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到一個朋友,關于中國爸爸節的早安圖片,突然讓我感到手足無措,感覺有點突兀。
這是提醒我祝福他?在想對方是不是應該發給自己的父親或者提醒自己的兒女?!
朋友發來提醒
打開手機自帶日曆,看了看确認沒有這個節日,于是全當是群發,沒有理睬。
手機自帶日曆
下午從知乎上查過才知道原來真有中國爸爸節,看來是我孤陋寡聞了。
那麼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且讀百草言
就給大家講講8月8日中國爸爸節的前世今生。
平時,咱們都是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這個起源于美國的父親節, 這一天有心的人,會以吃飯,送小禮物等形式給父親送上感恩與祝福。
其實,抗日戰争即将結束之時,1945年8月6日,上海《申報》刊登《八八父親節緣起》一文,倡導大家在8月8日過父親節。
《申報》關于父親節原文
節日定在8月8日,是因為“父”字形同“八八”,同時“八八”又諧音“爸爸”。
當時日本雖敗局已定, 但上海依舊在日軍的掌控之下。
所以該文表達的意思較為隐晦, 以父之恩的偉大為主線,呼籲大家要過屬于中華民族的節日。
1946年5月,長達14年的抗日戰争已經結束,又有上海社會名流, 聯名向政府請求定每年的8月8日為“父親節”。
在抗日戰場上,那些抛頭顱灑熱血的英勇戰士們,他們大無畏的精神,很大程度來自于父親的教育和引導。
傳統家庭孩子的教育,都是有父親來負責。沒有父親的另當别論。
《申報》1946年8月8日第4版
該請求很快批準, 于是将每年的8月8日定為全國性質的“父親節”。
在父親節當天, 子女佩花以作紀念——父親健在者,佩以紅花;逝世 者, 佩以白花。
今天提倡過8月8日父親節,一是提醒我們應該過自己本民族的節日,二是引導感恩父親的養育教導之恩,三是引導男性在生活中擔起父親之責。
當下現實生活中,部分子女與父親的感情卻有點複雜。
首先,父親似乎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一個若有若無的角色。
無論是教育還是陪伴,父親在生活中占據的時間遠不如母親來得多。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着一個給父親打電話的段子。
孩子一句“爸,我媽呢”
壓縮了和父親之間的交流空間,使得父親變成了孩子和母親的“中介”,也從側面說明了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陪伴。
一位網友日記截圖
其次,有些男性,回到家裡,也許是想在家庭中的絕對權威,在孩子面前總是一副嚴肅、冷靜的樣子,使孩子畏懼和他們溝通。
無形中也加深了孩子和父親之間的隔閡。
有位朋友曾和我說起幼時,他和父親的關系就像君臣一樣:
在父親面前我永遠不敢說“不”字。
他跟我說話的時候總是:你不能做什麼,你應該做什麼。
父親用一種非常嚴厲的語言或高高在上的方式想控制我,我一直在想怎麼獲得自由。
每當發生不同意見的時候,我會用不說話來當做自己的回答,其實我心裡頭一直是懼怕他的。
西方“父親節”,對中國人而言,大多是跟風,商家則借機炒作。
留在我們心靈深處的,其實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像“養不教,父之過”、“父愛如山”等傳統思想,要讓這些深入到我們的骨髓與靈魂裡。
别去等待,别去告訴世人:等我有錢了,等我有時間了,等我榮歸故裡了再去孝敬我們的父母,或者再好好陪伴孩子。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孩子雖然不是一下長大的,但是等你有時間了,孩子也大了,他也有忙碌的時候,有時間和你相處嗎?
許多人一轉身就是一生,一别一輩子,别等錯過最好的陪伴機會,你才懂得什麼是骨肉親情,什麼才是你一生的牽絆。
8月8日,是中國人自己的父親節!緻敬所有的中國爸爸們!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