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鍊是指生産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将産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遊與下遊企業,所形成的網鍊結構。
供應鍊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制成中間産品以及最終産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産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将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鍊結構。供應鍊管理的經營理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通過企業間的協作,謀求供應鍊整體最佳化。成功的供應鍊管理能夠協調并整合供應鍊中所有的活動,最終成為無縫連接的一體化過程。
供應鍊的概念是從擴大生産概念發展來的,它将企業的生産活動進行了前伸和後延。日本豐田公司的精益協作方式中就将供應商的活動視為生産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加以控制和協調。哈理森()将供應鍊定義為:“供應鍊是執行采購原材料,将它們轉換為中間産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銷售到用戶的功能網鍊。”美國的史蒂文斯()認為:“通過增值過程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流就是供應鍊,它開始于供應的源點,結束于消費的終點。”因此,供應鍊就是通過計劃(Plan)、獲得()、存儲(Store)、分銷()、服務(Serve)等這樣一些活動而在顧客和供應商之間形成的一種銜接(),從而使企業能滿足内外部顧客的需求。
形象定義
我們可以把供應鍊描繪成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生産企業構成樹根;獨家代理商則是主幹;分銷商是樹枝和樹梢;滿樹的綠葉紅花是最終用戶;在根與主幹、枝與幹的一個個結點,蘊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體相通的脈絡便是信息管理系統。
供應鍊上各企業之間的關系與生物學中的食物鍊類似。在“草—兔子—狼—獅子”這樣一個簡單的食物鍊中(為便于論述,假設在這一自然環境中隻生存這四種生物),如果我們把兔子全部殺掉,那麼草就會瘋長起來,狼也會因兔子的滅絕而餓死,連最厲害的獅子也會因狼的死亡而慢慢餓死。可見,食物鍊中的每一種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的,破壞食物鍊中的任何一種生物,勢必導緻這條食物鍊失去平衡,最終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态環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