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三體式的妙處...

甯教十趟拳,不教一式把!

少林一直密不外傳的鎮寺絕技——心意把

全網首套教學課程正式上線!

由釋德建禅師弟子行曦師父親自授課,并且贈送學員群老師免費答疑服務。

三體式的妙處...

點擊圖片了解與報名

在推手的過程中,首先讓我肘部通了,後來肩也通了。逐漸手上的僵勁去了,身上的整體勁也出來了,腳下的勁可以通過腰胯先從背上到肩上,再到肘上手上。手上的肌肉少了,長條肌出來了,筋變粗,骨頭變硬,丹田的氣足了。

三體式的妙處...

和愛搬力氣的人搭手,一沾對方就起來。因為搬力氣的人,手上一使力腳下必定飄輕,而我是手上沒力,腳下力大,一個趟步上去,他的氣息不能沉在腳下,便沒辦法不起來。

這也是要通過站樁先把手臂站松站通的道理,因為手臂隻是一個傳導作用,手上的勁大了,丹田的内勁就無法通過手臂傳到對手身上,自己就把自己的内勁給憋住了。

而且站三體式日久,自己的氣息便會逐漸沉到腳下,内家拳如果不能想辦法先把氣息沉下來,那就很難和對手對抗,其實說的就是松沉的重要性。

如果隻是靠力氣而對手是靠的是松沉的氣息,人家不必使力隻是靠一個松沉就把你弄得狼狽不堪。

以後三體式的功夫越來越上層次,肢體更通透,内勁更足,動作必定更圓轉柔和,更細膩更合機。

和人沾手時,意識一出,就象通電的機輪一樣瞬間走轉,對方哪能克制的了。因為形意拳講身體如機輪,勁走螺旋,時間久了,身體各部就如機器上的零件一樣,磨合的更加輕快松活,這其實講的就是外三合的道理,在加上内三合的功夫日漸完善,那時就是内外三合了,内外合的越好功夫就越驚人。

三體式的妙處...

三體式的層次不同,站的東西也不同,你站三體式人家也站三體式,你一直都無法把氣息站松沉下來,還在練手腳的支撐力。人家早就在練胎息,用腰眼呼吸,用毛孔呼吸了,一沾手,一呼一吸之間你早被放飛了。

剛開始時,自己還是肌肉力在撐,可是時間一久,僵力逐漸化去,筋開始粗起來了,身上越來越紮實,腹部内氣很是充實飽滿。再過一些時候,覺得胸前後背,渾身的關節縫裡面又酸又癢又痛,老師說這是伸筋拔骨,這段時間裡面,渾身都比較難受,時間一久就習慣了,不再難受,果然後來我竟發現自己的臂膀變長了,肩關節處出現了一個坑,肩膀竟變成溜肩的了,跟以前的平肩大不一樣了,再往後後背逐漸變圓,竟拱起來了,腰變圓變粗,慢慢的顯現出虎背熊腰的樣子來了。

三體式的妙處...

大腿往地上一站,實的象輪胎似的,相當有彈性。走起路來,覺得後背被人推着走一樣。練功日久,身上靈敏度突增,象靈貓一樣逐漸不愛受力,自己睡覺有把手放在胸口的壞習慣,以前不知道難受是因為自己還沒出東西,後來等到功力增加的時候,便覺得被手壓得很是憋悶。

時間再久,發現自己不愛馱重力,也不愛接受重力,一受外力就想躲,自己的肌肉老是想偷懶,别人的手臂往我身上一放就嫌重就想躲,拿一本書都嫌重,可是自己的手往别人身上一落,别人卻覺得我象是把大半個身體壓上去一樣,這是因為我的整體力出來了,雖然隻是手接觸别人,可是自己老是練松肌肉自然就會下意識得偷懶,就整個身勁壓上去了,可是不到這個功夫的人給他壓都做不到這點。

三體式的妙處...

三體式是靜止的劈拳,内裡要體會劈拳發力後刹住的感覺。三體式把身體站整,力量站出來,靠練劈拳發放出來,達到控制自如。

三體式要多站,但不要死站硬撐,感到腿發熱就可以換條腿站。站三體式能堅持1分鐘才能換腿,能堅持10分鐘,四肢則沉如灌鉛,到了這一步才能練出底座,能站到30分鐘以上,才會有松空的意境。至少要連續練習站三體式100天,才能開拳。沉重、整實、深透都是人家的感覺,自己惟有一虛靈、松靜,無一處格外的着意。平時練拳要養成在虛靈中感受的習慣。

單重三體式至少要能站1、2分鐘的水平,才能勉強開拳。否則劈拳是絕對練不出究竟的。沒有三體式的功夫,前腿一動,整個身體的重心就要晃動,這一晃就把形意拳的味道全晃悠沒了。形意拳的至境是前腿動周身重心不動。功夫再深一些的是讓别人扶着你的前手,卻感覺不到你重心有變化。

三體式的妙處...

如果三體式隻有2分鐘的功夫,頂多也隻能達到自己沒覺着自己的重心晃動。站三體式功到一定時候,你會感覺到腳底沉穩,有根。有一股“東西”會從腳下向上漲。經過腰胯爬上背,再經肩肘緻腕,掌。渾身放松時,覺得身體空空無礙,但兩手沉沉,猶如灌鉛。

開拳内在的勁力一直後從腳跟,過脊背,前起丹田,螺旋着合到手頭。每一接觸,就拿住根,整個人就被拿住。

站三體式兩腳的距離決定你下蹲後的能力和狀态,在不牽動意軸移動的條件下,能邁多遠,就邁多遠。

三體式前腳,腳尖向正前方,如果地上劃一條直線,腳的内側應緊靠線的邊緣。三七步三體式要比五五步三體式長勁速度快得多,牛先生的功夫是得自三體式和每天1000次的劈拳。

三體式的妙處...

