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數九 | 古人的冬日“消消樂”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

冬至之後,氣候逐漸進入嚴冬。

當代社會,我們還有暖氣可以禦寒。

但是在我國古代,又尤其是北方地區的勞動人民,他們大多數人缺乏禦寒保暖的條件。所以,寒冬對于先民們來說是一種威脅。

在古人的認知裡,冬天陰氣重,易産生不潔之物,更是讓人對于寒冬産生恐懼,平添了人們的負面情緒。

而且到了寒冬時節,大部分地區已經沒有辦法種植農作物,所以當時的中國人民為了度過漫長的寒冬,發明了“數九”的方法來消遣 。

何謂之“數九”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我國漢族民間的一種傳統節氣習俗。

從冬至開始進行,一直到驚蟄和春分左右結束。

從冬至起,每過九天為一個“九”,一直數到過完第九個“九”,此時春暖花開,冷空氣退散。

按照這個規律,今天便是“冬三九”。

“數九”這個節俗除了能讓先民們在寒冬時節,因為無法勞作借此聊以消遣之外,還充滿了他們對于春天的期待。

畢竟我國自古便是農耕大國,春一到便可以開始勞作啦。

“數九歌”

“數九”一般有兩種形式,第一種便是“數九歌”。

關于數九歌,有很多版本,其中較為詳細的便是在《帝京景物略·春場》中記載的這一首:

“歌曰: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bì)篥(lì);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鹽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要伸腳睡,蚊蟲屹蚤出。”

數九 | 古人的冬日“消消樂”

《帝京景物略·春場》

這一段,大家應該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數九時期的氣候變化。

整首歌的大概意思就是:

“從最開始一九二九出門碰到熟人打招呼不揮手,說明已經天氣變得凍手凍腳了;

再到三九,寒風刮在籬笆頭上,像吹奏觱篥一般,說明此時寒風呼嘯,已經不适合在外行走了;

接着是四九,晚上睡在被窩裡卻感覺睡在山野裡一樣,怎麼都不暖和,說明此時進入極寒天氣,室内室外氣溫都很低了;

再後面是五九,家家戶戶開始堆雪人,下雪了,氣溫低至零下;

六九開始,口中呼出暖氣,氣溫有所回升;

七九天氣暖和了,厚衣服可以褪去,穿單衣了;

八九,貓貓狗狗開始找有樹蔭的地方躲着不曬太陽了;

九九,窮人終于不用再挨凍了,此時外面已經春暖花開了,之前以為太冷都是蜷縮着睡覺,現在暖和了剛要伸展開,結果蚊蟲又開始出來擾夢了。”

數九 | 古人的冬日“消消樂”

這一段,除了描繪了一九到九九這期間的氣溫變化和物候特點之外,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種生活狀态,尤其是窮苦人民在古代傳統社會裡饑寒交迫的悲慘情形。

“九九消寒圖”

我們剛剛說“數九”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數九歌”,那麼其二便是“九九消寒圖”。

在我看來,“數九歌”更接地氣,屬于普羅大衆渡過嚴冬的消遣方式之一,那麼“九九消寒圖”便雅緻起來,更适合文人雅士。

數九 | 古人的冬日“消消樂”

九九消寒圖(示意)

九九消寒圖形式多樣,有畫羊的,有畫梅的,有畫柳樹的。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些畫裡面一般都有九九八十一個元素,比如八十一片柳葉、八十一隻羊等等。

九九消寒圖一般是先畫好整體的素圖,然後每九天塗一個顔色。

在《帝京景物略·春場》裡記載:

“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有直作圈九叢,叢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之候。”

數九 | 古人的冬日“消消樂”

《帝京景物略·春場》

這一段的意思就是:

“到了冬至這一天,畫梅花一枝,花瓣不上色,所有的花瓣一共八十一瓣,然後每九天為一片花瓣染色,全部填色完畢,那麼就表示已經到了春深時節了。

這就稱為“九九消寒圖”。

還有的更直接,在一張紙上将八十一個圓圈排列成九行,每行九個圈,自冬至日起每日塗一圈。塗時視天氣情況,遵循“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的口訣記錄天氣變化。”

數九 | 古人的冬日“消消樂”

九九消寒圖(示意)

傳統民俗文化

這看似簡單的數九,其實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同時,也蘊含着我國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文化。

今天已經是冬三九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在畫自己的九九消寒圖呢?

如果今年沒有,明年試着填一幅吧!

數九 | 古人的冬日“消消樂”

【參考文獻】

《帝京景物略》

是由明代文人劉侗、于奕正撰著,于崇祯八年(1635)刊行,是集曆史地理、文化和文學著作三者于一體的文學著作。

該書主要記載了明代北京城的風景名勝、風俗民情、園林文化、民俗、外國宗教在中國京城的傳播等内容。

更多古籍資源,美斯齊在線書庫即可查閱。

文案 | 貓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排版 | 貓她(部分圖源自網絡,侵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