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是書法愛好者的基本工具,我國的毛筆品種豐富,制作精良,體現了我國執筆工人的高度的聰明才智。南方的湖筆是毛筆中的珍品,所謂湖筆徽墨,曆來脍炙人口,馳名中外。本文就湖筆的曆史、特色和使用,作一介紹。
湖筆的曆史
我國的毛筆究竟有多少年的曆史?史書與考古學者至今未能作出确切回答。在舊史書上,常常把一些重大的發明歸功于某一個人,說什麼“倉颉造字”,“蔡倫造紙”,毛筆的發明權則被寫在秦朝的将軍蒙恬名下,所謂“蒙恬造筆”。但依照這個說法,許多曆史事實就無法解釋。在湖南長沙子彈庫戰國中期的墳墓中發現的帛畫,上面的龍舟、高冠人物和仙鶴等,都可以明顯地辨出毛筆的痕迹;又如河南安陽殷墟中出土的甲骨蔔辭上,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先民遺址中出土的彩陶器物上,也留下了毛筆的痕迹。凡此種種,可以說,早在六千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使用了毛筆。毛筆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産實踐中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當然,遠古時代的筆與現在的毛筆在形制上相去很大。在秦統一中國之前,諸侯各國對寫字工具的稱呼也不一緻。如楚稱“聿”;吳稱“不律”;燕稱“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統一稱呼,謂之“筆”,并一直沿用至今。從湖北雲夢秦墓出土的毛筆來看,秦代的毛筆已經初具形制。
湖筆是毛筆制作技巧高度熟練基礎上産生的,因而起源稍晚。它的發源地在我國浙江省吳興縣善琏鎮,舊屬湖州府,故稱“湖筆”。湖筆至少有一千多年曆史,但湖筆的成名,卻在元代以後。元代以前,我國以安徽宣城産的“宣筆”為最有名;元、明以後,才由“湖筆”取代了“宣筆”的地位而成為全國毛筆的代表性産品,從而與“徽墨”、“宣紙”、“端硯”一起被譽為“文房四寶”。
大約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湖筆制作技藝開始向外地傳授。各地的制筆工人十有八九是從善琏去的,于是師徒承襲,使湖筆在許多地方生根開花。北京的“湖筆徽墨店”、上海的“上海筆墨商店”、蘇州的“蘇州湖筆廠”其所制之筆仍标以“湖筆”。
善琏本地的湖筆事業,據舊史書記載,以一九二九年為鼎盛時期,當時全鎮有三百多戶從事毛筆生産。這些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個體生産和家庭生産在舊社會生産每下愈況,至解放前夕,一片凋零,幾乎失傳。解放後,成立了湖筆生産合作社,生産蒸蒸日上。湖州地區除了湖州筆店和善琏湖筆廠外,善琏附近的含山、石淙、峑山、莫蓉、千金等地也相繼建立了湖筆生産單位,全縣從業人員達到了一千五百餘人,年産各種毛筆達八百萬支,大大超過了曆史水平,成為全國的湖筆生産的中心。
湖筆工人從元明以來名工輩出,但這些優秀的巧匠名字卻很少見于著錄,僅知者有陸文寶、馮應科、王興源等。《湖州府志》有“吳興馮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句。另有施阿牛者,将自己名字刻于筆管進呈皇室而被強迫易名為施文用。唐詩中有“紫毫之價貴如金”之句,舊社會,毛筆作為“貢品”被送進皇宮内府,被達官貴人、騷人墨客供為“案頭清供”之物。解放前不少筆工還是文盲,既不識字也不懂書法,故有句話說:“隻知筆頭向上(指做筆),不知筆頭向下(指寫字)。”而現在的筆工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許多人練習書法,制用結合,提高産品質量。
湖筆的特色
我國的毛筆,就制作技藝論,大體上分為兩大流派:“湖筆”與“湘筆”。“湖筆”的生産基點在湖州,由此分行浙江、福建、江蘇、安徽經過中原到達首都北京;“湘筆”以長沙得名,江西、西南各省以至四川都屬此派。“湖筆”與“湘筆”各有特色,其區别在于紮毫。“湖筆”為分層勻紮;“湘筆”則不分層雜紮。“湖筆”以羊、狼、紫各品純毫馳名;“湘筆”則以兼毫、水筆著稱。
湖筆又稱“湖穎”,這是湖筆的傳統特色。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段透明發亮的鋒穎。這段鋒穎不是所有的羊毫筆都能具備的,而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并、梳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唐詩中曾以“千萬毛中揀一毫”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細緻、複雜,以“毫雖輕、功甚重”來估價制筆工人的辛勤勞動,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比如羊毛,不是根根一緻的,有扁、圓、曲、直、長、短、粗、細、有鋒、無鋒等區别,要浸在水中一根根地加以組合,分類,功夫之細緻和複雜,可以想見。一支好的湖筆必具尖(鋒穎尖銳)、齊(修削整齊)、圓(豐碩圓潤)、健(勁健有力),所謂筆之“四德”。“四德”中尤以圓、健最為難得。“圓”,即筆頭周身圓渾飽滿,絕無凹凸之處,把它拿來在指頭上畫圓圈,也不覺得強硬、澀滞;圈停提起筆頭自然地收斂成尖錐狀,愈用愈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湖筆以羊毫最負聲譽。湖筆中的羊毫,采用本地區所謂“嘉興路”的山羊毛。(請讀者注意,制毛筆的羊毛一定是山羊毛,不會是湖羊毛,湖羊毛彎曲不直不能制筆。)這裡的山羊毛,毛細、鋒嫩、色白、質淨,為其它地區所不及。湖州附近嘉興、就地取材,這也許是湖州産筆的地理原因。
