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詞人蘇轼,一生豪放不羁,嘉祐二年國考一舉上榜,年少出名,然而身為一個官員,他卻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
“不會站隊、嘴炮”這個名聲跟了他一輩子,王安石變法時,他跳出來大喊:“這個變法,要不得,傷害老百姓利益了。氣得王安石直想弄死他,于是蘇轼自請調杭州。
元豐二年(1079年),43歲的蘇轼被調為湖州知州,按古人的道理,貶官也得謝恩,蘇轼謝恩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他寫了首《湖州謝上表》,宋神宗看了,差點一口老血噴死。
信的内容如下:
湖州這個地方真不錯。
我都40多歲了,在地方當官,
皇上你就放心吧,我不會惹事了!
總結:我在這個破地方也惹不出啥事,惹事的人都在朝堂呢!
結果:不到3個月,禦史台請他喝咖啡,舒亶将他以前寫的詩都扒拉出來,一句一句分析給神宗皇帝聽:
皇上不是實行青苗法嗎,他就說“赢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皇上整頓吏治,他就說“讀書萬卷不讀律,緻君堯舜卻無術”;
皇上不是要興水利嗎?他就說“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皇上不是要推行鹽禁嗎?他就說“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
總之,蘇轼就是和變法過不去,氣得宋神宗直接将他扔進了禦史台後院,這地方經常有烏鴉栖息于此,因此也被稱之為“烏台”。
烏台詩案爆發後,好在蘇轼還有許多好友多方奔走,才将他救了下來。北宋有“不能殺文人”的不成文規定,而且蘇轼名聲在外,殺了容易引起文壇動蕩,既然不能殺,那就貶吧。
蘇轼就這樣被貶到黃州了,就是今天的湖北黃岡。
王安石變法失勢後,保守派又把蘇轼拉了回來,畢竟他當年為反對變法出了不少力,得讓他回來當大官。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經烏台詩案後,蘇轼并沒有變圓滑,又跳出來說:變法還是有好處的,不能全部廢除。
保守派一看,這人是傻了吧。
蘇轼此時即不容于新黨,又不容于舊黨,再次自請外調,又來到舊地杭州,蘇轼在杭州過得很惬意,自比白居易。
公元1091年,老友錢穆父親經過杭州,要去瀛洲赴任,這是他又一次被貶外調,蘇轼想到自己兩起兩落的經曆,不免感傷,寫下了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别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怅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詩從意境上來講,很清麗淡雅,全篇無一個愁字,卻寫盡離别與不舍之情。特别是最後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為點睛之筆。
這句話曾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難倒了百人團53位高手。
題目是這樣的:
蘇轼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的含義是?
A.艱難行軍
B.逆水行舟
C.旅館
當時場上的選手張戰鋒,先是選了A,随後又改為B。
然而答案卻是令人意外的C,當時百人團也有53人答錯。
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旅館”這個選項是最不可能的,人生如旅館,這比喻怎麼讀怎麼覺得怪。
而這恰也是蘇大才子高明之處,逆旅在古代有多種意思,除了用來形容旅店外,還可以用來表示時光匆匆,而蘇轼這首詞的目的就是要安慰這個失意的人,同時也是感傷自己命運多舛的仕途。
蘇轼半生奔波的體驗,悟盡了道家“人生不過天地一過客”的思想,每個人都過着旅居生活,大家都不過是一個行者,又何必為了離别而感傷呢。
說是不感傷,卻又是自欺欺人,走仕途,常有不得意的心酸,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但生活再難,總要走下去,遇到不如意的時候,讀一下蘇轼的詞,反而能夠啟示自己。
這本《蘇轼詞傳》記錄了很多蘇轼關于生活的詩句。
就像書的封面所說:
“一生沉浮,一路坎坷,
他卻道,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讀的這本《蘇轼詞傳》,仍以蘇轼的生活為藍本,書中講的不僅僅詩句,也是蘇轼坎坷而不失精彩的一生。
蘇轼的詩更豪放、寬心,也更讓我懂得了生活需要自我安慰與放開,更能理解生活的真谛。
這套書共有六冊,收錄《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辛棄疾詞傳》、《倉央嘉措詞傳》。
《李清照詞傳》讓我看到了一代才女可愛的一面,李清照不僅是一名詞人,更是一個金石愛好者,她收藏數十屋的金石拓片、銅爐畫作,就連皇帝都忍不住多次出千金想得之一二。
這六本書,如今的活動價隻需要45元,每本僅需7元多一點,可以說是物超所值。
這個價錢也就是兩頓飯錢,我們便能夠領悟古代文人詩中的生活哲理,趁着活動價下單,實在是個好機會!
全6冊 倉央嘉措詩+傳納蘭容若詞傳李清照詞傳蘇轼詞傳文學古詩詞
¥45
購買
【END】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