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一:甘草20g炮幹姜10g
制用法:将上藥水煎,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療效:用上藥治療過敏性鼻炎患者,一般服藥4劑即愈!
處方二:麻黃5克赤豆15 防風8 黃芪12 甘草6生姜5片
祛風,利水,固表。适于風寒型者,症見季節轉變(秋冬)誘發,因風冷加重,噴嚏不止清涕如水不絕。
急性鼻炎是鼻粘膜的急性炎症,常伴有急性鼻咽炎。後者是鼻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俗稱"傷風"或"感冒"。
症狀:(1) 鼻内有幹燥及癢感,打噴嚏、鼻塞、流清水涕、嗅覺減退,說話帶鼻音。
(2) 全身不适、四肢酸痛、發熱、食欲減退。小兒可有高熱、驚厥,并伴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嘔吐,腹瀉。
如何治療:
闆藍根沖劑1-2包,一天三次
金剛烷胺片2片,一天三次
康泰克一粒,一天兩次
如為風熱型感冒,可服用菊花飲:菊花5克,洗淨,用開水泡,代茶飲;或銀花薄荷飲:銀花30克,薄荷沸3分鐘,濾出加适量白糖,溫服,每日3-4次,
大量熱飲。
慢性鼻炎
處方:桂枝、蒼耳子、白芷、防風、川芎各10g,魚腥草、連翹各20g,辛夷、桔梗、細辛各6g,生甘草5g
制用法:将上藥水煎3次後合并藥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一劑。10劑為一個療程。
鼻窦炎
處方一:蒼耳子、芙蓉葉、辛夷、白芷各30g,細辛6g,冰片2g
制用法:将上藥分别研為極細末,混合均勻備用。用時,先将鼻腔内涕液拭幹,再将藥末吹入或吸入鼻腔内,每次吹或吸1—2下,每日3次,一周為一個療程
處方二:金銀花、魚腥草、夏枯草、蒼耳子各15g,黃芩、野菊花、大薊、辛夷各10g,白芷、灸甘草各6g
制用法:将上藥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劑,一周為一個療程
鼻窦炎用以上兩法合用,經用藥1-4個療程。
萎縮性鼻炎
處方一:1、鹽水洗鼻
2、補充維生素A、B2、C、E
處方二:桃樹嫩尖葉1—2隻
制法:将桃樹葉用手揉成棉球狀,塞入患鼻(直達病竈)10—20分鐘,待鼻内分泌大量清涕不能忍受時,棄掉塞藥,每日四次,一般連用一周
鼻息肉
處方:麝香100mg,銅綠400mg,枯礬800mg,膽礬600mg
将上藥研為極細末,裹入棉球中塞鼻,每日一次,連用兩周
用本方治療鼻息肉患者,效果很好,其息肉可自噴嚏中脫出,無不良反應!
兒童鼻窦炎
處方:黃芪9g黨參6g半夏6g白芍3g羌活3g獨活3g防風3g陳皮3g白術6g茯苓6g澤瀉3g灸甘草3g柴胡6g黃連3g生姜3片大棗6枚
将上藥水煎,一日一劑,分三次服,7天為一療程
藥物性鼻炎
1、鹽水洗鼻療法
2、停止鼻腔血管收縮及藥物使用,如必須使用,最好不要超過10天,在服藥期間口服維生素C
鼻炎即常見,也難治。西醫認為,本病男女老幼均可發生,無季節性和地區性,在受涼受濕後症狀更加明顯。
鼻炎是西醫的病名,西醫把鼻炎分得比較細,有急性,慢性之不同,慢性鼻炎又有單純性、肥厚性、萎縮性以及過敏性之不同。另外還有鼻窦炎,亦類似于鼻炎。其治法是見症治症,或者宣通鼻竅,或者消炎殺菌,甚或手術切除。
鼻炎中醫稱為鼻鼽、鼽嚏或鼻窒。鼽即鼻出清涕,嚏乃鼻中因癢而氣噴作聲,窒是以鼻塞時輕時重,或雙側鼻竅交替堵塞,反複發作,經久不愈,甚至嗅覺失靈為特征的慢性鼻病,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治療思路和方法。
l鼻炎本質是正氣不足,無力祛邪。
《内經》認為:“肺開竅于鼻”,故鼻病似當責之于肺。但人體是一個動态的陰陽氣血髒腑經絡的平衡體,凡病需要整體辨證,以求其根本。且多數慢性病往往不拘泥于一個髒腑的問題,而是整體影響,所以,治療鼻炎當然也不能拘泥于肺髒。
鼻炎多因髒腑功能失調,加上外感風寒,邪氣襲鼻。此病往往纏綿難愈,一則是正虛而邪戀,二則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濁阻塞鼻竅。因此五髒六腑功能失調為本,主要包括肺、脾、腎之虛損。脾屬土,為肺之母,脾虛則肺之生源化絕而肺虛;腎屬水,金水互生,且肺納氣歸于腎,二者互相影響。因此,治療鼻炎先需治本,重點是溫補肺氣、健脾益氣、溫補腎陽。正氣是祛邪的基礎,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療其他大病亦如此。
正氣是健康的保證。正氣足則自動尋找體内客伏的病邪,并且會努力祛邪外出。鼻炎是外邪客于肺髒,因肺氣不足,無力祛邪,導緻邪氣久客。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纏綿。正愈虛而邪愈盛,且變症百出,漸而成難治痼疾。其本全在正虛,而标不過是鼻炎所出現的各種相關症狀。
目前的中醫西醫化,治标不治本,在炎症上下功夫,見炎就用苦寒傷正之藥。常見有人用銀花、連翹、公英、紫草、丹皮等雜施濫投,且美其名曰既清熱涼血而化瘀,又具抗變态反應之效而有利于調節免疫功能。如此治療,是用西醫的思路指導中醫的臨床就是南轅北轍。
2鼻炎的熱症是假象