“蓼灘碧浪流新韻,空谷幽蘭送遠香”(郭沫若)。制作精良富有特色的湖筆,受到了詩人熱情的稱贊。
湖筆的主要品種
湖筆的品種繁多。就原料性能分為“硬毫”和“柔毫”兩大類。“硬毫”彈性強,寫起字來不覺筆肚空、容易着力;這種筆的原料主要是山(野)兔毛和黃鼠狼(鼬鼠)尾巴上的毛制成,稱紫毫、狼毫。“柔毫”的彈性不如“硬毫”,但有柔軟圓糯的特點,主要原料為山羊毛,稱羊毫。
毛筆的品種一般都有個名稱,這種名稱也反映了時代精神和時代烙印。舊社會的一些筆舊名,如“獨占一枝春”,改成“萬紫千紅”;舊名“杏花春色”,改為“百花齊放”。還有特殊時期的筆名:“揮毫鼓幹勁”、“繼續争上遊”、“星火燎原”;還有引郭沫若同志詩句為中日友好而命名的“菊穎”、“碧韻”。為紀念魯迅的短鋒玉筍筆“驚雷”。為保留文物有狼毫“西冷漢石”等等。大緻分類如下:
羊毫 羊毫的品種最多,可以分到一二百種,是我國普遍應用的一種毛筆。它性能非常柔軟,而越柔軟的筆越被視為上品,傳統的産品有“玉蘭蕊”、“蘭亭散卓”、“玉筍”等。生産單位為了區别羊毛品性的優劣,往往在品名前還冠以“極品”,“精制”,“加料”等字樣,并有“淨”、“純”、“宿”之分。所謂“淨”、“純”,就是指沒有雜毛夾在裡面,“宿”是指羊毛經過露宿,自然脫脂而容易濡墨。
羊毫按鋒穎的長短又分為“長鋒”,“中鋒”和“短鋒”。長鋒羊毫的最多特點是貯墨,也就是筆肚含墨最多。墨多,則用筆可一氣呵成,不緻于中斷。我國的書法尤其是草書講究“貫氣”,所以寫草書一般都用長鋒羊毫,工具能不能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鋒羊毫比較普及。短鋒羊毫除書寫外,又可繪畫。
狼毫 狼毫最早出于友邦朝鮮。這也許是因為狼毫的主要原料黃鼠狼出于東北與朝鮮交界的緣故。東北氣候寒冷,終年積雪,黃鼠狼毛的鋒穎特别銳利。南方雖也有黃鼠狼,但不及東北。黃鼠狼毛的采集季節,一般在冬季,這時毛已生長成熟,粗細均勻,長短整齊,故有所謂“正冬北狼毫”之稱。
狼毫的性能比羊毫硬,彈性強,用途廣。正因為彈性強,容易上手,所以初學者往往喜歡用狼毫,可以借助一臂之力。其實,倘先用剛健的狼毫,久而久之,就不能(會)用柔軟的羊毫。所以教學書法,還是以羊毫為基礎的好。用慣軟的,再用硬的就容易,相反就困難。
狼毫具有“銳而健”,“健必韌”的特點。用狼毫寫字,能大能小,能粗能細,尤其适合寫行草書體。
狼毫因受黃鼠狼尾巴毛的長度與産量的限制,長鋒狼毫一般較少生産。有一種所謂“豹狼毫”者筆頭大如條幅,在舊時可能偶然有幾根豹毫摻在其中,現在可以說隻存其名了。近年有一種狼毫為被,紫毫為心的“紫狼毫”,彈性比純狼毫強,比摻麻、摻鬃健,但鋒穎不如純狼毫銳利,喜歡用狼毫的不妨一試。
紫毫 紫毫的性能與羊毫相反,是毛筆中最堅硬的一種。唐詩中有“兔尖針莫并”、“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之說。傳統産品有“鐵畫銀鈎”、“大卷筆”、“純紫毫”、“宜書宜畫”等。
紫毫的原料是山(野)兔毛。但不是所有的兔毛可以制筆,通常用來制筆的,取其背脊上一小撮彈性最強的毛。業内人分為三等:紫毫、白毫、花毫。紫最硬,白次之,花又次。紫毫的優點在于堅硬,但由此而造成它的缺點是不耐用,經不起磨擦。一支紫毫筆寫不了多少字筆鋒就會變成像剪刀剪過的那樣一斬四齊而敗秃。所以純紫毫越來越被淘汰。有一種紫毫與羊毫相配的兼毫,越來越被廣泛運用。
兼毫 兼毫是一種用羊毫和兔毛或羊毛和狼毛兩種毛配制的毛筆,性能居于軟硬之間,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傳統産品有“五紫五羊”、“七紫三羊”、“九紫一羊”,這是以紫毫為心,羊毫為被的兼毫;另一種傳統産品有“二紫八羊”、“四紫六羊”、“三紫七羊”。這裡的幾紫幾羊并不是确數,而是指大略的比重而已。
“五紫五羊”和“七紫三羊”通常用來寫小楷,勝于狼毫水筆。有人以一支“精制七紫三羊小楷”(又名“寫卷小楷”)抄寫文稿逾三萬六七千字而不敗,可見兼毫之長處。
近年又通行一種狼毫為心,羊毫為被的名叫“白雲”的筆,也屬于兼毫一類,主要途徑是繪畫,也可書法。以狼毫為心,羊毫為被,類似舊時的“卷心筆”,目的也取其鋒腹之剛健。
以上是湖筆的大概品類,除此以外,還有“鹿毫”、“雞毫”及“獾毫”等,前者屬稀有産品,後者逐漸普及為繪畫用筆。
湖筆豐富多彩的種類,使得它适應不同部門、不同大小的需要。
上一篇
四、武當内家拳法體系
下一篇
永寶用,子子孫孫永寶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