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教育到底應該使人怎麼樣?

早上讀了劉雲杉教授的《教育應使人不被命運擺布》這篇論文,很有感觸。一方面是這樣的文章的确很深入很細緻,深入到教育的細節,深入到教育者的内心,使得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内心受到震撼;另一方面,這樣的文章所闡述的道理,所表明的觀點,與我們當下的教育工作者所從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不禁汗顔。

于是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教育到底應該使人怎麼樣?按照官方的表述:我們的教育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在現實的教育生态裡,包括我們的家長、學校、老師、教育主管部門,都很清楚我們培養的方向是努力在未來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似乎這個才是硬道理,至于其他方面,在現實的教育中考量得并不多。

教育到底應該使人怎麼樣?按照這篇論文的觀點是要使人自知自明,自強。而我們的教育到底能夠給予每個學生什麼呢?能不能使人自知自明自強?還真的不好回答。至少,從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來看,那些考上大學的孩子不少人還是并沒有真正做到自知自明自強。要不然就不會出現北京大學的學生居然把自己當教師的母親殺害,更不會出現複旦大學的學生投毒事件的發生。

當下的教育已經越來越偏離教育的本質、本真,不說别的,我們現在有的省市公開進行各地市排名,而且還要把各所學校的分數向全社會公開,這是幹什麼?這不是要讓教育徹徹底底地變成分數的奴隸?這不是要教育工作者完完全全地以分數為核心來開展教育工作嗎?當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都把分數當成最重要的東西的時候,又怎麼可能把培養學生的自知自明自強當成工作重點?又怎麼可能在校園内真正地将教育最核心的内涵傳遞給每個學生?這樣的教育最終可能是一種什麼結果,不用說,都很明白。

劉雲杉教授的文章裡這樣寫道:

“誇美紐斯早就洞悉其間的深意:本來可以溫和地輸入智性的東西,卻粗暴地印上去、塞進去、打進去。本來是可以明白地和明亮地放在心智跟前的事情,卻去晦澀地、迷惑地、錯雜地看待,好像它是一個複雜的謎語似的。這既大又玄的知識正是為了心智不再明白與明亮。

還有一種愚,卻具有很強的蒙騙性,它表現為聰明和伶俐。我們的教育中充斥着令人驕傲、值得炫耀的知識,讨人喜歡的才能,可以賣弄的技巧。譬如七齡童能做出他自己也不懂的古詩,一群孩子在課外班裡培訓奧數題,高比例的少年鋼琴考過十級——然而,這些知識能否轉化成為理解力、判斷力乃至德行,卻鮮被問及。

恰如盧梭所言,從我們童年時候開始,人們就拿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來教我們,雖把我們教得外表看起來很機靈,但卻破壞了判斷力;學校裡什麼都教,唯獨不教他們做人的天職。

這類知識華而不實,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愚蠢,更可能是虛榮。他們輾轉相傳這些知識并不為充實與營養自己,而是為了炫耀自己,娛樂大衆,當作談話的資料,像一枚不流通的籌碼除了計個數扔掉以外,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一個少年,在外學了10多年,學了拉丁文和希臘文後使他比離家前更神氣和尖刻。他原該帶回一個充實的心靈,而今卻是虛空的;沒有茁壯長大,隻是浮腫虛胖。這些讓人虛胖浮腫的知識,不能喚醒人,因而不能與心智的發展建立内在聯系的知識,不僅是無用的,更是“壞”的——其壞不在于正與誤、虛與實,壞在對人的誤導與誘惑,壞在知識沒能穩妥地滲透到人性裡,再踏實地實踐于生活中。”

這幾段文字告訴我們什麼?

對照現實的教育,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當下的教育恰恰是文中所說的那種多了知識,少了做人的教育。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