鼻炎會出現有黃涕,或者鼻癢,鼻熱等。古代醫家對鼽、嚏均從火熱病機而論。如元代的《素問玄機原病式》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或言鼽為肺寒者,誤也。彼但見鼽嚏鼻窒,冒寒則甚,遂以為然,豈知寒傷皮毛,則腠理閉密,熱極怫郁,而病愈甚也。”又說:“嚏,鼻中因癢而氣噴作于聲也。鼻為肺竅,癢為火化,心火邪熱幹于陽明,發于鼻而癢則嚏也。或故以物擾之,癢而嚏者,擾癢屬火故也。”據于此,一些中醫就辨證鼻炎為風熱犯肺,于是大量地濫用寒涼解毒中藥。豈不知這些所謂的熱症其實都是假象,是标象。
外感風寒,正氣不足,無力祛邪,于是風寒邪氣内伏于肺竅,久而化熱,灼津成痰。此時如果隻是見熱清熱,就會犯見症治症的毛病。為什麼會出現熱象,根本還是正氣不足,邪氣内伏,郁而化熱。所以,越是清熱,越是傷正;正越虛則邪越伏。如此治法,必然會把一個普通的感冒或者急性鼻炎治成慢性鼻炎,且越治越重。
所以說,治療鼻炎要用溫藥。常用的方法是辛溫解表,而苦寒之劑根本就不是治本之道。即使是病人表現為風熱之象,亦需在辛溫解表的基礎上配合少許辛涼解毒之藥,萬萬不可一意清熱解毒為能事。如此治法,那是把鼻炎往大病重病上治。
3炎症的本質是抵抗反應。
抗生素治療鼻炎,百無一愈,而且越治越重,甚至于漸而治成頑疾。君不見多少鼻炎病人反複用抗生素,但數年、數十年不能痊愈。比如鼻炎,根本就與細菌無關,面對這樣的炎症,抗生素有勁也使不上。且抗生素性寒涼,傷害陽氣。濫用抗生素,會适得其反,導緻機體陽氣損傷,病情加重。
需知炎症的實質不在于什麼樣的細菌感染,而在于病人的體質因素。有什麼樣的體質,才會導緻什麼樣的症證。比如,同樣是一種葡萄球菌感染,三陽體質的人發為高熱,治療可以解表,清陽明,樞少陽。而三陰體質的人則發為低熱,或者反複寒熱,這時要扶三陰之陽氣,而不是清熱。事實上,當前的三陰體質占了大多數,感染細菌(中醫稱為感受外邪)之後,其脈多屬沉軟,已經極少有真正的浮緊脈了。因此說,中醫眼中的炎症,大多是寒證,而非熱症。見炎即認為是熱,而且非寒涼不用,非解毒不止。如此治療是見标不見本的治法。
中醫認為,隻有陽氣比較充足,或者相火比較旺的人,才可以适量地應用抗生素,但也不能長期應用。這樣的病人一般脈比較洪大且沉取有力,多見于一些實證患者。但正常人脈多顯沉軟,那是相火不足的反應。所以,本來機體已經偏于陽虛了,怎麼能夠濫用寒涼的抗生素來消滅不足的真陽呢。
4過敏的反應也即是人體防禦系統對外來邪氣的抵抗。
過敏性疾病的本質。人體正氣有兩個作用,一是保證健康,二是祛除邪氣。過敏反應即是正氣的祛邪反應。比如遇到冷氣侵犯皮毛,人體就會打噴嚏,這是肺氣的排邪反應。如果吃到不易為人體接收的食物,胃腸就會促進排出,産生腹瀉,這是胃氣的排邪反應。如果皮膚接觸到傷害正氣的物質,就會在局部産生紅腫熱痛等反應,這是正氣鼓動的局部祛邪反應,表現為各種皮膚紅疹。如此等等,西醫認為是過敏反應,是疾病,但中醫卻認為是正氣的正常排邪反應,而并非疾病。
過敏性鼻炎患者,每于秋冬呼吸冷空氣即加重病情。這是因為正氣感受到寒氣的入侵,奮起抵抗。但因為正氣不足以完全祛邪外出,邪氣亦因正氣阻隔而難以内陷,所以,正邪會交争于肺的層次,表現為鼻炎發作。這時的過敏反應正好是調整身體正氣的最佳時期。扶正即可祛邪,從而完全恢複健康,而如果傷正即會陷邪于裡。這兩種治法的結果都會出現鼻炎症狀消失,但一種是正旺而邪退,一種是正虛而邪陷。
西醫治病,極為重視病因。對于過敏性鼻炎來說,西醫認為如果能祛除花粉、粉塵、寒冷等過敏因素,可自行痊愈,或是局部鼻噴激素來控制過敏炎症,緩解不适。其實,這隻是治标不治本,下次粉塵來襲,還是會複發。中醫認為,治病要治本。本是什麼,是人體的正氣,把正氣扶起來才是治病的王道。正氣足了,自然就會恢複健康,而健康的身體根本就不怕花粉、粉塵、寒冷等等的刺激。
對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思路,西醫祛除過敏源,。過敏源列表來看,病人真的能一輩子不碰花草,一輩子不吃面食嗎?這種所謂的治療,其思路根本就是錯誤的。治療此類過敏性疾病,關鍵在于内求,而不是外求。内求是扶助正氣,以正氣為治病之本。外求是找客觀原因,不過是暫時地躲開緻病源而已,根本就不可能治得好病,。
5治療鼻炎,扶正才是關鍵。
綜上所述,正氣是治病之本。舍此而他求,不過是治療标象,糊弄病人而已。比如臨床所見不少庸醫治療肝炎、腫瘤、胃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病,鐘意于苦寒解毒,濫施涼藥,而不知溫補。需知,若外邪入侵,顧護病人的正氣即是最根本的治療。
西醫把生命看成是一些組織器官細胞的組合體而已。所以,西醫相信刀剪的力量。再者,西醫把緻病源與人體健康完全地對立看待,所以會發明各種抗病毒、抗細菌藥物以殺死緻病源。受這種觀點影響,中醫西化,開始相信藥物對緻病源的直接殺滅作用。于是就偏愛清熱解毒之類的中藥,因為據稱它們含有某些殺菌成分,對于某些緻病菌有殺滅作用。
豈不知指望通過藥物直接把疾病治好,那根本就是南轅北轍的想法。疾病的本質是受邪氣幹擾,人體正氣的平衡被打破,出現了陰陽氣血髒腑經絡的不平衡狀态。而真正意義上的治療應該是恢複正氣的平衡,而不是拘泥于殺菌消炎。再者,所有的藥物根本就不可能在體内直接殺死緻病源,而是刺激機體的正氣産生排邪反應而已。所以說,冀希望于苦寒解毒中藥,何如直接扶足正氣,配合以祛邪之法。
臨床上我以這樣的思路治療一些大病重病,收到了相當不錯的效果。而且頻頻能從西醫抗生素底下救治一些生命回來。我認為,治病先扶住正氣,讓正氣去祛邪,去調整周身的陰陽氣血髒腑經絡的平衡。這樣的思路一樣可以應用于治療鼻炎,扶正即是治鼻炎之本。
6濫用西藥,導緻病情反複,纏綿難愈,且損傷體質,大病叢生。
