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

(苦寒瀉火法)

唐·王焘《外台秘要》錄崔氏方

黃連三兩 黃芩二兩 黃柏二兩 栀子十四枚

水煎,日分二服

[方論選萃]

明·吳昆:陽毒,上竅出血者,此方主之。治病必求其本。陽毒上竅出血,則熱為本,血為标,能去其熱,則血不必治而自歸經矣。故用連、芩、栀、柏苦寒解熱之物以主之。然惟陽毒實火,用之最宜。若陰虛之火,則降多亡陰,苦從火化,而出血益甚,是方在所禁矣(《醫方考》)。

清·汪讱庵:此手足陽明、手少陽藥也。三焦積熱,邪火妄行,故用黃芩瀉肺火于上焦,黃連瀉脾火于中焦,黃柏瀉腎火于下焦,栀子通瀉三焦之火從膀胱出。蓋陽盛則陰衰,火盛則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藥,抑陽而扶陰,瀉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絕之水也。然非實熱,不可輕投(《醫方集解》)。

清·吳謙等:黃連解毒湯、白虎湯、三黃石膏湯、大青龍湯,皆治表裡俱熱證。然大青龍湯治表實壯熱,裡熱之淺在肌;三黃石膏湯治表實壯熱,裡熱之深在胃。故一以石膏佐麻、桂;一以石膏佐麻、豉,均發太陽之表,解陽明之裡也。大青龍湯則更以杏、草、姜、棗佐麻黃,其意專發熱郁之在肌也;三黃石膏湯則更以芩、連、栀、柏佐石膏,其意專瀉熱深之在胃也。白虎湯治表熱在肌,裡熱在胃,所以不用麻、桂以發太陽,專主石膏而清陽明也。解毒湯治表熱在三陽,裡熱在三焦,所以亦不以麻、桂發太陽表,亦不以石膏清陽明裡,而專以三黃瀉上下内外之實火也。此皆太陽之邪,侵及陽明,而未入腑成實者也。若已入腑成實,則又當從事乎三承氣湯,以下其熱也(《醫宗金鑒·删補名醫方論》)。

清·費伯雄;此治實邪實火,表裡俱盛之劑。故用黃芩瀉肺火,黃連瀉心火,黃柏瀉腎火,又用栀子令上焦之熱邪委婉而下,三焦通治,藥力頗峻。若表裡俱熱,胸痞便秘谵語者,便當去黃芩,加大黃以通之,使滞去而熱亦退,須細辨之(《醫方論》)。

清·喻嘉言:病之繁而且苛者,莫如夏月為最,日之暑氣,天之熱氣,地之濕氣,時分時合。其分也,以風動于中,勝濕解蒸,不覺其苦;其合也,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受其炎蒸,無隙可避,多有煩躁神昏,肌膚痱起,胸膺痤出,頭面疖生,甚則發為腫毒癰疽等症,或有頭面外項赤腫,或咽喉腫痛,或腿足焮腫,長至數寸,不能步履。統宜清涼,解其暑毒,熱症一解,赤腫自消,全無膿血。又有全身發泡,如桃如李,如碗如杯,晶瑩脆薄,中含臭水,此濕熱之水,泛于皮膚也,亦宜本方加減治之(《醫門法律》)。

清·顧松園:此苦寒清熱之劑,通上、中、下三焦治之。按舌苔之症,邪熱在表,則不生苔;在半表半裡,則生白苔,傳裡則生黃苔,熱甚則芒刺幹燥,若見黑苔芒刺,刮去即生者難治。夏令時火邪火,内外合燒,故易生黑苔芒刺,尚有可生,冬令見之必死。又有舌苔如黑漆之光者,舌為心苗,應南方火,譬如火之自焚,初則紅,過則薪為炭,面色黑,熱之極矣。亦有舌上無苔,而赤紫幹光者,皆因邪熱灼幹腎水,不能上溉于心,火無制,自焚而死。治舌之法,如見少陽症,即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加知母、花粉;如自汗、煩躁,大渴飲水者,用竹葉石膏湯合本方加減,黃連瀉心火,為必用之藥。有下症者,用承氣湯;自利者,本方加減治之。一切苔狀,濕滑者,燥澀者兇(《醫鏡》)。

[近代驗證]

例一 治癰腫重症案(選自《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

曹某某,女,16歲。

主訴:寒戰壯熱(體溫40℃),一日數發,心煩口渴,神志朦胧,全身多發性膿腫,局部紅腫熱痛,大便秘結。發病兩天後住某某醫院,經血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血白細胞28,000/立方毫米,中性90%,淋巴10%。診斷為(1)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2)多發性膿腫。入院後未加用抗生素治療,轉請中醫診治。

診查:脈數有力,舌質紅苔黃。

辨證:脈證會參,辨證為熱毒熾盛,深入營血。

治法: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散血。方選黃連解毒湯和五味消毒飲加減。

處方:銀花30克 連翹30克 黃芩25克 黃連9克 黃柏12克 丹皮15克 生甘草10克 夏枯草30克 生地20克 赤芍15克 紫花地丁30克 野菊花30克 黃芪30克

日服藥兩劑,分6次服,上方藥連服兩劑後,體溫逐漸下降,後續用上方加減,血培養轉陰,血白細胞正常,症狀消失而痊愈出院。

例二 丁甘仁治霍亂案(選自《丁甘仁醫案》)

居左疫疠之邪挾暑濕滞互阻,太陰陽明為病,腹中絞痛,煩躁不安,上為嘔吐,下為洩瀉,四肢逆冷,口幹欲飲,脈細欲伏,舌苦薄膩而黃。清氣在陰,濁氣在陽,陰陽反戾,氣亂于中,遂有此變。濕遏熱伏,氣機否塞,所以四肢逆冷,脈道為之不利,霍亂重症。急拟黃連解毒湯加味,辛開苦降,芳香化濁。

川雅連八分 淡吳萸三分 淡黃芩錢半 鮮竹茹三錢 枳實炭一錢 大白芍錢半 竈心土五錢 藿香梗錢半 仙半夏錢半 六神曲三錢 玉樞丹三分磨沖陰陽水煎。

[按語]

以時序而言,一歲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經以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此言熱病因季節之異而有不同也。夏至而後,火土司令,日之暑氣,天之熱氣,地之濕氣,合而為一,前人所謂暑必挾濕是矣。火熱亢盛,口鼻吸收,充斥三焦,身熱汗洩,煩躁目赤,肌膚痱痤,頭面疖癰,炎暑蒸腦,擾亂元神之府,錯語呻吟,夜不得眠。舌鮮赤起刺,苔焦黃燥裂,脈洪大而數。黃連解毒湯,苦寒直清裡熱,瀉火解毒,最為對證,黃連瀉心與小腸之火,黃芩瀉肺與大腸之火,黃柏瀉腎與膀胱之火,更以山栀屈曲下行,瀉三焦浮遊之火,四味相合,力挫其亢炎熾烈之勢,然須形病俱實者,始可放膽應用,年老體弱,産婦病後,均非其所宜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