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緻的急性皮膚黏膜感染性疾病。臨床多呈現數個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帶狀,沿周圍神經分布,常呈單側性,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多呈不規則帶狀分布,常見于胸腹、腰背及顔面部,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伴有神經痛,發病前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驅症狀。相當于中醫的“纏腰火丹”、“蜘蛛瘡”、“蛇串瘡”、“火帶丹”、“甑帶瘡”、“蛇丹”、“飛蛇丹”等,俗稱“纏腰龍”,一般多在春季發病。西醫治療基本就是抗病毒、止痛藥加維生素,号稱提高免疫力為主,各大醫院的西醫治療都差不多。
帶狀疱疹圖片看起來都有點不适感的,雖說還不算太吓人的皮膚病,在此就不大量附圖了,診斷基本是比較簡單的,專業醫生看一眼基本就可以診斷了。
下面就來談一下帶狀疱疹的中醫治療吧。西醫認為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也是病毒感染,整本傷寒論也基本都是在講現代的跟病毒相關的疾病,機理都是一樣的,套用治療就可以了。就像前面介紹的輕度發熱、食欲不振這些前驅症狀表現,跟感冒也是一樣的,所以就按六經治感冒的思路來治療就好了。
帶狀疱疹是皮膚病,皮表的病,在人體外層,多數有外感的誘因,按六經辨證是考慮三陽病。再來看帶狀疱疹的好發部位,胸腹、腰背及顔面部。胸腹、腰背發生于一側,多數繞到肋間區域,按照經絡循行來講,就是少陽區塊為主,所以就歸于少陽病,主方就是小柴胡湯。少陽病有一個主證就是兩側脅肋部疼痛不适,跟帶狀疱疹的疼痛症狀也是相符合的。
對于這個經絡定位不懂的同學,下面來個經絡循行圖看一下,身體的側邊基本都是少陽經在管的。
小柴胡湯
[出處]《傷寒論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條文]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争,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胸脅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原方]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炙甘草三兩 半夏半升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推薦處方]柴胡30g 黃芩10g 黨參15g 炙甘草15g 制半夏15g 生姜8片 大棗4個(掰開)
用水5碗,先大火煮開,再轉小火慢煮,煮50分鐘左右,煮成3碗藥汁,濾出,去掉藥渣後再濃縮成2碗藥汁,分2-3次溫服。
帶狀疱疹還有一個好發部位就是前額部,有些還連及眼睛部位。前額部按經絡循行來說太陽經和陽明經都有涉及,所以适合用太陽陽明合病的葛根湯。
葛根湯
《醫宗金鑒 傷寒心法要訣》:葛根浮長表陽明,緣緣面赤額頭痛,發熱惡寒而無汗,目痛鼻幹卧不甯。
[原方]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桂枝二兩 生姜三兩 炙甘草二兩
芍藥二兩 大棗十二枚
[推薦處方]葛根30g 生麻黃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生姜8片 紅棗4枚(掰開)
用水4碗,先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煮50分鐘左右,煮成2碗藥汁,分2-3次溫服。
按照六經辨證可以這樣考慮,再結合其他一些具體表現,能抓到哪一經的主證,就用哪一經的方子就行了。
另外還有一些治療帶狀疱疹的驗方也一起介紹一下。
日本漢方十味敗毒湯
[原方]柴胡3g 櫻皮3g 桔梗3g 川芎3g 茯苓3g 獨活2g 防風2g生甘草1g 生姜1g 荊芥1g
[推薦處方]柴胡10g 地骨皮10g 桔梗10g 川芎10g 茯苓10g 獨活8g 防風8g 生甘草6g 生姜3片 荊芥6g
用水3碗,先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煮45分鐘左右,煮成2碗,分2-3次溫服。
[作用機制]本方是太陽病向少陽病轉變時期的發表的方子,相當于小柴胡湯的病位,可以将體内蓄積的這種從皮膚發表出來的毒中和的方子。
日本漢方用量都比較小,可以适當加量使用。櫻皮藥房不備,常用厚樸或地骨皮來代替。
瓜蒌甘草紅花湯
[出處]明代孫一奎《醫旨緒餘》。
[原方]大瓜蒌一枚(重一、二兩,連皮搗爛) 甘草二錢 紅花五分
[推薦處方]瓜蒌仁30g 瓜蒌皮30g 紅花8g 生甘草12g
[作用機制]瓜蒌主傷寒陽邪結胸,能開胸膈之痹結,所以能疏通皮表之瘀濁,加上紅花的活血作用,就是疏通皮表之瘀濁氣血,甘草解毒。通利之後痛也随之緩解。
[注意]患者服藥後,多數大便會變稀或腹瀉。
這個方子現在被推為治療帶狀疱疹的專方,很多中醫師在實踐應用,療效不錯,有訴當天疼痛減輕,3-5天就可以痊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