激素的作用是什麼?是激發人體腎中所藏的元精元陽,以此來祛除邪氣。短時應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反複使用,長期應用,則會因調動元精元陽太過,導緻腎之疲憊。腎氣充足是健康的根本,也是各種疾病得以恢複的原動力。如果腎虛,則正氣之根本不足,難以完全祛邪。久之邪氣必然久客,甚至可能深陷入三陰層次,導緻其他大病重病的發生。
對慢性鼻炎患者來說,感染細菌隻不過是諸多病因之一種。即使是西醫亦承認,除非出現高燒、鼻子有膿性分泌物時,才考慮是細菌感染,可選擇性使用抗生素,其他時候根本就不應該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寒涼傷陽,導緻正氣愈虛而邪氣愈盛。對于三陰體質的人來說,極易緻正虛而邪陷入三陰。從此,手腳發冷,面色青暗,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這都是正傷邪陷之象。如果不知悔改,久之必然大病叢生
再者,撲爾敏,新敏樂的濫用,亦對健康影響極大。此類藥物可防治過敏反應,可以短時有效。但這類藥物能進入手少陰層次,可引起嗜睡。手少陰屬心,是人體君火所藏之處,君火主管全身五髒六腑的協調平衡,主神志。如果西藥傷及心,則會影響到五髒六腑的病變。《黃帝内經》有言:“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再者,心神主管人之精神、情志以及思維、智力、意念等。心神受損,對健康的損害極大。
至于鼻用濕化劑、激光,微波或者等離子射頻等等,是見症治症,幫助減輕鼻腔内稠厚的分泌物和痂皮,治标不治治本。手術方法是某些症狀影響了生命而在不得已的最後選擇,。内伏的風寒邪氣未祛,而拘泥于見鼻治鼻,濫用手術,則會導緻永遠不可能完全恢複鼻的功能。
一、鼻炎治療思路和方法
鼻炎是外邪内伏為因,而正氣不足為本。所以其治療思路非常簡單,就用六經辨證。扶三陰之陽氣,祛内伏之邪氣。急性鼻炎其實就伴随在感冒症狀裡,因此,就當成感冒來治即可。其所用之方多屬經方,療效确切,一兩劑即效。
久患鼻炎,必是三陰體質。陽氣素虛,無力祛邪。所以,治本之道在于要先扶三陰之陽氣。在扶陽的基礎上,配合開表、通竅、溫通諸藥即可。
太陰體質者,中焦陽氣不運,清陽不升,其表現為面色青白,腹胖易瀉,消化不良,體質比較弱。其舌質多淡胖而大,見齒印,其脈右關無力。當溫補脾土以養肺,臨床我習用理中湯,附子理中湯,苓姜術甘湯,補中益氣湯等等。這種體質的人往往吃寒涼的食物即容易發作鼻炎,這時可以用麻黃理中湯,開太陽扶太陰,标本皆治。《黃帝内經》有謂:“形寒飲冷則傷肺”,說的就是太陰之證。這時可以用小青龍湯來開太陽,去形之寒;用附子理中湯以扶太陰,解飲之冷,則數劑必效。
少陰體質者,腎陽不足,其表現為面暗色萎,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困倦無神。其舌質淡而潤,其脈右尺沉軟無力。當溫補少陰以扶腎陽,我經常以真武湯、附子湯,或者四逆湯加味治之。這種體質的人每每一遇冷空氣,或者一受寒即易誘發鼻炎,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扶少陰之陽,開太陽之表。
厥陰體質者,其陰陽之氣不能平衡,或易陽亢,表現為性急易怒,情緒自我控制力差,頭暈目眩,頭脹頭痛,熱汗出,失眠健忘,腰膝酸軟,或胃脘灼熱疼痛,自覺氣上撞心等證。或者易轉寒證,表現為身冷而畏寒,體質虛弱,體力嚴重不足。或者易于忽寒忽熱,忽躁忽靜。此證常用烏梅丸、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等加減進退。此類體質的人每每于寒熱交作時節發作鼻炎,或者情緒激動亦能引起鼻炎發作,在上方基礎上加通竅解表開太陽之麻黃即可。
再者,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都通鼻,所以用藥亦當重視肺經與大腸經。可以常服玉屏風散,這是一個扶正固表的方子。我喜歡在其方中加白芷以通鼻竅,兼以為入陽明的使藥。
鼻炎亦不能隻是扶正,雖然正足邪自退,但仍要在扶正的基礎上開表祛邪。風寒邪氣自太陽而入,亦必自太陽而出。所以,開表之法,首在開太陽。而開太陽之藥,首用麻黃。
治鼻炎之法,多護陽,多養陽。就在于扶助中陽,可以用桂枝甘草湯,或者甘草幹姜湯,都極有效果。
少陰體質的人久患鼻炎,那就一定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如果辨證準确,此方對鼻炎可以說是特效之方。即使不是精确的少陰證,此方亦頗能收到效果。因為少陰與太陽互為表裡,扶助少陰層次的陽氣,最能助太陽層次以祛邪之力。而太陽一開,則風寒邪氣自然自内而出。此方極具治本治标之用,所以能收到極好的療效。之所以現在極少有人用此方,無非是因為這三味藥都有些毒性。現在的中醫也并非不敢用毒藥,另外還有兩個原因,一則是溫病理論重視滋陰,于辛溫扶陽頗有顧慮。二則,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發現,麻黃含麻黃堿,附子含烏頭堿,都會強心和升壓,細辛能抑制中樞神經等等,開方的中醫怕其副作用。其實,既然是對證之方,當放心應用。方證相當,一般可收覆杯之效。而且,無毒以養生,小毒治小病,毒藥治大病,庸醫所擔心的毒性,其實正好是治病的仙丹。
初患鼻炎就看成是感冒即可,一兩付藥即愈。但因為怕用毒藥,所以漸而治成慢性的了。然後再治來治去,最終治成頑固性疾病了。庸醫不通鼻炎之理,濫用寒涼,耗傷病人正氣!
