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農村俗語“吃罷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其中“長一線”是多長時間?
大家都知道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時間,俗語說“長到夏短到冬”,也有的說“長不到夏短不到冬”,意思是相差一兩天。民間關于冬至過後白天轉長的俗語有很多,比喻題主說的“吃罷冬至飯,一天長一線”,還有類似的“過了冬,長一針”,我們這兒說的是“過了冬,一天長一蔥”。其實這都是一種比喻,長一針也好,長一線也好,長一蔥也好,都隻是說明了白天一天天轉長,但具體長多少時間,其實是有科學測定的,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90秒以上。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說說,農村俗語“吃罷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其中“長一線”是多長時間?
冬至在過去稱為“日短”,也稱為“日短至”,就是說這一天白天就短到數了。冬至這天,太陽位于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
過了冬至,雖然白天漸長,晚上漸短,但是一段時間内仍然是晝短夜長,氣溫并沒有回升之勢,反而越來越冷,所以群衆習慣自冬至起“數九”,一般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到了最冷的時候,所以說民間有“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凍死老狗”和“三九四九棒打不走”等說法,我們這兒是說“三九四九混家死丘”,也就是說三九四九的時候天氣最冷,全家人隻能在家擠在一起取暖,哪裡也不能去了。所以,冬天實際的意思是嚴寒的冬天已經到來。
話再說回來,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這一線不是實指,比如說我們俗語中的一線天,這一線又是多少呢?冬至之後北半球白天轉長,到春分時節,白天和晚上就平分秋色了,随時白天繼續長,夜間繼續短,到夏至,白天最長,晚上最短。此後白天一天天轉短,到秋分又晝夜等長,再到冬至夜最長晝最短。如此循環。那麼,到底冬至後白天一天長多少呢?
根據科學測定,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逐漸延長,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1分鐘半。所以,這一針也好,一線也好,一蔥也好,就是指這一分半鐘的具體時間。冬至這天,我們這兒從日出到日落,時間約為10小時,那麼,到春分就是12小時,到夏至,就是14小時了。
大家對,農村俗語“吃罷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其中“長一線”是多長時間?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