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病因病機學》、《中醫藏象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黑眼圈的事兒。
為什麼有些人,會有嚴重的黑眼圈?
睡眠不好、腎氣不足、淤血内停……這些都有可能。
下面,我要給你說的,是另外一種可能,這就是濕氣太重,水濕不化。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當時是36歲。
這個人,從小有黑眼圈。而且,人家這是家族遺傳的。媽媽和姥姥,都有黑眼圈。
那麼,她這個黑眼圈,和睡眠有關系嗎?沒有。人家平時睡眠挺好的。身體有沒有其他不适呢?也沒有。吃飯好好的,不冷也不熱,月經正常,白帶正常,很少得病。總之,啥毛病都沒有,就是挂着兩個黑眼圈。
後來,此人投中醫治療。
刻診,見脈象和緩,舌淡紅,薄白苔,完美得不要不要的。
看看四肢,均勻修長,沒有浮腫。全身皮膚白皙。
與之相比,患者的黑眼圈就顯得分外明顯了。仔細看,患者下側黑眼圈,比上半部分要重一些。
面對這個患者,醫家也是頗感為難。線索這麼少,何處着手治療呢?
思來想去,醫家寫了一張方子。但見——
茯苓皮12克,桂枝9克,生白術9克,炙甘草6克,生黃芪30克,制附子9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大腹皮9克,五加皮9克,陳皮6克,茜草根30克,澤蘭12克,路路通9克,白茅根6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你說神不神,患者五劑用下去,眼圈發黑已經不再明顯了。
患者十分高興,要求繼續用。于是,原方稍作加減,繼續投用。患者前後一共服藥15劑,黑眼圈消失。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内容。它最初見于2003年的《湖南中醫》雜志。
這裡的道理,我想跟你好好說說。
其實,這個患者的全身表現和舌脈信息,都非常不典型。咱老百姓講話了,啥毛病都沒有,好人一個。你按淤血治,不行。你按腎虛治,不行。你按照睡眠不好治,更不行。人家睡得好好的。
所以,唯一剩下的一個路子,就是從化解痰濕水飲入手。
為啥這麼說?你知道,我們的眼胞眼皮、上下眼睑,屬肉輪,為脾所主。如果我們脾虛,痰濕水飲不化,困于脾,那就容易體現在我們的眼胞眼皮上。因此,眼下這個患者,在沒有其他診斷信息的情況下,我們隻能從這個角度來理解。
也許你會問了,患者有痰濕,為啥沒出現舌苔白膩、身體浮腫等現象啊?對,中醫往往是這樣,病不可能按照書來長。哪怕是其他方面的表現不明顯,我們也要考慮到某種病因病機的可能性。
而且,這裡有一個比較值得注意的細節——患者下眼皮的黑眼圈,比上面的嚴重。水濕之邪,有下趨之性。故而,患者下眼皮的表現,比上面重。
所以說,當時的醫家,與其投降束手無策,不如從化解水濕入手來加以嘗試。看看人家當時用的配伍吧。
茯苓皮12克,桂枝9克,生白術9克,炙甘草6克,生黃芪30克,制附子9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大腹皮9克,五加皮9克,陳皮6克,茜草根30克,澤蘭12克,路路通9克,白茅根6克。
這個配伍,其實是苓桂術甘湯和五皮散的化裁。
苓桂術甘湯,基本構成是茯苓12克,桂枝9克,白術6克,炙甘草6克。它出自《金匮要略》,是溫化痰飲、健脾利濕的方子。治的,是中陽不足所緻的痰飲病。患者往往是脈弦滑、舌苔白滑、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等。總之,由于脾陽不足導緻的水飲痰濕内積,用苓桂術甘湯是很正确的。其中的茯苓,健脾利水。桂枝,溫化化氣行水。白術,健脾燥濕利水。
五皮散,基本構成是生姜皮、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各9克。現代用法,就是直接水煎服。它可以利濕消腫,健脾理氣。脾虛濕盛者,可以用它利水。患者往往身體浮腫、肢體沉重、腹部脹滿、小便不利,舌苔白膩、脈沉緩。其中的茯苓皮,可以利水滲濕,生姜皮可以散水飲。桑白皮通調水道以利水排濕,大腹皮行水。陳皮理氣行氣而除濕。
在這個基礎上,醫案裡,醫家用附子溫陽化氣行水,加黃芪健脾益氣利水,加茜草、澤蘭、路路通和白茅根來通經活絡利水。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意圖。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把患者體内的水濕之氣排出去,從而減輕黑眼圈。
結果,真的如醫家所料想。患者用藥以後,諸證大大減輕,黑眼圈逐步消失。
其實,這個醫案,給我本文的啟發很大。它向我們展示了,利用健脾利水之法,治療黑眼圈的實戰意義。也就是說,面對這個疑難雜症,在毫無頭緒、患者症候不典型不明确的時候,可以适當采取這個辦法。這是前任的優秀經驗,值得我們來細心揣摩。非專業讀者,你最好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嘗試。這裡面的辨證準确與否,是十分關鍵的。假設,一個人黑眼圈,伴随舌暗青紫,那我們就得考慮是不是淤血了。再假設,一個人黑眼圈,伴随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耳鳴眩暈,我們就得考慮腎虛了。長期睡眠不足,你有了黑眼圈,當然就得以改善睡眠入手。總之,文老師這裡說的,隻是方向之一,供你參考而已。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聊這麼多吧。我感謝你的閱讀,希望你從中獲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