二、鼻炎标症的有效藥方和藥味
鼻炎發作時出現鼻塞、鼻涕、頭暈頭痛等症狀時,需要先緩解其不适,此時當先治其标。當症狀緩解後再徐徐扶助三陰陽氣,以圖治其本。以下數方皆是治鼻炎标症所設,雖然能有效緩解不适,但非根治之法。各位病人用之有效當見好就收,然後仍需要回到改善三陰體質的根本治療上。
用蒼耳子散加減方來治療鼻炎,其有疏風解表,宣通鼻竅的作用,對于緩解鼻流濁涕、鼻塞等症狀頗有好處。其方:辛夷花15克,蒼耳子10克,白芷30克,薄荷3克。上藥共研為極細末。每服5克,于飯後用一根大蔥白和6克綠茶煮湯調服,日三次。還可以用蒼耳子散吹鼻,亦可馬上通理鼻竅,其效果不差于西藥的激素噴霧劑,且久用亦沒有副作用。其方:蒼耳子、白芷、辛夷、薄荷各等分,上藥共研為極細末,加冰片少許和勻,每次取少取吹鼻,每日4次。其效果極為明顯,凡慢性鼻炎鼻塞明顯,影響呼吸、頭暈頭脹、精神不振者都可試用。還有一個吹鼻的外用方,亦用于各型鼻炎發作期。其方:鵝不食草5克,細辛5克,川芎5克,辛夷花5克,青黛5克。上藥共研極細末,少許吸鼻,日2次。
蒼耳子散亦可變方為煎劑,治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過敏性鼻炎,證屬風邪所緻者均可本方加減,有一定緩解症狀的效果。其方:蒼耳子10克,白芷30克,川芎10克,黃芩10克,薄荷10克,川貝母10克,淡豆豉3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使用本方雖變散為湯,但訣竅是煎煮時宜少加水,武火短煎即可,以使藥性上攻鼻竅,而不沉于中焦。
治慢性鼻炎用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為基本方,再據症化裁。寒象明顯則加桂枝、麻黃、細辛等辛溫之藥,若見熱象則加黃芩、魚腥草、川貝之品以清化伏熱,臨床效果尚屬滿意。
對于各型鼻窦炎,《十一師秘要方》書上提供,其方:辛荑10克(烘幹),桔梗10克,柴胡10克,葶苈子30克。上藥共研極細末,每次3克,溫水沖服,日2次。
季節交替是過敏性鼻炎的好發時期。西醫認為這是過敏反應所緻,因此,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脫敏治療,但該療法需持續數年之久,且極易複發。在中醫看來,這是不懂治本之法。此類病患可以下方:紫草15克,茜草10克,旱蓮草10克,白花蛇舌草3克,地龍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荊芥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服。
如果由于肺氣不足,每每感受寒冷邪氣而發用鼻塞流涕的患者,可用此方。辛夷花30克,川芎10克,川木通10克,細辛1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蒿本10克,升麻10克,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上藥共研極細末,每次6克,淡茶水送服,日服2次,飯後半小時許服。我曾用之于高年男性久患鼻炎,服藥一次而鼻即通暢。
如果出現鼻流黃涕,那是邪郁化火之象,要清其邪熱。可暫用此方。辛夷12克,當歸10克,栀子10克,柴胡6克,川貝母6克,玄參30克。水煎服,日一劑。此方服後,濁涕消失即可停藥,後當以扶正為法。或者亦可用此方止涕:防風10克,荊芥10克,獨活10克,藁本10克,辛夷10克,生甘草6克,細辛10克,牙皂3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未效可将細辛5克,牙皂2.5克,石菖蒲5克,共研極細末,棉花裹塞鼻内即效。
若鼻流濁涕,久久不止,則治療時當清解内郁之火。用下方:蒼耳子9克,辛夷6克,白芷6克,細辛2.1克,川芎3克,藁本3克,桔梗3克,枯黃芩3克,連翹3克,藿香6克,生石膏12克,淡竹葉6克,甘草1.5克,水煎服。這是已故名醫蒲輔周的經驗。
治療鼻炎的鼻塞流涕症狀,最常用的一味中藥就是辛夷花。但此藥入煎效差,當作散服效果始好。治療長期以鼻塞為主症的鼻炎,或者久年鼻炎而嗅覺喪失,就用單味辛夷花200克,微火烘脆,研為極細末。每次溫水沖服4克,日三次,可取通鼻竅的速效。但久服亦不可,因過于通散,恐耗肺氣,于康複無益。
花粉過敏而引起鼻炎者,用桂枝湯加玉屏風散,再配合疏表祛邪之劑,效果不錯,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狀,且有治本之功。我認為,抗過敏一定要扶正,永遠勿拘泥于過敏所産生的諸多症狀。
治慢性鼻炎要祛伏邪外透太陽,其最有效的藥物就是麻黃。不少中醫不敢用此藥,怕開表太過,汗出亡陽。其實,可以診病人之脈,有一分浮緊即用一分麻黃。邪氣深伏時往往脈象并非伏緊之象,亦需辨清證候,當用即用,怎可縮手縮腳,怠誤治療,讓病人繼續忍受長期鼻炎的折磨。我臨床經常用麻黃數十克,頗有透邪之功,而不慮其能傷陽。如果病人屬三陰體質,陽氣素虛,醫生怕過用麻黃,可以加白術以扶脾陰,加熟地以滋腎陰,加山茱萸以補肝陰,然後用等量麻黃開太陽,則麻黃開表之力即深入三陰之中,而根本不會過汗。
針刺治療鼻炎,治标可取迎香,魚際,通天諸穴,往往針入而鼻塞消失。治本當扶正,用尺澤穴,是肺經水穴,可取金水互生之功。足三裡,培土扶正,又是可補肺之不足。另外,需要辨證取穴,如若因肝膽火熱而眼癢或者黃涕,當取行間、合谷、俠溪諸穴以清瀉木火,加鼻尖點刺出血效果更好;若木郁而鼻塞頭痛、精神不振,則需用四關穴以左右升降,此為治本之道;若三陰虛寒,則當溫補元氣,灸中脘、關元以及肺俞頗有扶正之功;若花粉過敏,當鼓舞督脈陽氣,配合宣降肺氣,用肺俞、大椎、太淵即可。針灸治療鼻炎,勿拘于症狀,當認清疾病本質,标本兼治,則其效甚至快于中藥。可以灸足三裡、肺俞、關元以及中脘等穴位。可以用艾柱直接灸,也可以用艾條懸灸,同樣都有扶陽的效果。
黃元禦是乾隆皇帝的禦醫,他的思路是,你這個病一定是身體裡面氣機升降失調了,體内的圓圈不轉了他的這個桔梗元參湯的方子是:桔梗九克、元參九克、杏仁九克、橘皮九克、法半夏九克、茯苓九克、甘草六克、生姜九克。煎半杯,熱服。治肺氣郁升,鼻塞涕多者。
杏仁一般是生的,最好碾碎後下,第一遍煎藥結束前3分鐘加入。這個方子,專門治療鼻炎中鼻涕清的。可以升降氣機,去除寒邪。
