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21日訊農,天下之大業也。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近年來,商河縣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抓實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緊迫感,真抓實幹、攻堅克難,高起點謀劃,高标準定位,高質量落實,高效率推進。不斷凝聚追逐夢想的奮進力量,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華彩樂章。
突出黨建引領 促進産業融合
“我們采取‘黨支部+公司+基地+電商+農戶’的運營模式,黨支部提供大棚基礎設施保障,公司負責運營管理,技術指導,農戶自由承包、經營。園區統一種植生産,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銷售等,實現合作共赢。”許商街道盛原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說。合作社按照“生産規模化,管理标準化,銷售訂單化”的要求,優化基礎配套,做到高标準布局、高水平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鮮切花産業特色化發展。同時大力推動鮮切花産業與休閑旅遊、飲食民俗、教育體驗等産業融合發展,打造“靠城孫村民俗文化餐飲一條街”,将鮮切花産業變成村民緻富的主導産業,帶領村民向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大步前進。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一頭連着農民群衆的“錢袋子”,一頭連着鄉村振興的動力後勁。近年來,商河縣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四方合作模式,發揮了黨支部領辦的組織優勢,調動了龍頭企業的專業性和積極性,盤活了農戶的分散的資源,既發展了産業,又實現了成果各方共享,極大地豐富了農村集體經濟統分結合的雙重經營體制内涵,積累了“縣委領導、街鎮黨(工)委領航、村黨支部領辦”的“三領統籌”等工作經驗。
同時,着力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整縣規範化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推行區域化農業生産托管,紮實做好合作社規範化提升和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大力推廣“小農戶+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模式,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創新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全縣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3家,今年新增6家;全縣工商登記注冊家庭農場1729家,新增110家,其中示範性家庭農場253家(其中省級25家,市級83家,縣級145家),今年新增78家;錄入山東省新型經營主體名錄庫系統的合作社示範社19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2家、市級65家、縣級121家;全縣農業生産性服務組織達到37個,今年新增2家。截至目前,全縣土地流轉面積45.7萬畝,規模化經營率83%。
推進農旅融合 繪就振興畫卷
4月15日,商河縣(鄭路)第十屆珍珠紅西瓜文化旅遊節啟動儀式在鄭路鎮珍珠紅西瓜種植基地舉行。開幕式串聯文藝演出、美景美食、采摘休閑、藝術體驗、非遺打卡等特色文旅資源,創新打造行進式概念,融合文旅優質資源推名片。全面實現“線下布氛圍,線上造聲勢”的雙線傳播模式。“現在鎮上每年舉辦的西瓜節,可給俺們瓜農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搞旅遊采摘能讓俺一天的收入翻一番!”路家村瓜農路來聰直播時說到。
今年3月份以來,商河連續舉辦了商河縣(懷仁)第八屆踏青賞花文化旅遊節、商河縣(殷巷)第八屆踏青賞花文化旅遊節等多項文旅活動,瞄準了當下人們對出遊的強烈意願,以鄉村文旅活動為抓手,延長産業鍊條,進一步提振文旅消費和市場信心,推進了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構築形成完整的文旅體系,輻射帶動縣域文旅産業發展。
同時商河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斷促進文旅融和,做大做強文化産業。打造新時代的“溫泉花鄉、詩與遠方”。成立惠商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緻力于培育一批經典文化IP。連續六年舉辦花博會、連續三年舉辦農博會,全民共享永不落幕花博盛宴。打造省會溫泉旅遊“網紅縣”。借力電商經濟、直播經濟等新模式,把“土特産”做成“大産業”,推進農文旅互融共促,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爆點”,繪就了鄉村振興新畫卷。
聚力改革創新 積蓄發展動能
“雖然這裡剛剛起步,工資可能沒有外面的多,但懷着建設家鄉的情懷和對四楊莊園發展信心,我相信四楊莊園會真正變成殷巷村的夢想田園!”殷巷鎮殷巷村四楊莊園返鄉青年才俊劉德強說道,就在今年除夕前夕,他和全村老少共同“刮分”了46萬元的“新春大紅包”。這是四楊莊園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首次股東分紅,也是殷巷村“三變”改革結出的第一份碩果。
近年來,殷巷村抓住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機,探索實施“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的改革方式,成立商河縣四楊莊園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4.6萬餘株果樹,全面實行統購統銷統一管理。“村裡560畝土地種植糧食作物,每年收入不到180萬,2022年果樹第一年進入初果期,産生經濟效益350餘萬元,年收入翻了将近一番。通過3年多的經營,合作社資産得到優化提升,建設了冷庫、分揀車間,購置了拖拉機、水肥一體化等機械設備,合作社現階段的‘固定’資産達到2478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張廣軍介紹說。
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當好示範引領,商河縣大力推行“一證保三權”政策,已為4430戶、12545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辦理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大力推進農金員隊伍及農村金融服務點建設,完成建設農村金融服務站78個,簽約農金員78名,布放新型農民自助終端78台。持續做好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評價工作,累計對全縣70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了信用評價,累計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8.05億元,工作典型經驗被農業農村部《農村改革動态》發表推廣。全面規範優化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适度規模經營,培育縣級以上社會化服務組織24家。(通訊員 張偉 田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