站對了三體式,應該是一般人推不動、拉不動、擡不起他的胳膊來,經過了三體式站樁,易筋鍛骨的伸筋撥骨的訓練,身體練得有如充氣輪胎一樣,抗擊力驚人之極。

内家皆是力求先天之本力,而免于用後天之拙力。三體式的一切東西都是靠正确支式自然形成。其拳架勢設計,其三七步的步型,也決定了在運動時可借助的身體沖擊力遠遠不足,為了發出足夠的打擊力,必然得從自身上去求,而且手見手發力要求,也牢牢的捆死了四肢的梢節力,直指内功鍛煉的根本。保持三才的姿勢,在其中運行“起勢”那套内功法,濡養筋骨,也就是所謂的“筋經貫氣”。

要麼就加上對戰的意識,在大形不動的狀态下,做抖彈崩炸、截挂舒綿、吞吐開阖等攻防訓練。以上兩種心法,可說是三才式的精髓所在。

三體式的妙處...

三體式立掌會覺得手背的經絡會産生一種麻酥酥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從兩臂延伸到兩肩,進而延伸到腰背,及腿,腳後跟,使得身體背後形成一個整體闆塊,而前胸,腹卻是放松的,當腳底發力時,這種力量可以從身體的後部迅速傳達到手,這種速度傳達的越快,功夫越高。

形意拳不但内含一根長槍,還内含着一匹馬。

象騎馬兩大腿有夾裹之力;臀能虛坐,是裆部有兜卷之力。做到這兩點,臀肌就調動起來了,裡面的筋膜會騰起,肌肉纖維會如一地莊稼般重生重長。等臀練好了,反過來以臀運腿,你便能在一步間邁出奔馬的狂勁。

那時,拳頭才能真正重起來。臀肌練成後,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牽動周身肌肉,整個人體便得到了改造。

身體要像騎在馬背上,兩腿用力均勻,兩肘向下,兩手心向上如托物,跨槍騎馬,就是三體式。

人隻要拿了槍,自然而然就會含胸拔背,沉肩墜肘,三尖相照,連腳步都會變成跟步。

如果不懂三體式的話,一拿上槍也什麼都懂了。剛拿槍的時候,槍會不聽話,随時會從手中彈開,這就是要再練一次整勁,把人的勁跟槍的勁整在一起,槍就聽話了.

如果之前已經學過整勁的話,很快就能學會了。整完勁以後,還沒結束,要繼續再加一層勁上去,槍又不聽話了,那就再整勁,整到它聽話為止,如此反反複覆。

形意拳的勁道就是槍勁,自身的骨架就是這杆槍,槍杆就是脊柱,稍節骨是槍尖。

練習武藝若從槍下手,腿力、身力、手力便可找出最佳定位,兩手似乎是在拿着一杆槍。點重身松, 手上要有東西,有執物感。

意識裡好像握着長槍長刀,但其實手裡并沒有這件兵器,有一個虛的杠杆。

兩手如握着一物,是訓練“前手打人,後手用力”,兩手練得如一個整體,後手發力,前手有共振。兩手的整體感,是打通了腰部。

兩手在腰上共振起來,才有“前手打人,後手用力”的效果。

側身站立、兩腳、兩手前後分開,身體要像騎在馬背上,兩腿用力均勻,兩肘向下,兩手心向上如托物,跨槍騎馬,這叫三體式。站了一段時間後,又不斷修正。

三體式的妙處...

三體式,下肢增加了腿似夾剪。裹胯合膝,通過胯的提裹,帶動膝部向前下合,加大了胯的開量,使其活動範圍增加;上肢在手心向上的基礎上,固肘,擰裹小臂,使手心向前偏上,腕高在眉口之間,掌心回吸,掌凹指分,虎口圓滿,似剛似柔,如鷹捉物;使大小臂陰陽暗合,曲中求直;使身體斜中取正,正中有斜,非弓非馬,名曰“夾剪子午樁”,又稱“鷹捉式”。

胯夾着馬,不能使勁,要靈活和馬配合,胯下要有感應,不能太沉重。每一個動作都要在想象下練習,一種是騎馬蹲裆式,臆想騎在馬上和身旁、步下的兵将過招,另一種是兩腳在一條直線上,人腿既是馬腿的練法。再把手中的槍扔掉,這樣就知道拳術的演變過程了。

松胯用最形象、最簡單的方法來講。想象你騎在一匹馬上,人跟馬接觸的部位就叫做胯了。當人騎在馬上的時候,這腰胯自然而然就會是松的,如果不松,就會被震傷。

腰馬合一。放松腰胯,把全身好像跟馬連成一體,随着馬一起擺動。姿勢真的就好像騎馬一樣,拳頭虛握的那顆雞蛋,就好像握着馬的疆繩,所以我去馬場騎過一次馬之後,立刻就明白了。

回去之後,我找個寬廣的地方,想象自己在大草原上縱馬奔馳,立刻就回到了馬場那時的感覺,提肛跟松胯同時出現,整個腰胯好像微微的在擺動,但又不是真的擺動。

身體起了感應。馬步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整勁,全身的勁都整合在一起,所以你不用特别去注意腿或腰,蹲樁的感覺是全身的,全身都到位了,就是對了。

人縱馬奔騰,身體随着馬一起一伏。馬步站的時候,也要站得一起一伏,憑空站出匹馬來,把馬融入了身體。縱馬奔騰的時候,人視野特别開闊,這樣騎馬也就不覺得累。站馬步的時候,不但一起一伏,勁要到位,同樣眼光也要放開闊出去。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