如果鼻涕黃的,他創立的方子叫五味石膏湯:五味子三克、生石膏九克、杏仁九克、法半夏九克、元參九克、茯苓九克、桔梗九克、生姜九克。裡面加了點清熱的。
多年治療無效的鼻炎,立刻就減輕大半,甚至痊愈。
現在的中醫很少看古書了,所以反到把很多擅長治的病,都不治不了。
中醫認為慢性鼻炎主要與肺的功能有關,因為“鼻為肺之竅”,鼻的各種功能正常,主要依賴肺氣的作用。按摩能宣肺通竅,清熱消炎,增強鼻的抗病能力。
【按摩選穴】
迎香、睛明、囟會、百會、風池、印堂、太陽、列缺、尺澤、風門、肺俞等。
【按摩方法】
1. 用中指指端點揉迎香、睛明、囟會、百會各100次。
2. 用雙手拇指桡側緣交替推印堂至囟會100遍。
3. 用雙手大魚際按揉太陽穴50次。4. 按揉列缺、尺澤、風門、肺俞各50次。
5. 用力拿捏風池10次。
6. 用中指指端按壓迎香穴,振動1~2分鐘。
7.用雙手示(食)指螺紋面從睛明開始向下推抹鼻翼,不拘次數,以局部有溫熱感為度。按摩每日1次,1個月為1個療程。按摩治療慢性鼻炎必須持之以恒,不要間斷。
【養護須知】
患者平時應加強鍛煉,适當參加戶外活動,增強抵抗力。
要注意營養,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急性鼻炎可參照本病治療,以按揉迎香、太陽、尺澤、風門、肺俞為主。
先搓熱兩手背,然後空心握拳,拳心相對,再用拇指中部彎凸處自眉間順着鼻梁兩側往下刮,刮至鼻孔口處,每次100下。最後,再用食指在迎香穴(鼻孔兩側凹陷處)旋轉按壓100下,早中晚各一次。如果正逢鼻子發炎,則準備一碗食鹽溫水,用紗布蘸水按上述刮鼻部位擦洗,每次50下,早晚各1次;若患感冒,就蘸白酒(1勺)在鼻子兩側和耳根下方兩邊各旋轉摩擦40下,早晚各1次。
熏方:辛夷、蒼耳子、細辛、薄荷各15克,元參20克,甘草10克,加水500毫升,煎沸後,熏蒸鼻腔至藥液變涼。我連續用了3劑後,感覺鼻塞、鼻癢等症狀明顯減輕了。
按:熏蒸法是利用中藥煮沸後産生的氣霧進行熏蒸,借藥力、熱力直接作用于患部,從而達到治病效果。
讀者提到的方子是治鼻炎專方“蒼耳子散”的加減方。蒼耳子、辛夷均為治鼻炎的常見中藥,其性味溫辛,歸肺經,能通鼻竅、散風寒,二藥同用,并走于上,能使宣肺通竅之力倍增;細辛則溫經散寒、祛風止痛、通竅化飲;薄荷清香升散,有疏風散熱、清利頭目作用;元參味苦微寒,能滋陰降火、解毒軟堅;甘草則調和諸藥并能補脾益氣。藥理研究表明,蒼耳子、辛夷成分對多種病菌有抑制作用;而細辛、薄荷所含揮油有解熱、抗炎、鎮靜功效。諸藥合用,能起疏風散寒、行氣通絡、消火通竅之作用。另外,通過藥物熏蒸的熱療作用,有助改善鼻腔血液循環,促進炎性滲出物吸收,減輕炎症。因此,上法對緩解鼻炎常有的充血、鼻塞、流清水涕、鼻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慢性鼻炎的配合治療
慢性鼻炎是全身多個系統出了問題。因此,不能見鼻而治鼻,當重視整體調整。所以,鼻炎患者一定要重視整體辨證,勿拘泥于肺之一髒,當協調周身陰陽、扶助三陰陽氣,以為治療之根本。
慢性鼻炎患者平時可常服四逆湯,這是扶助正氣的最簡單用效的辦法。此方能鼓舞少陰的陽氣,于促進康複能力,提高免疫力極有好處。平時三陰體質的人亦可常服此方,漸而可以改變體質,增加抵抗力。
出汗是開太陽的方法,可以祛邪。因此慢性鼻炎患者可常服生姜紅糖湯,或者神仙粥,能溫運中焦,扶助脾陽,且能打開太陽,祛邪外出。此方對于平時胃寒怕冷,面色青白之人極有好處。
四肢經常發冷的人,可以常服當歸生姜羊肉湯。特别是在容易鼻炎發作的冬季,服此方可以溫通厥陰的陽氣,以促進排邪之功。
人受寒,足先寒。所以,要扶陽就要讓腳溫暖起來。每天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半小時許,一直泡至後背出汗,對鼻炎也很有效果。
另外,适當多鍛煉身體。推薦慢跑、長距離散步和太極拳。
鼻炎看似小毛病,其實卻很難根除。尤其是過敏性鼻炎,需要徹底改變體質,才有望治愈,非短期可見其功。
鼻炎并不是鼻子本身的問題,光在鼻子上下工夫,不會有持久的療效。鼻子不過是個替罪羊,其症狀反映了髒腑的功能出現了問題。
簡單而言,可以把鼻炎分為兩種,一種是鼻流清涕,易噴嚏,易鼻塞;一種是鼻流濁涕,花無香,飯無味。前者病在膀胱經、腎經,治宜祛風寒,清脾濕,補肺益腎;後者病在胃經、膽經,治宜清肝火,化痰濁,通腸利膽。
一個小功法,對兩種鼻炎都有一定的效果。那具體如何操作呢?鼻流清涕、鼻塞者,用刮痧法先刮後背,循督脈、膀胱經,刮到皮膚溫熱;秋冬遇風喘咳者,用艾條慢灸背俞,沿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灸至穴位癢痛;怕冷怕風易過敏者,用取嚏法,喝姜棗湯助力,取到嚏盡方休。
鼻常流清涕者,體内多有濕寒,若胃寒肚冷,可以服附子理中丸以溫裡;若痰多不渴,易多用參苓白術丸以祛濕,同時要少飲水;取嚏不出者,可服補中益氣丸以增心肺之力;若皮膚幹燥,噴嚏無力者,可服人參生脈飲,以強心潤膚。
鼻為肺之竅,鼻病與肺自有脫不開的幹系。“肺主皮毛”,皮是皮膚,毛是毛孔。皮膚是人抵禦外邪的屏障,易出汗怕風者,毛孔開合不利,風寒最易乘虛而入,“玉屏風散顆粒”内增脾肺之氣,外禦風寒之侵,可謂表裡兼顧。
常服山藥薏米芡實粥了。藥調不如食補,若能堅持,自然更好。委中穴能通鼻竅,可解一時之急;膀胱俞強刺激,可使鼻竅通暢,且較持久。
取嚏後若覺鼻堵加重,為暫時性症狀,可用些通鼻竅的中藥噴劑,暫時疏通。過敏性鼻炎,其病本在腎,若要除根,還需增加腎的功能才行;可用艾灸條,常灸肚臍下關元穴,後背腎俞穴(也可用拔罐法)和腎經太溪穴。若能表裡兼顧,标本同治,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體質,一樣可以脫胎換骨。
鼻流濁涕的慢性鼻炎。患鼻炎已經十幾年了,聞不到飯菜的香味,還常常前額頭痛。是腸胃的問題,用推腹法,常敲打胃經,多按胃經的豐隆穴。
相對來說,鼻流濁涕的鼻炎要好治許多。有的朋友對吃藥很抵觸,那咱們就學一個小功法,對兩種鼻炎都有一定的效果。
躺在床上,臀部貼牆,不是背靠牆,而是面朝天花闆。腳沒地方放了,隻好放到牆上去了,牆與床成90度直角,那我們的身體下肢與軀幹,也就是90度直角。腳跟緊貼牆,腳心朝天,腳心與胸要平行。這是開始時的姿勢,其後兩腳同時全腳掌貼牆,腰臀部會自然地擡起來,然後腳心再重新與胸部平行,腳心朝天,為一次。每天抽空做上5分鐘,對鼻炎有很好的療效。這個動作,不就是在激活膀胱經和胃經嗎?
