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最佳新輔助治療策略一直是醫學界讨論的熱點。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以同步放化療為主。據報道, ALK重排的患者預後較差,并且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不敏感。近年來,ALK-TKIs作為新輔助治療ALK陽性NSCLC患者的應用已有研究,但時機和可行性尚不清楚。腺鱗癌(ASC)是一種罕見的非小細胞肺癌類型,其起源和治療尚有争議。
2022年7月12日,《 》醫學期刊報告了一例ALK陽性的局部晚期肺腺鱗癌,其新輔助化療失敗,但從新輔助色瑞替尼治療中受益,使得手術完全切除。
案例報告
一名34歲的男性非吸煙者在患病期間沒有明顯症狀。但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顯示右肺上葉腫瘤和右上氣管旁淋巴結腫大。在CT引導下活檢病理評估後,患者被診斷為IIIB期肺腺癌()。
因此,醫生建議進行下一代靶向測序(NGS),檢測到EML4-ALK重排(EML4:exon6-ALK:),等位基因頻率為26.2%。
患者首次接受一個周期的新輔助化療(培美曲塞800mg,卡鉑AUC=5),但後續CT掃描顯示腫瘤未縮小。于是,根據基因檢測結果,臨床醫生建議選擇ALK-TKI色瑞替尼(450mg/d)作為新輔助靶向治療。
在接受色瑞替尼治療一個周期(4周)後,胸部CT顯示疾病部分緩解(PR),腫瘤縮小38%。另一個4周的新輔助色瑞替尼治療導緻肺腫瘤進一步縮小55%,以及降低(28.04 VS 9.51)。此外,腫大的淋巴結也消退。在此期間,輕度腹瀉被報道為色瑞替尼治療的不良反應。
圖注:新輔助治療期間的影像學檢查和術中情況
在最後一次服用色瑞替尼7天後,患者接受了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右上肺葉切除術。手術完全切除(R0,一般是指完整切除腫瘤,且鏡下切緣為陰性,即無腫瘤殘留),術中輕度粘連,少量出血。
術後病理檢查顯示腫瘤廣泛壞死,殘餘腫瘤細胞少于10%,提示主要病理緩解(MPR)。然而,術後免疫組化(IHC)檢查顯示原發性肺腫瘤中腺癌細胞(ACC)和鱗狀細胞癌細胞(SCCC)共存及以轉移淋巴結,這些部位均為ALK蛋白表達陽性。因此,最終診斷為IIIA期腺鱗癌()。
通過對425個癌症相關基因的靶向NGS檢測術後标本中EML4-ALK融合,與前處理基線活檢相比,等位基因頻率顯著降低(2.3% VS 26.2%)。該患者術後7天繼續按原方案口服色瑞替尼(450mg/d)。
此後,患者每三個月做一次CT檢查,沒有發現腫瘤複發的迹象,術後一年内三次檢測外部血漿的cDNA,沒有發現腫瘤特異性突變。
小結
本研究中腺癌細胞和鱗狀細胞癌細胞均為ALK蛋白表達陽性,支持了單克隆起源理論。此外,還觀察到原發肺腫瘤比轉移淋巴結縮小更多,色瑞替尼後肺腫瘤中鱗狀細胞的比例高于淋巴結轉移(70% VS 40%)。因此,研究人員推測腺癌細胞對色瑞替尼比鱗狀細胞癌細胞更敏感,導緻術後标本中鱗狀細胞癌細胞的比例更大。
給藥前後組織NGS測序結果比較,EML4-ALK等位基因頻率由26.2%降低至2.3%。這也證明了色瑞替尼的有效性。
總之,我們首次報道了一例從新輔助色瑞替尼治療中受益的ALK陽性局部晚期肺腺鱗癌患者。該病例表明色瑞替尼作為ALK基因融合肺腺鱗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的可行性,但療效和術前給藥方案尚需進一步研究。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