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度寺碑
說《四歐》就不能不先說化度,這個本子實在太有名。于今而論,唐碑孤拓屈指可數,國内所存更是寥若星鳳,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是國圖藏神策軍碑,另一個就是上圖藏化度寺碑。事隔近七十年,我們終于又等到了原拓攝制的印本。
既然是圖述,大家就跟着我一路看下去。
先來張封面印花的局部,仿真感比二玄的強
種種題簽
黑白印本再精制,也似隔山聽音,原色的魅力無法抵禦
吳湖帆的碑式圖,就是這張圖揭示了四歐堂本原出四石
四本宋拓各有一幅吳手繪的題圖,化度中為“勘碑圖”,遙想古人對坐論碑,何等的雅興
蒙娜麗莎揭開面紗,原裝本樣式,印章、邊跋齊全。拓墨并非一片沉黑,剪條、襯紙層次清晰,裱本的補紙也非常舊。碑拓印本我們看了百年,但其中隻有很少很少很少很少…………的本子能夠一定程度上再現拓本的古氣,而《四歐》可算其一。
争論不休的“化度”二字,紙墨之疲敝實令人歎息
吳的填描也不是四歐堂本的第一次,重重筆墨之下真相離我們越來越遠。
我個人不太贊同“唯老版優”的論調。中華版用了濾鏡,很多細節其實已經沒有了,那是“粉飾太平”。
看中華本第二個“度”字的橫筆,你會以為沒問題,可《四歐》裡你會清楚看到紙是損的。
我覺得中華本充其量隻能用來做個補充,就為了看那一筆和後面删去的一些跋文(而《四歐》中新添之跋更多更有價值,具體跋文的增删可見化度印本綜述一帖)
另一個例子,很多朋友喜歡研究的“屬”字,我看這個字整體描出的可能性也不能被低估。吳的邊跋中也執此論
再來最後一頁,也是“内容”很多的
局部一下,可看出有增益的印章與無增益的印章之對比
這行金字小跋也是《四歐》賣點之一,觀感不錯,隻是掃描出來沒有看起來“閃”
用專色版做印章一方面色彩效果有大幅增益,另一方面套色的難度也大幅上升,常會在邊緣有少少漏色現象
跋文中幾種彩紙的顔色相當舒服,墨迹質感大幅超越“翰墨瑰寶”第一集,很流暢,沒有滞墨的感覺
世上獨一份兒的外文跋,中華舊版中就沒有
價值二百大洋的羅跋
近人的最後一個跋文是沈老的,這件淡墨寫在彩紙上,意外地漂亮
也局部一下,《四歐》的墨色表現确實不是蓋的
《四歐》化度中所裝的敦煌本影件配了吳湖帆的大量注跋
而在當初中華書局影印時,敦煌本隻是這樣簡單排裝入冊的,尚未題跋
最後補一張與二玄複制品快雪時晴帖的合影(上快雪下四歐)
(待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