四、偏方治鼻炎
1.治療慢性鼻炎伴有清涕、畏寒肢冷者。用蘇葉、蔥白、生姜各10克,水煎服。可連續服十天為一療程。此方有溫運脾陽,兼開太陽之功。
2.治療萎縮性鼻炎、鼻炎秋季發作幹燥難受者,以及慢性鼻炎出現鼻塞症狀明顯者,可配合中藥方劑應用。用蒼耳子30-40個,輕輕捶破,放入小鋁鍋内,加入芝麻油50克,文火煎炸至蒼耳子枯時,濾取藥油裝入清潔瓶内備用。用時以消毒小棉球沾藥油少許塗于鼻腔内,每日2-3次,兩周為一療程。注:藥油塗入鼻腔時,應盡量塗進鼻腔深部。使用本法應持之以恒,盡量不要間斷,治愈為止。
3.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膿性分泌物,自覺鼻臭等症。上等龍井茶30克,黃柏6克,共研極細末。以少許藥粉嗅入鼻内,每日多次。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排膿之功。
4.主治慢性鼻窦炎以及各種鼻炎。辛夷花15克,雞蛋2枚,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即可,飲湯吃蛋,有滋補通竅之功。
5.主治由肺經伏火引起的鼻窦炎、鼻出血等症。大薊60克,雞蛋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每日1次,連服1周。本方潤肺解毒而止血。
6.主治各種慢性鼻炎。枸杞子30克,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加水煮開後,連渣倒入水杯,代茶飲,日喝數次,連用1個月。此方通陽明,固腎氣,健脾氣,開鼻竅。
7.主治慢性鼻炎鼻塞明顯者。辛夷、蒼耳子各9克,水煎成汁,加入生蔥汁少許,滴鼻,每日3-5次。可收通暢鼻竅之功。
8.主治慢性鼻炎之黃濁鼻涕。魚腥草30克,麻黃10克,杏仁15克(打碎),水煎服,日一劑。可清洩肺中郁火。
9.主治慢性鼻炎之鼻流黃臭濁涕。老絲瓜一個,曬幹燒灰存性,研成極細末,每次用6克,白酒調服。可收止涕之功。
10.慢性鼻炎愈後之鞏固方。靈芝10克,生黃芪30克,小米50克,一起煮至粥成,連服兩周,以固肺脾腎之本。
11.治療鼻炎急性發作,諸症明顯者。蔥須20克,薄荷6克,蔓荊子15克。水煎代茶飲,日1劑。可溫通鼻竅,解表祛邪。
12.主治慢性鼻炎反複不愈者。于症狀未發作時可以此方預防。生姜15克,大棗10克,紅糖70克。水煎代茶飲,日1劑,連用3-5日。可溫運太陰,滋補脾肺。
13.慢性鼻炎之扶正之法,用于脾陽不振者。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水煎服,日一劑。可扶太陰之陽氣。
14.主治慢性鼻炎之鼻塞明顯,影響睡眠者。大蔥适量,搗爛取汁,每晚用藥棉蘸蔥汁,輪流塞鼻炎内。可溫開鼻竅。
處方:麻黃30克,蒼耳子30克,辛夷30克,藁本20克,金銀花20克,蒼術30克,青皮20克,靈仙30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黃芩20克,桔梗20克。用油500克。熬制成黑膏藥。用時貼大椎穴上,三天一換。五次一療程。
如果大家會辯證再配合内服點西藥效果會更好。
如果是慢性鼻炎,配合服用阿莫西林2粒,千柏鼻炎片3片,abob2片。如果是萎縮性鼻炎,配合服用B1片2片,VC片2片,魚肝油2粒,再配合薄荷甘油滴鼻效果剛剛的。
處方:炙黃芪30炒白術15防風8烏梅肉15銀柴胡10辛夷花10炒蒼耳10細辛5麻黃5蟬衣15甘草6(以上計量單位為克)
每天一副連服7天,之後隔日一副用7-8副,再用5倍量打粗末每日25克水煎服,與附桂地黃丸交替服用。
嗅茶柏散 :上等龍井茶 30克,川黃柏 6克 ,共研細末 ,以少許藥粉嗅入鼻内 ,每日多次。
1.吸鼻法:取煅魚腦石10g,冰片3g,研末和勻,取少許吸人鼻孔,每日每孔3次,交替使用。如鼻中發幹,塗少許麻油再吸人。
2.塞鼻法:将1%鵝不食草鼻液配以10%凡士林軟膏塗在紗條上,每個鼻腔放置1條,約15~20分鐘。
一般中醫鼻内點藥大部份是放有腐蝕性的藥物,也有病人的反應不錯。但我們常會看到因處置不當造成鼻腔内黏膜粘連的情形,反而會造成更嚴重之鼻塞。
偏方:
1、肺氣虛寒,衛表不固
主證:陣發性鼻塞,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嗅覺減退,早晚易發,畏風怕冷,遇風(寒)即作,容易感冒;氣短懶言,語聲低怯,自汗,面色蒼白,咳嗽痰稀或咳喘無力。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虛弱。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水腫,鼻道可見水樣分泌物。
治法:補益肺氣,固表護衛,溫肺散寒。
方藥:
偏于氣虛選用:玉屏風散加減:防風10克、黃芪30克(蜜炙)、白術15克。若鼻癢如蟻行,可酌加僵蠶、蟬蛻;若噴嚏、清涕、語聲低怯者,可酌加人參、茯苓、山藥;若腰膝酸軟者,可酌加枸杞子、制首烏;若畏風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幹姜、大棗等。
或者玉屏風散合并加味蒼耳子:黃芪、白術、防風、荊芥、蒼耳子、辛夷、白芷、細辛、薄荷、連翹、豆豉、炙甘草、生姜
偏于虛寒選用:溫肺桂枝湯《醫醇剩義》卷四:桂枝、當歸、茯苓、沉香、蘇子、橘紅、半夏、瓜蒌實、桑皮。
2、脾氣虛弱,化生不足
主證:鼻塞鼻脹較重,鼻涕清稀,鼻塞不通,淋漓而下,嗅覺遲鈍。鼻塞,鼻癢,清涕連連,噴嚏突發,面色萎黃無華,消瘦,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或膩,脈細弱無力。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粘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樣分泌物。(小兒過敏性鼻炎,多表現肺脾氣虛之證)
治法:益氣健脾,溫運中陽
方藥:
可選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卷中
組成:黃芪、人參、白術、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棗 若腹脹便溏、清涕如水、點滴而下者,可酌加山藥、幹姜、砂仁等;若畏風怕冷,遇寒則噴嚏頻頻者,可酌加防風、桂枝等;若四肢不溫、畏寒腰痛者,可酌加肉桂、附子、枸杞子。
偏于肺脾氣虛,水濕泛鼻選用:參苓白術通竅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黨參、茯苓、澤瀉各12克,苡仁、白扁豆、白術、紅花、菖蒲各9克,陳皮、木通、燈芯各6克水煎服
偏于脾虛氣滞痰濕選用:香砂六君子丸《國典》組成:廣木香24克西砂仁24克炒黨參60克 炒白術6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炒廣皮30克制半夏60克共研細末,每料用生姜、棗子各30克,煎湯代水泛丸,如綠豆大,約成丸300克。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後開水吞服。注: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而見的胃脘脹痛。
