規模,就會講品牌,你會凝聚更好的資源,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就更大,也會有更高的估值,你就能融得更多的錢,因為資源是向頭部聚集,成為頭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總之,你是公司一把手的最大的合法性,是你要帶領公司不斷地發展和成長。
③ 創業常識第三條:創始人的角色轉變
創始人一定要适時完成角色轉變,即權變思維。從抓業務到抓管理,從做生意到做機制,從琢磨産品到琢磨人,從經營客戶到經營員工,就是從萌芽長成大樹的兩個不同的階段的重點。
此外,使命和願景是要一直堅持的,在使命、願景之下的戰略、紀律則是為了競争中取勝的規定和資源調配的方法,是你要适時改變的。
④ 創業常識第四條:嚴厲之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要有嚴厲之愛,嚴厲之愛是當你作為公司負責人與員工對話的時候,嚴厲是一項要求。而愛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态度。愛是為了你更好的未來,為了公司更好而提出的一系列要求。
⑤ 創業常識第五條:組織建設的慢就是快
第一,在組織建設中,慢就是快,它是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每個企業的組織架構都不一樣,設立組織是為了更好地執行和實現戰略。如果戰略變化了,就要調整組織。如果組織不能幫助你更好地實現戰略,說明組織設計不好。組織設計不好,說明人才匹配不好。
第二,公司要把人才隊伍當做最高戰略來對待,視人才為高于業務、高于客戶、高于組織的核心資源,把找人、識人、用人當作企業成敗的關鍵能力。一個部門、一個闆塊、一個業務,人選對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三,在人的問題上,一定要有長期主義和動态思維。因為你選了一個合适的人到了公司,他要在這個組織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就要和組織中諸多人員進行磨合、建立信任、獲取資源。而公司要有一個氛圍、有一個制度、有一個環境,以保證後面進來的人能活下來。
⑥ 創業常識第六條:企業利益與成長
企業利益第一的背後邏輯,是每個創始人怎麼看待自己和企業之間的關系?你到底是把企業當什麼養?有人把企業當豬養、當兒子養、當女兒養等,不一樣的養法有不一樣的策略。
要記住,你是做企業的企業家,而不是企業家的企業。
換句話說,對于企業的好壞,你有沒有一種感知的能力?感知能力就是能聞到未見,能通過同事或員工的表情和工作狀态,通過企業階段性的發展情況,發現不同。
馬雲說過,每當他在阿裡巴巴走過一個事業部的時候,他能聞到這個事業部的味。他走的時候,他就發現事業部整個團隊的文化和味道不太對了。然後他去調查,果然發現這個領頭人帶偏了很多。
此外,創始人抓管理一定要因陋就簡。抓管理一定切忌求大、求全、求完整,回歸常識就能實現有效管理。有知識、沒常識往往會讓管理非常複雜化,有效管理是降低效率,少制造矛盾。一把手要靜下心來琢磨,這件事怎麼處理才符合人之常情。
例如,一把手到了年底做績效考評或回顧看自己的時候,在公司你有沒有做到獎勤罰懶、賞罰分明?今年在公司獎勵了什麼?表揚了什麼?處罰了什麼?制止了什麼?如果你都做了,就不會有大問題;如果你在一年裡和稀泥,那你要好好想一想。
我看到很多科技型創業企業,特别喜歡和一年的稀泥,他們不願意直面矛盾,因為直面矛盾需要勇氣。實際上,有些問題在早期做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就解決了,等積累到很深的問題時,就會很難解決。所以,創始人應該有勇氣去解決問題。
⑦ 創業常識第七條:兩本手冊和兩條KPI生命線
創業公司用兩本手冊打天下,一本是《管理手冊》,一本是《企業文化手冊》。管理的千頭萬緒可以編成這兩本手冊,然後強迫管理者思考管理現狀和要求,你就已經在公司管理上有一定的段位了。
《管理手冊》是各個部門、各條線、各個崗位、各個員工的職責。搞清楚職責,能讓企業的各個部門都有法可依,讓員工明白做成什麼樣是好,什麼樣是差。随着企業發展,《管理手冊》可以做成一本制度彙編。
《企業文化手冊》是企業倡導什麼,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什麼,公司的文化氣氛是什麼樣等。
兩本手冊一定是圍繞兩條生命線設計和展開,即客戶滿意度和員工滿意度。在這個基礎下,制度越少越好,但制度要服從于管理原則、文化。因為制度是文化和原則的具體文字化的體現和落實,更多的是在管行為,原則、文化更多的是管思想。
⑧ 創業常識第八條:焦慮是創業者的常态
焦慮是伴随創業者的常态,有焦慮就要直面問題,你要建立積極的思維模式,誠實地對待你的感受,不要隐藏情緒,誠實地與周圍的人做更深入的溝通。如果你在創業過程中,都沒有感覺到精神給你帶來的壓力和過程,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的強度還不夠高,一種是你還可以幹更大的活。
實際上,敢于示弱對領導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能力。你願意談自己脆弱受傷的一面,實際上是你能夠包容自己和接受不完美自己的表現。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聆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