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國糧儲局談糧食安全:推動盡快修訂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

5月11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糧食安全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介紹,目前,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和市場易波動地區成品糧油儲備已經達到15天以上;全國應急加工能力每天可達到164萬噸,能滿足全國人民2天需要。

國糧儲局談糧食安全:推動盡快修訂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

推動盡快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修訂

叢亮介紹,目前,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5億畝左右,并含10億畝高标準農田。儲備能力上,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和市場易波動地區成品糧油儲備已經達到15天以上;各類糧食企業庫存處于較高水平,部分企業商品庫存較前些年明顯增加。

應急情況下糧食生産能力如何?

叢亮介紹,到2022年底,全國共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584家、應急儲運企業4846家、應急配送中心3542家、應急供應網點56495個。應急加工能力每天可達到164萬噸,能滿足全國人民2天的需要。

“應該說,新冠疫情對糧食安全的現實考驗,給全社會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課,再次凸顯了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的重要性。”他坦言,當前國内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仍存在薄弱環節,表現為應急預案體系還不完備,應急保障資源布局還不平衡,現有糧食應急保障企業資源有效利用還不夠充分。

他介紹,下一步将努力構建數量充足、結構優化、布局廣、管理精、調運快的國家糧食應急保障體系。

一是健全糧食應急體系。推動盡快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修訂,指導地方完善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管好用好糧食應急保障企業資源,充分調動企業應急保供的積極性。

二是補齊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短闆。堅持“一縣一策”,充實網點數量、優化網點布局,推動網點全面覆蓋,補齊縣級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短闆。堅持極限思維,持續提升大中城市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加強糧食加工能力區域協作、城市糧食供應預案制定和應急演練。聚焦特殊地區糧食應急保障弱項,加快構建多元化糧食儲備體系,夯實應急保供的物質基礎。

三是抓好重點任務落實。指導各地科學構建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加快實施區域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建設。加大力度推進國家與地方糧食應急保障資源優化整合,形成糧食應急保障工作合力。

國糧儲局談糧食安全:推動盡快修訂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

5月4日,在重慶市合川區涞灘鎮碾盤村,農民操作直播機進行播種作業。新華社發

農戶儲糧損失由平均8%降到2%

除了加強生産儲備能力,減少流通環節的損耗一直是今年來政策和技術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減損涉及收購、儲運、加工等環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黃炜介紹,收購環節,安排建設了5500多個專業化的糧食産後服務中心,在農民收獲糧食時提供清理、幹燥、儲存等服務,推廣使用近1000萬套農戶科學儲糧裝具。按照要求使用裝具的農戶儲糧損失由平均8%現在降到2%以内。

儲運環節,主要是采取措施推廣應用“四合一”儲糧技術、氣調儲糧、控溫儲糧等技術,改善儲存條件和儲存糧食質量,減少壞糧損失。新技術應用後,國有糧庫儲藏周期糧食的綜合損失率降到1%以内。運輸環節開發應用鐵水聯運接卸、運輸專用車、散糧物流裝具等技術裝備,減少糧食運輸損耗。

生産環節,他介紹,近幾年市場存在過度加工的情況,對人體需要的營養是一種損失。針對這個問題,加大适度加工技術研發和成果推廣力度,升級改造加工設備,減少不必要的糧食、油料損失和消耗,提高成品糧出品率和副産品的綜合利用率,同時重點抓好糧食加工方面的标準化建設,按照保糧食安全、保食品安全,特别是保人民健康的角度制定科學加工标準,通過标準引導整個社會節約糧食、減少糧食損失。

“切實推進全鍊條節糧減損,需要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從業者、消費者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們作為國家主管部門會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抓好這方面工作。”他說。

國糧儲局談糧食安全:推動盡快修訂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

4月26日,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骥村鎮黃栗山村,農民在南瓜田裡挖土準備套種大豆(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大豆國産量創新高,滿足食用消費後結餘500萬噸

中國大豆一直較為依賴進口,近幾年,中央層面多次大力度發文要求提高大豆産量。目前進展如何?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盧景波介紹,國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做豆制品、豆漿、豆腐等,年消費量在1300-1500萬噸,國内産量完全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進口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和飼用,榨油以後的豆粕用作飼料生産原料。

他稱,國産大豆供應充足,進口大豆糧源充足,市場購銷總體平穩。從國内看,2022年中國大豆産量創曆史新高,超過2000萬噸,滿足食用消費後還有500萬噸左右節餘,市場供應有充分保障。

進口方面,他分析,全球大豆供求關系比較寬松。有關國際機構預測,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産量約3.7億噸,創曆史新高;消費量3.66億噸,産銷結餘300多萬噸,為中國統籌利用國際國内兩個市場,滿足國内消費打下了良好基礎。從市場購銷看,新豆上市後,收購工作一直保持平穩較快勢頭。

“3月底大豆旺季收購工作就結束了,主産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新豆418萬噸,同比增加171萬噸。同時,前期有關部門在黑龍江、内蒙古大豆主産區啟動了新季國産大豆收購工作,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他說。

采寫:南都記者 宋承翰 發自北京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