偏于脾胃虛寒亦可選用:理中湯或小建中湯化裁
理中湯:人參、白術、炙甘草、幹姜
小建中湯:饴糖(30克)桂枝(9克) 芍藥(18克) 生姜(9克)大棗(6枚) 炙甘草(6克)
3、腎陽虧虛,肺失溫煦
主證:鼻鼽多為長年性,鼻塞,鼻癢,噴嚏頻作,連連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面色蒼白,形寒肢泠,小便清長,夜尿頻,腰酸腿軟,腰膝冷痛,神疲倦怠。婦人則宮寒不孕,男子則陽萎,遺精或見早洩。舌淡胖,舌苔白,脈沉細無力。局部檢查可見下鼻甲腫大光滑,粘膜淡白,鼻道有水樣分泌物。
治法:溫補腎陽,固腎納氣
方藥:選用:濟生腎氣丸《濟生方》卷四方加減。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腎,共為三補;丹皮、澤瀉、茯苓降火滲濕,輔助上三補藥而為三瀉,以補而不膩;配以肉桂(枝)、附子以溫通腎中元陽,意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牛膝、車前子意在導邪下行利水通調。若噴嚏多、腰膝酸軟者,可酌加枸杞子、菟絲子;若噴嚏、清涕,遇寒即甚者,可酌加黃芪、防風、白術;若腹脹便溏、噴嚏、清涕者,可酌加白術、黃芪、人參、砂仁。
偏于命門火衰,精氣虛寒選用:右歸飲《景嶽全書》。
組成:大熟地60克,菟絲子9克、上玉桂6克(研末沖)、生五味3克(搗碎)、鹿茸6克、鎖陽9克、熟附片12克、果杞9克(酒炒)、川椒2克分(去閉口炒)、淮牛膝6克、淮山藥15克、固脂6克(核桃肉拌炒)。
4、肺經伏熱,上淩鼻竅
主證:本症型臨床少見,一般多見于鼻鼽初發,或由于禀賦體質過敏,常在酷熱暑天或由于熱氣引誘而發。鼻塞鼻脹,鼻癢或酸癢不适,噴嚏頻作,鼻流清涕,鼻竅肌膜腫脹,色紅或淡紅,全身可見咳嗽,咽癢,口幹煩熱,脈數或弦滑,舌質紅,苔白或黃。檢查見鼻粘膜色紅或暗紅,鼻甲腫脹。
治法:清宣肺氣,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清肺飲《外科正宗》卷四方加減。方中黃芩、栀子、石膏、知母、桑白皮清肺熱;辛夷花、枇杷葉、升麻清宣肺氣,通利鼻竅;百合、麥冬養陰潤肺。合而用之,有清肺熱、通鼻竅之功。
組成:辛夷1.8克(包) 黃芩 山栀 麥門冬 百合 石膏 知母各3克甘草1.5克 枇杷葉3片(去毛) 升麻0.9克
上藥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後1小時服。
禁忌:服藥期間及初愈後,須忌食辛辣厚味和魚腥發物,應斷厚味,戒急暴,省房欲。此外,若脾胃虛寒,大便稀溏,則不宜服本方
附:辛夷清肺散《觀聚方要補》卷七、辛夷清肺湯《喉症指南》卷四。
5、氣虛血瘀型
主證: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明顯,鼻甲紫暗,舌暗紅有瘀點,苔白,脈澀。
治法:補氣通經,活血化瘀。
方藥:選用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卷下·癱痿論》。
組成:生黃芪 120g、當歸尾 3g、赤芍 5g、地龍 3g、川芎3g、紅花 3g、桃仁 3g
偏于經脈阻滞血瘀選用: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卷上
組成:赤芍3克 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 紅棗7個(去核) 紅花9克老蔥3根(切碎)鮮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絹包)
6、外寒内熱型
主證: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身熱,畏寒,頭痛、骨痛、遇風易作,口幹,無汗,心煩,渴喜冷飲,大便幹結,舌紅,苔白中帶黃,脈沉數或緊。
治法:清肺散寒,平調寒熱。
方藥可選用:麻杏石甘湯加味: 炙麻黃6、杏仁10、生石膏24、生甘草9、栀子10、黃芩10、蒼耳子6、辛夷花10、連翹15g
如肺熱甚,壯熱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知母以清洩肺熱;表邪偏重,無汗而惡寒,石膏用量宜減輕,酌加薄荷、蘇葉、桑葉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氣急,可加葶苈子、枇杷葉以降氣化痰;痰黃稠而胸悶者,宜加瓜蒌、貝母、桔梗以清熱化痰,寬胸利膈。
偏于外寒裡飲選用: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去節)9、芍藥9、細辛6、幹姜6、 甘草炙6、 桂枝9、 五味子6、半夏(洗)9。
過敏性鼻炎偏方1
配方:菊花10克、栀子花10克、薄荷3克、蔥白3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藥物用沸水沖泡,取汁加蜂蜜調勻。
用法:代茶頻飲,每日1劑,連用3-5日。
适應:急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2
配方:蔥須20克、薄荷6克、蔓荊子15克。
制法:上述藥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代茶飲用,每日1劑。
适應:急、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3
配方:生姜9克、大棗9克、紅糖70克。
制法:上述藥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用3-5日。
适應:急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4
配方: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
制法:上述藥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早晚分服,每日1劑。
适應:急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5
配方:蔥适量。
制法:将蔥搗爛取汁。
用法:每晚用藥棉蘸蔥汁,輪流塞鼻炎内。
适應: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6
配方: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 炒蒼耳子7.5克。
