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廣西桂林大寨村:“龍脊”上的紅瑤文化 助力可持續發展

廣西桂林大寨村:“龍脊”上的紅瑤文化 助力可持續發展

中國文化報駐廣西記者 賓陽 文/圖

近年來,廣西桂林大寨村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保護梯田,修繕特色民居,傳承梯田農耕文化和紅瑤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緻富、鄉村振興的道路。

廣西桂林大寨村:“龍脊”上的紅瑤文化 助力可持續發展

雲蒸霞蔚的龍脊梯田

大寨村位于龍脊梯田景區的核心地帶,有長達2300多年的梯田耕種曆史,村民世代在山坡上開墾水田,形成了氣勢恢弘的梯田群。

“如果沒有旅遊業,我們還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早期帶領村民開發旅遊、曾任村支部書記的大寨村村民潘保玉說,上世紀末,大寨村因偏僻閉塞,村民生活依然貧困,靠外出打工謀生。2003年,在政府發展旅遊業的政策幫扶下,大寨村委與旅遊公司簽訂共同開發協議,村民負責維護梯田景觀,旅遊公司及索道公司将每年門票收入的7%返還給村裡“分紅”。

如今,大寨村的村民通過景區分紅、梯田補助、土地入股、民俗展示、建設務工、民宿經營和餐飲服務等獲得豐厚的收益,走上了緻富的康莊大道。曾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在景區經營農家旅館、出售手工藝品、表演民族歌舞,家家戶戶吃上了“旅遊飯”。截至2019年,全村開辦農家樂188家,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

大寨村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始終堅持農業生産這個根本,嚴格遵守稻田耕種、收割等生産時令,加強對梯田的保護,傳承農耕文化,确保農業生産與旅遊開發同步可持續發展。每年清明節期間,大寨村的村民便在梯田唱起原生态的開田挖地歌,開展偶耕、牛耕、挖田等十二道傳統農事活動,千層梯田上一派繁忙壯觀的景象,吸引衆多遊客前去觀光體驗。

保護梯田景觀需要涵養水源,近年來,大寨村逐步修複綠水青山,營造良好生态。目前,大寨村的森林覆蓋率達82%,涵養的山泉水不僅能夠灌溉梯田,還能供全村人使用。

同時,大寨村加強對傳統村落的保護修繕,層疊梯田和瑤族村寨景觀相映成趣。在此基礎上,通過展示曬紅衣、紅瑤長發、紅瑤織布技藝等活動,把紅瑤傳統文化轉變為旅遊業态,讓遊客親身體驗和廣泛傳播。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唐曉雲表示,廣西大寨村的旅遊發展優勢明顯:一是在旅遊促進農作環境保護方面成效突出,二是旅遊在促進傳統文化保護并使村民切實受益方面成效突出。大寨旅遊發展挖掘和保護了包含吊腳樓、服飾、民族節慶等在内的傳統文化,老百姓能切實從旅遊發展中受益。

近年來,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的大寨村旅遊緻富經走出廣西,走出國門。

象龍村是中國在老撾實施的東亞減貧示範合作項目示範村之一。2018年以來,為幫助象龍村減貧,在中老國家聯合項目管理辦公室的牽線下,大寨村和象龍村結成友好村,雙方開展互訪交流。受中國減貧經驗啟發,經過幾年的建設,象龍村建立了不少旅遊賓館和民宿,村容村貌有了巨大變化。曾到象龍村實地考察的潘保玉,多次赴緬甸等國家參加國際扶貧經驗交流,并被文化和旅遊部授予“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稱号。

龍勝各族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局長陽慶國表示,大寨村旅遊發展的創新經驗是“政府+公司+社區+村民”四位一體的旅遊業發展管理機制;梯田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與農業生産有機結合的“農文旅”一體化;“文化挖掘、科技推動、綠色發展”三極一體的旅遊優化提質策略。

“從大寨村可以看到,廣西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強大潛力和品牌競争力。”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甘霖表示,未來幾年,将結合環廣西國家旅遊風景道布局,培育一批鄉村旅遊集聚區和鄉村旅遊目的地,推進鄉村旅遊集聚發展;充分發揮鄉村旅遊重點村等的示範引領作用,以點連線、以線串片,推進鄉村旅遊示範廊道建設;加快實施“百鎮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遊示範創建工程,創建和提升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高等級旅遊民宿、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等品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