制用法:共為細末。每次服6克,飯前用蔥湯或涼開水送服。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7
配方:鮮枸杞根90-120克,甘草9-12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飲,連用1個月。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8
配方:龍骨粉、白芷粉各20克,辛夷花粉30克,冰片3-5克,撲爾敏80毫克
制用法:共研為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先用硼酸粉洗淨鼻腔,再用消毒棉球蘸此粉末塗鼻腔患部,每日2-3次,愈後停藥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4
配方: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
制法:上述藥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早晚分服,每日1劑。
适應:急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5
配方:蔥适量。
制法:将蔥搗爛取汁。
用法:每晚用藥棉蘸蔥汁,輪流塞鼻炎内。
适應: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6
配方: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 炒蒼耳子7.5克。
制用法:共為細末。每次服6克,飯前用蔥湯或涼開水送服。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7
配方:鮮枸杞根90-120克,甘草9-12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飲,連用1個月。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8
配方:龍骨粉、白芷粉各20克,辛夷花粉30克,冰片3-5克,撲爾敏80毫克
制用法:共研為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先用硼酸粉洗淨鼻腔,再用消毒棉球蘸此粉末塗鼻腔患部,每日2-3次,愈後停藥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9
配方:荊芥、百合、黃芪、雞血藤、蒼耳子各10克,辛夷6克,細辛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10
配方:蘇葉、蔥白、生姜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11
配方:絲瓜根、瘦豬肉各适量
制用法:取曬幹的絲瓜根研成粉,與瘦豬肉拌和,做在肉丸煮熟。連服半個月見效。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12
配方:桑葉、元參各12克,菊花、桔梗、辛夷各10克,黃芩、杏仁各6克,生石膏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13
配方:辛夷、蒼耳子各9克
制用法:水煎成汁,加入蔥汁少許。滴鼻,每日3-5次。
适應症: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偏方14
配方:穿心蓮、虎杖各20克,鵝不食草60克,麻黃6克,金盆15克,冰片3克
制用法:研細末,凡士林調成藥膏,如黃豆大。每日2次,每次1個,塗入鼻腔内。
适應症:鼻淵
過敏性鼻炎偏方15
配方:桑葉、菊花、當歸、川芎、辛夷、蒼耳子、黃芩各15克,稆豆衣50克,銀花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鼻淵
過敏性鼻炎偏方16
配方:蔥須20克,蔓荊子15克,薄荷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鼻淵
過敏性鼻炎偏方17
配方:魚腥草30克,麻黃3克,杏仁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鼻淵
過敏性鼻炎偏方18
配方:蒼耳子、藁本、薄荷各10克,白芷、麥冬各20克,葛根、黃芩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鼻淵
過敏性鼻炎偏方19
配方:薄荷(後下)、石菖蒲各6克,桔梗、牛蒡子、辛夷各9克,荷葉、連翹各12克,細辛3克,元參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慢性鼻炎風火證
過敏性鼻炎偏方20
配方:連翹、南沙參各12克,桔梗、荊芥、诃子肉各6克,麻黃、細辛各3克,辛夷9克,銀花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應症:慢性鼻炎風寒證
中治療法:加強自身抵抗過敏原
中醫治療--扶正祛邪,平衡陰陽
過敏性鼻炎在傳統中醫裡接近“鼻鼽”,以突然和反複發作性鼻塞、噴嚏、鼻流清涕為特征,其内在病因多為髒腑功能失健,外在病因則多為風寒邪氣侵襲鼻竅所緻,因此可以說——過敏性鼻炎其病主要在肺,而其本在脾。腎的虛損,治療時當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用藥從肺、脾、腎三髒人手,配用溫陽益氣、清熱通絡之品,準确辨證,靈活用藥,通常可以很快取得滿意的療效,不僅控制緩解症狀,更通過體質的調整,達到降低發作頻率的期望。
分型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在中醫臨床上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肺氣不足型:此型患者平素惡風怕冷,容易感冒,每遇風冷變天則易發作,并且反複不愈,症見倦怠懶言,聲低息微,面色白,容易流汗,舌質淡,脈虛弱。
治療上常用玉屏風散、桂枝湯加減。
2.肺脾氣虛型:此型患者常感頭昏頭重,四肢困倦,食欲差胃納少,大便軟不成形,容易腹瀉,舌質胖而淡,有齒痕,脈濡弱。
治療可以用四君子湯系列或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加減。
3.肺腎虛虧型:成人或長期患者多屬此型,清涕多,噴嚏不斷,平素畏風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腰膝酸軟,遺精早洩,小便清長,夜尿多,舌質淡,脈沉細弱。
治療常用右歸丸、濟生腎氣丸加減。
4.火熱為病型:此型患者多因嗜食冰冷、炸辣燒烤食物所緻,患者常感口幹舌燥,煩熱欲飲水,經常口瘡,小便黃,便秘,大便硬不易解,舌質紅,苔白幹,脈弦滑。
治療可用辛夷清肺飲、蒼耳散加減。
【轉自:】
有話要說...